黄灵芝
落日的余晖洒在田野里,寂静,空旷。收割后的田野,在一行行的麦茬间露出了自己本来的颜色,光秃而又泛黄。(写落日下的田野景观,为人物出场张本。)
麦茬间,蹲坐着一位老妇人,身旁放着一个破旧的荆条筐。她每拾上一根麦穗,都会先仔细地看上几眼,然后才捏在手中。她蹲着边拾边往前移。直起身休息时,不由得会踉跄几步,微微站定后,又掉头望那夕阳,静静地站一会儿。(描绘老妇人拾麦穗的情景。老妇人与夕阳构成苍凉的意境。)
这种近似祈祷的做法会持续两三分钟,然后她又蹲下,继续在沉默中捡拾農人遗留的麦穗。(反复“蹲”的情态令人心动。)
不一会儿,老妇人把这块地捡得差不多了。环顾一下,发现在一簇麦茬儿边还有两根,便蹒跚着走近,但她一伸出那颤抖着的手,就缩了回来。麦茬的割口倾斜着,有点尖,刚才一下扎到了她的手,生疼。“真尖呀!”老妇人喃喃地说,一边把手伸到嘴边吮了一下。的确,它们很尖,而且精神地挺立着,虽然它们会被犁犁倒,重新回到自然中去。老妇人若有所思地拾起一片落叶,软的。一阵风过,它就随着风一起飘,打几个转儿之后,又落到了地上,只是麦茬儿却纹丝不动。(“抓拍”老妇人拾麦穗的特写。对麦茬形态的勾勒,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有象征意味。)
老妇人站起身来,面对着夕阳,看着。一股辛酸又涌遍全身,她不由得打了个战。当年,老伴修桥时跌落水中,给激流卷跑后,她哭了,哭了几天。然而不久,儿子又战死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部队送来抚恤金和“烈士家属”牌匾时,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替她难过,暗地里抹眼泪,她却呆了。好久才回过神来,她想哭,但无泪,那泪源早干了。以后她的世界似乎永远是秋天……(以全知视角“回放”老妇人的家庭变故,凸显了她坚毅、刚强的性格。)
人也像麦茬一样,来源于草莽。但有的人和麦茬一样,有过挺直腰杆、顶天立地的时候,像她丈夫、儿子;而有的人却如落叶一般软弱,凄凄可怜。老妇人微微垂着头,瞟了一眼那筐中的麦穗。陡然,她似乎也听到了村子里庆丰收的喧闹,想起了街坊四邻默默的帮忙,一筐石榴,一捆柴火,一碗炖肉……其实,自己也可以和乡亲们一起庆丰收呀。她脸上微微泛起一丝笑,收好筐,迎着夕阳向村庄走去。(引发联想,她的微笑惹人心醉。)
远远的天边,她的身影将天、地连了起来,的确,一个真正的人,总能像“人”字一样顶天立地……(结尾“人”字的造型富有意蕴美。)
(指导教师 禹卫东)
点评
本文巧写了“两个层面”:一是自然的麦茬地,老妇人夕阳下拾麦穗的画面,表现了她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一是人生的麦茬地,家庭变故并没有摧垮老妇人的意志,苍茫的天地间立起来一个大写的“人”字。由实入虚,境界自然提升。(荐评 董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