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北京成为史上首个“双奥之城”。朋友圈里,我们被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各种美图刷屏,大家纷纷感叹:“太美了,太美了,这就是中国式浪漫!”“这就是文化自信!”奥运赛场上,我们被奥运健儿的精彩表现所折服:17岁少年苏翊鸣,从威虎山冲上奥运冠军!28岁老将武大靖展现别样担当:“出了问题一起扛!”媒体播报中,我们见证了更多善意和温暖的瞬间、故事: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被志愿者的热情感动得流泪的视频,引发中国网友纷纷留言、祝福;日本电视台记者辻冈义堂太喜欢并狂买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使他蹿红,并被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义墩墩”;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中,中国运动员谷爱凌夺冠后,没有忘记安慰比赛中其他落败的运动员,并在记者会上,针对网民对中国另一名归化运动员的质疑,予以客观解释和贴心的维护;备受瞩目的日本花滑名将羽生结弦在男子花滑短节目赛事第一跳出现失误后,没有任何抱怨,更多表达的是对参赛的珍惜和对主办方的感谢……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北京冬奥会不仅如期举行,还收获国内外运动员的大量好评实属不易,而更令人激动的是中国奥运健儿们披荆斩棘的表现——“9金4银2铜”创造了中国冬奥历史的新高!闭幕式更是承接开幕式的中式浪漫引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大赞“非凡卓越”,参加闭幕式的运动员也破纪录,总之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后续第十三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定会载入世界史册。
其实,赛场上发生的鲜活故事正是大家写作时的绝佳素材,亦可能成为老师们青睐的写作素材,更可能成为中高考考场上的命题热点。小编为大家精心策划了这期冬奥专题栏目,有心的你赶紧点赞收藏中意的冬奥素材吧!
另:这届奥运会群星闪耀,人物又燃又酷,为了方便读者们掌握,我们精心策划了《北京冬奥会热血人物素材》特辑,随刊赠送。一本小小的册子,方便大家随身携带、随时查询,分分钟写进作文,助你考场夺冠!
Part 1极致浪漫,开幕式被疯狂点赞
开幕式里的中国人的浪漫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回,那是中国人独有的与世界相处的方式。2022年2月4日20:04,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第24分钟中国队入场,这些数字尽显中国人的浪漫。时光在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中拉开帷幕……雨水、惊蛰、春分……二十四节气的中英文名称在长城、天坛、中国壮美山水和人文景观的映衬下依次亮相。每个节气都与一句经典诗词相配,巧妙融合。一帧一言,如诗如画,直到最后停留在立春的那一刻,宣告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开始。而在“立春”之日,冬奥会开幕,也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
国旗入场,“泪目”了
让全国观众为之流泪的是开幕式上的国旗入场环节。当少年小号手演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在鸟巢响起时,一百多位普通群众,站成两排。他们有的是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有的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他们代表人民,手手相传最庄严的国旗。孩子把国旗交到大人手里,大人接过,又交到了国旗班手中,最后军人把国旗升起,让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总导演张艺谋眼圈一度泛红:“这里没有伟大的表演感,却直击人心。”国旗,如此轻,也如此重。她是家园,是责任,是信仰。对待她,永远庄严,永远敬畏,永远一丝不苟。而在冬奥开幕式无人注意的角落里,一位护旗手用他的一滴热泪,表达了对国旗对祖国的所有骄傲与爱意。
五环别样出场,讲述大家的故事
奥运五环的呈现一直是最能体现开幕式的构思与灵感的。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个冰球撞向“冰立方”,冰立方逐渐破碎。过往23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历史随着环绕全场的24道“激光刻刀”的雕琢闪回其上。随即,一个晶莹剔透的冰五环从冰立方中破茧而出。张艺谋将其称为“雕刻时光”,象征着迄今为止成功举办的共24届冬奥会。破冰成环,意味着打破隔阂,消除误解,承载着人们期盼互相走近,拥抱和平的愿望。当五环升起时,星球,雪花,极光,各种意象融合,美不胜收。代表团入场时,第一个代表队——希腊队,从五环之下、大门之中入场。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欢迎方式,入场仪式,选取了多首世界名曲。這场开幕式没有只讲中国的故事,而是讲大家的故事,世界的故事。
冬奥会主火炬点火方式前所未有
没有点燃的动作,没有火炬台的熊熊燃烧,从没获得过奥运冠军的“00后”普通运动员接过了最后一棒火炬,并将它留在了由各国代表团名称构成的雪花中央。它就是奥运主火炬。火光虽微,却永恒绵长!或许有人会说,它不够大气,也有人说它太过微小。火炬虽小,格局却大。张艺谋带领的总导演团队,交出的是一张极具创新的答卷,包含着中国古老的哲学。一滴水看太阳,中国人讲究的是意境,是从一个最小、最具细节的角度来看整个世界,而这是最美的。
山村娃唱响《奧林匹克圣歌》
本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没有出现一个流量明星,也没有使用一个专业歌手,参与表演的除了运动员,绝大多数是学生,其中,还包括一大群孩子。这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大胆创新,需要组织者具备莫大的勇气和担当。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4个中国孩子唱响希腊语的《奥林匹克圣歌》,让人惊艳和感动:这些孩子均来自河北省阜平县的大山里,很多人四个月前刚认识简谱,而他们演唱的希腊语是用拉丁字母发音标注的。但他们的歌声很动听,打动了中国观众,也打动了世界观众!
【素材入文】如果说,2008年我们足够宏大,那么2022年我们足够精巧。如果说,2008年我们足够震撼,那么2022年我们足够浪漫。2008年,我们的开幕式明星云集。2022年的开幕式,无关明星,甚至没有一位职业演员。它不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展现。正如张艺谋导演所说,2008年,我们还有强烈的愿望展现“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的“我”。14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有更大的自信来展示“我们”。这14年里,每一个中华儿女通过努力拥有了底气,拥有了更包容的世界观。就像最后的火炬,它不是熊熊燃烧的巨火,但星星之火,早已成燎原之势。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7年福建单科质检语文作文题)
【材料一】
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分标题:时间的韵味/别丢了传统文化这张地图/文化遗产,历久弥新/为信息时代添点诗意
Part 2不服不行!冬奥会掀起热血中国风
标识里的书法和篆刻
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用书法表现出起伏的赛道以及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北京冬奥会的30枚体育图标,以汉字结构为灵感来源,融合传承千年的中国篆刻艺术,为30个冬奥会比赛项目盖下特别的“印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基石,几千年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尽管饱经沧桑,却能同舟共济,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高考链接:在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全国新高考Ⅱ卷就以汉字“人”的描红图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做人。)
流淌着中华文化的冬奥场馆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蜿蜒灵动,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16个角度、坡度不同的弯道,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展翅欲飞,整体轮廓似振翅欲飞的燕子,运动员滑行其间犹如飞燕驰雪;云顶滑雪公园中,坡面障碍技巧赛道“雪长城”绵延而下;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静卧于古杨树场馆群,傲视群峰,整个跳台都体现着一种中国式审美。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元素,寓意向空中腾跃、飞翔,飞天飘带曲线优美、流畅,与首钢滑雪大跳台建筑外形十分契合。
运动员“战服”掀起中国风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寓意奋发开拓。2022年2月7日,中国选手谷爱凌身着金龙图案服装参加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资格赛,颇为抢镜。除了比赛服后面金色的中国龙,她的雪板上也有一条中国龙,翻过来还有用英文写的“人中之龙”,这些都是她自己设计的,目的是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同样将中国龙带上赛场的还有中国女子冰球队门将周嘉鹰,她的护腿和护臂上绣有双龙,头盔上也印有龙纹和长城的图案,十分威武霸气。不只是龙,京剧脸谱、中国画等诸多中国元素也出现在了运动员们的“战服”上。武大靖的头盔是“华夏战神孙大圣”,中国男子冰球队门将杰瑞米·史密斯的头盔,以中国红为主色,左侧有京剧脸谱、右侧有兵马俑,下方还用中文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中国选手王诗玥、柳鑫宇在花样滑冰团体赛冰舞自由舞比赛中的服装,则取材于中国古画《千里江山图》,男伴是山、女伴是水,绘上中国古典纹样,取“青山绿水”之意。
最是一抹中国味
赛场之上,冬奥选手征战冰雪,显得强大、坚毅而勇敢。奥运村内,运动员们却可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活泼一面。特别是在几名自带“吃货”属性的外国运动员的大力推广下,冬奥食堂里的中国美食“狠狠”出圈。荷兰速滑选手尤塔·莱尔丹尤爱麻辣烫;美国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选手朱莉娅·马里诺最爱中国饺子;马耳他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选手珍妮丝·斯皮泰里,在比赛间隙,从口袋里掏出半个豆包咬了一口,被镜头捕捉下来;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则化身“吃播”博主,试了咕咾肉、饺子、麻婆豆腐和担担面……“冬奥村高峰时一天吃掉100多公斤饺子,午餐消耗80多只烤鸭”的新闻,为冬奥会再添一把火。当然还有“谷爱凌爱吃韭菜盒子却不知道怎么翻译”也冲上热搜,一时间,各路神仙纷纷前来献策,没想到最终大家站队“jiucaihezi”!无论运动员的镜头,还是食品消耗量,都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冬奥美食,真香!
【素材入文】书法、游龙、如意、饺子……它们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独特的符号,当冬奥“中国风”携带着中国文化播撒开来,一份独属于中国人的诗意和浪漫也就走出国门,世界便看到了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自信。愿我们借着“中国式”这束光,翱翔在过去的历史中捕捉养分,博取新知;也借着这束光,一同审视当下,洞见未来,照亮前路。让我们带着文化自信,迎接八方来客,铸就“双奥”精彩!
Part 3原来如此,冬奥科普课堂
短道速滑运动员,身体倾斜为啥不会倒
优秀运动员一般能滑到50公里每小时。
运动员在过弯道时,除了受到重力作用,还会受到水平向外的慣性离心力,重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是倾斜的。为了对抗这个力,运动员会向外侧蹬冰,从而获得冰面给运动员倾斜的反作用力。过弯时,运动员必须让身体向内侧倾斜,冰面给运动员的力才能和运动员所受到的重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共线抵消,运动员才不会摔倒。
一般而言,速度越快,运动员倾斜得越厉害,身体与冰面的夹角往往小于45度。他们会左手触摸冰面,左脚用外刃,右脚用内刃,保持高速的同时维持身体平衡。倾斜的身体也会造成更大的滑行宽度,阻止后面的运动员超越。弯道也是竞争的关键之处,碰撞犯规时有发生,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花滑运动员为什么转不晕
大多数人的身体天生就不适合连续旋转,因为这个动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内耳和惯性。花滑运动员为何转不晕?他们的秘诀是:训练,不停地训练,从小就开始的训练,战胜了人体的自然反应,身体变得适应旋转,原本受旋转刺激产生的反应不断减轻,甚至消失。
另外,花样滑冰里最有趣的物理现象是:运动员原地旋转时,胳膊展开时转速不快,但将胳膊收近身体时旋转速度会越来越快,这是物理原理——角动量守恒在起作用。胳膊展开转动惯量变小,角速度小;胳膊收回轉动惯量变大,角速度增大。
滑雪比赛反而怕下雪
首先,下雪会对赛道造成影响。一是下雪时伴随升温会影响赛道的雪温和雪质,因此运动员雪板打蜡的种类和多少需要做好相应调整;二是新增积雪会使赛道表面松软、摩擦力增大,不利于运动员发挥。其次,降雪天气能见度较低,会影响运动员和裁判的视线,尤其对高速滑行的运动员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跳台滑雪没有世界纪录
风力、风向对跳台滑雪等项目运动员的安全和姿态有较大影响。每场比赛的气象条件不同,成绩评判是根据比赛当天特定的天气和场地条件下运动员的情况决定的,不能和其他比赛成绩进行横向比较,也就没有世界纪录一说。
运动员饭菜里不能有胡椒等香料
胡椒中含有去甲乌药碱,属于食源性兴奋剂之一,可以扩张气道、加快心率、提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被列为β2激动剂类禁用物质。尽管食物中该物质含量极少,但保险起见,本次冬奥会运动员菜单上的678道菜品中,胡椒、香叶等48种常见香料都不会出现。
Part 4科技冬奥,一次次引发舆论惊叹
冬奥会核心系统实现“全面上云”
传统的卫星转播带宽低,而云转播的带宽则能高出一个量级(一秒内传输完500部高清电影),一场奥运会的全部内容在半个小时内就能传输完毕。另外,使用云上转播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AI、AR等当下热门的新技术,甚至可以把一些电影特效实时带进赛事转播中。在“高自由视角观赛”中,现场有几十个摄像机拍摄不同的视角,几十路4K高清信号内容同步传输至部署于场馆的边缘服务器和远程的云端服务器。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脑补”出赛场场景,在云上进行3D建模。原则上说,我们可以从任何角度观看现场的比赛,想象一下,如果戴上VR眼镜,相当于直接站在现场观看了呢!
全网感谢的“猎豹”与“飞猫”
备受瞩目的短道速滑比赛常常发生各种意外和碰撞,多角度的回放画面派上了大用场。网友纷纷感叹:“谢谢猎豹!”其实,这里有个小误会。这个跑得飞快的摄像头,部署在国家速滑馆,用于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它之所以被命名为“猎豹”,正是因其惊人的最高达每小时90公里的运行速度,一举一动均逃不出它的眼睛,选手们的微表情都可以清晰捕捉到。被网友感谢的,其实是短道速滑比赛的“飞猫”系统,位于首都体育馆的“飞猫”系统由40台4K超高清摄影机阵列加上3台8KVR摄像头组成。猎豹的强项是快速跟踪拍摄,但存在视线盲区,飞猫摄像系统拥有多机位、超高清的摄影机阵列,能做到视角全覆盖,转播画面外,还能辅助判罚。
智能防疫,让冬奥更安全
冬奥村里“智能防疫员”(人工智能)自带感知设备,相关人员只需刷相关身份证件,机器人便可迅速识别人员身份,快速判断其健康状态。这一系列动作只需一秒便可完成,也可保证人体温度检测精准度在0.2℃以内。另外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也是冬奥场馆防疫保障的一大利器,可对空气进行病毒监测预警和快速检测,灵敏度是常规方法的10倍。北京冬奥会期间,多个场馆以及临时检测站布置了气溶胶采集器。此外,还有无人智慧餐厅,20秒就可以制作一个新鲜汉堡的智能汉堡机、会自己开盖加油的智能煲仔饭机、能翩跹起舞的智能调酒机……满足了大家对中国美味的需求。且菜品可以通过空中轨道智能传送到指定座位,不少用餐人员尝试后表示机器人大厨水平不亚于人工厨师。据悉,该智慧餐厅配备了120台制餐机器人,24小时待命,可同时服务数千人。
“冰立方”同室不同温等“黑科技”太多了
从“水立方”变为“冰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在智慧控温上有了“黑科技”,使比赛场地的冰温达到-7℃~-4℃,冰面以上1.5米的空气温度维持在10℃左右,而观众席的温度保持在 16℃~18℃。据了解,智慧控温系统包括超过4000个传感器,可随时监测并控制场馆内的温度、湿度乃至露点温度等方面的变化。在“冰立方”观众席座椅下方,还增加了直径一米的蓝色风管,可精准调节该区域的温度、湿度,从而实现精准区域控温。
在很多人眼中,氢燃料汽车的应用似乎一直都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但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氢燃料汽车就变成了现实。北京冬奥会期间,有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参与赛事交通服务保障。这是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2021年,在日本举行的夏季奥运会上,运动员们把能够载重200kg+的纸板床调侃上了热搜,称它是“人类奥运会上最抠门的床”。而北京冬奥会却有很多运动员在社交平台上晒北京冬奥村的智能床,八个按钮的遥控器,按下按钮就可以调整成各种角度,睡姿、坐姿,任何姿势都OK,甚至有“零重力模式”,让运动员们惊讶得直呼梦幻。
素材链接:奥运会向来代表技术流
细数历届奥运会,大部分承载着当时的最新技术。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首次引入高速摄像;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首次利用电视广播的方式报道赛事;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首次使用计算机系统,仅需几秒就可以统计出各项比赛的结果;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提炼14万吨电子垃圾铸奖牌;2014年索契冬奥会,赛事期间保持54Tb每秒的超大带宽传输能力;2018年平昌冬奥会,DRC-HUBO机器人传递奥运火炬,江陵冰球中心赛后可变为全新数字演出场地。
【素材入文】可以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没有遍及全球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而举世关注的奥运盛会,也让科技成果从走进赛场,到迈向千家万户。不难预见的是,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的科技力量,也将产生“溢出效应”,与城市发展、产业振兴及百姓生活擦出新的“火花”。“科技冬奥”,编织“双奥之城”的光荣与梦想,照进亿万人民的现实与日常。
Part 5时评冬奥
向热爱致敬,为奥林匹克精神喝彩
□沈妍圻
北京冬奥会赛场上,有关热爱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因为热爱,他们矢志不移、奋勇前行。因为热爱,他们相聚在北京,追逐着心中最热切与真挚的梦想。
唯有热爱,能够抵挡岁月漫长。无论经历四届奥运征程,以31岁“高龄”在家门口终夺金牌的徐梦桃,还是拥有五届冬奥之旅,在赛场上洒下热泪的美国“单板之王”肖恩·怀特,抑或是目前即将迎来50岁生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滑冰奶奶”的德国“速滑传奇”佩希施泰因……热爱赋予他们勇气,在无数的困难与漫长时光面前坚定前行的力量,只为心中那份最深情的爱。
唯有热爱,可以跨越温度和距离。时隔20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热带岛国重返冬奥赛场,其中的艰难困苦不言而喻。缺乏完善的冰雪设施,就在陆地上做推动练习;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就筹集经费去其他国家训练……最终,成功组建起自己的雪车队,经过76个小时的漫长旅途,站上了北京冬奥会的赛场。此外,另外80余个热带国家和地区的冰雪健儿们也突破重重藩篱,跨越层层山海,怀揣着梦想和热爱来到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他们向世界证明无雪之国也有冰雪梦想,而北京冬奥会也因他们的到来而更加美好。
唯有热爱,值得全力以赴。完成阿克塞尔四周跳(4A)是日本“花滑王子”羽生结弦的梦想,出于对花滑纯真的热爱,他不惜以牺牲分数为代价,誓要闯入这一无人之境,攀登新的高峰。他曾说:“每一次我的身体都重重摔在冰面上,仿佛是死亡跳跃,我是带着自己指不定哪次就会摔出脑震荡然后死掉的心理准备在训练的。”这位“一生悬命”的冰上舞者,将花滑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最寒冷的冰场绽放炙热的光芒。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还有更多“羽生结弦”的身影,他们热切而纯粹地追逐梦想,突破自我,竭尽全力。
奥林匹克的光辉,从来不只为奖牌闪耀。向每一位抱持热爱、奋勇拼搏的冰雪健儿致敬,向奥林匹克精神致敬!祝愿冰雪健儿们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延续辉煌、绽放光芒。
(摘自人民网-观点频道)
【适用话题】热爱;付出;致敬
时光、冰雪和你都很美
□郑蜀炎
这些日子的冬奥会赛场,处处可闻为青春之美而彻响的歌唱。那些掠冰踏雪的年轻身影,如诗亦如画,晶莹剔透地写下青春的誓言与畅想——你若不负岁月,便注定绽放,惊艳时光。
我们赞美青春,但是,真正让时光和你都很美好的,绝不仅仅是年轻。
乘坐复兴号,沿京张高铁去看冬奥,无疑是一段令人心驰神往之旅。但是不要忘记去看看京张铁路纪念馆——主持修建了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从而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其纪念碑坐落于此。碑上鐫刻着他的名言:“世事至棼也,然衡其究竟,每败于易而成于难。”这位先驱年轻时也很耀眼——他去美国留学时才12岁,从耶鲁大学毕业返回祖国时20岁。然而,我们记住他,更是因为他以青春岁月开拓的、至今依然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国铁路事业。
当然,修建铁路和冰雪竞技运动是两种事业。但我相信,只要是干事业,无论天纵之才还是驽钝之资,无论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先驱在青年时代留下的那番名言都具备着、拥有着共同的驱动力。
纪录片《少年志》拍摄于2017年,出现在里面的谷爱凌、苏翊鸣虽稚气未脱,但已可见踌躇满志之态。“豪情似昔无?”但见今日赛场上,他们再以奖牌言志于赛道,展现的依旧是弥足珍贵的“风雪漫漫,谈兵心壮”的少年英姿。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万小时定律”,意为但凡你能够为某一项事业扎扎实实地投入一万个小时,必有“开时不用嫌君晚,君在青云最上头”之日。而这“一万小时”,对运动员来说,分明就意味着寸金寸光阴的青春、分分秒秒流逝的时光、岁岁年年增加的年龄。
本届奥运会上,范可新与队友为中国队夺得首金。她17岁进入国家短道速滑队,为了这块奥运金牌,拼洒了12年的青春汗水。与之并肩作战、共夺金牌的武大靖,那双踏着冰刀风驰电掣滑过冰面的脚,则被队友们含泪描述为“28岁的年龄,50岁的脚”。夺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金牌的任子威,刚开始训练时脚步迈得有迟缓之感,得了个“大象”的外号,接着又因他训练最努力最刻苦被大家称为“劳模”。而今天,其外号升级为“飞象”。在冬奥赛道上冲出世界速度的钢架雪车运动员闫文港,为中国队赢得了这个项目的首枚奥运奖牌。为此,他付出了长达六年的艰辛训练……
“相期作琨逖,舞剑趁鸡鸣”,便是这些运动健儿少年志、青春梦的真实记录。因此他们可以坦荡而言:时光、冰雪和我都很美。就像一位运动员写在赛场上的诗句——这个冬天依然有一朵朵蓝色勿忘我,你有多少轻轻的话语说给风中雪花,我就有多少殷殷的期许留待春风……
(摘自《解放军报》2022年2月16日)
【适用话题】青春;付出与回报;梦想
更多
媒体短评
当冬奥遇上春节,当冰雪碰上文化,这注定是一届与众不同的冬奥会。八方来客共贺中国传统节日,这种文化维度的交融,让北京冬奥会迸发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如果我们追溯春节的源流,可以发现,春节与奥林匹克精神高度契合。春节是辞旧迎新,也是开门迎客。中国作为东道主,热情地迎接,有序地组织,周密地服务,尽显礼仪之邦开门迎客之道,也对应着“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从更高维度讲,新春佳节热烈的迎客氛围,也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吻合。春节寄寓着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景,这是对爱与和平、天下大同的不懈追求。而奥林匹克精神从一开始就象征着全人类的和平、友谊和团结。春节与奥林匹克,虽渊源各异,实则殊途同归。
(摘自《新京报》)
【适用话题】文明互鉴;团结友谊
黄河之水滚滚而来、奥运五环破冰而出、片片雪花合而为一……在冰与雪的浪漫故事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再次惊艳世界。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当下,北京冬奥会展现出人类的团结和韧性,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欢乐与希望。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说,奥运会可能是这个星球最复杂的一项活动,仿佛一个巨大又非常困难的拼图游戏。在疫情之下筹办冬奥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中国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全面兑现了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这有力证明了奥运会“交给了放心的人”,也是“中国之治”在冬奥舞台上写下的最新注脚。
(摘自《环球时报》)
【适用话题】克服困难;简单节约
PS:敢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观看了冬奥会转播,并作出“大神级”评价。他认为,张艺谋超越了张艺谋,年轻运动员如谷爱凌、苏翊鸣代表了新一代新青年的精神面貌!移步至第40页“洞见”栏目,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精彩示范冬奥“满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