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玲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在国家的整体实力中占据主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农业正向着机械化、技术化及信息化的方向前进。土壤是农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础,土壤肥料是土壤营养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适当的施用土壤肥料可以使土地变得肥沃,农作物也因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而满足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不会因缺乏营养物质而出现枯萎甚至死亡等现象。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施用土壤肥料的过程中出现化肥资源利用率低,氮、磷、钾元素分布不合理及土壤养分不达标等现象,导致农业生产的产量较低,影响生态环境。
1.1 影响农作物品质和產量
合理施用土壤肥料能够加快农作物内部合成、输送碳水化合物,加强农作物光合作用,提高氮元素的代谢节奏、农作物抗逆能力和农作物产量。与此相反,土壤肥料施用不当将会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及质量。
1.2 土壤养分弱化
目前,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动农业发展。在土壤施肥时,农民认为施肥可以使土壤肥力充足,在不了解土壤肥料施用概念及情况下,过度追求产量、依赖土壤肥料,导致土壤养分得不到正常循环利用,长此以往甚至造成水土流失,使得耕地质量大幅度降低。
1.3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目前,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受高产量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肥导致土壤缺乏养分,土地循环利用遭到破坏,耕地质量降低,土壤肥力遭到破坏,有机物质等土壤成分持续下降,使得耕层变浅,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生态是个系统,一部分被破坏也会影响到其他部分,导致整个生态平衡被破坏,引发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
田间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一项内容是科学施肥,可保证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及控制合适的土壤酸碱度,避免对农作物带来不良影响,避免环境污染。施肥过量将会造成土壤板结,抑制农作物的生长,磷、钾元素过量将延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周期,不合理的施肥将导致土壤酸碱度严重失衡。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应积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在保证农作物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用量,从而增加土壤效能,确保农作物产量,保持生态平衡。
2.1 提供养分、实现增产
土壤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因素,可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条件,其中的微量元素能够为农业活动输送动力,提高农作物生产质量。
2.2 提高抗病害能力
农作物的生长受病虫害的影响极大。在确保养分的同时应适当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农作物的抗病害能力。施用劣质肥料将导致农作物出现大量死亡,严重阻碍农作物的发展,因此,在运用土壤肥料防治病虫害时应当注重肥料质量,确保肥料质量满足行业标准,避免影响周围环境。
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需要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土壤肥料科学施肥的推广工作十分重要。
3.1 规范施肥技术指导
目前,传统的推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可利用现代化的推广方式,将土壤肥料施用工作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提升应用技术的宣传水平,高效落实科学施肥指导工作,落实技术推广,解决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施肥技术指导的质量水平。
3.2 完善土壤肥力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保障土壤肥料的科学施用。在进行农业生产前,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应提供完整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简化施肥流程,提升施肥质量和效率,保障土壤肥料施用的科学性。
3.3 多部门联合推广
多部门联合推广土壤肥料的科学施用,极力争取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农户学习积极性,促进土壤肥料施用的推广工作,提高施肥技术推广的质量。
近年来,在农作物生产中应用土壤肥料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因施用方法不当等问题,也会造成土壤环境污染。因此,应加强推广土壤肥料的科学施用,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促进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农作物及自然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