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书 名:网络时代的智慧思政课——翻转课堂新论
作 者:张蕾蕾
出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定 价:52.00元
ISBN:978755203523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培养。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较好成效,要增强通过网络获取教学辅助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专业引导性,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浓厚兴趣,理解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并付诸实践。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时代的智慧思政课——翻转课堂新论》,从概述互联网时代发展特点以及对教育的广泛影响入手,在充分介绍翻转课堂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先进技术,实现思政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及教学效果的目的。该书第一章概述“互联网+”时代新思政课的思维模式特点;第二章介绍翻转课堂理论的发展;第三章讲述翻转课堂的国内外现状;第四章阐述翻转课堂价值分析与实施对策;第五章讲述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传统学校教学模式沿用至今,课堂依然是主战场,为教学稳步开展提供了可靠保证。思政课堂教学,担负思政教育理论学习的任务,作用十分关键。受到学科特点、教师素质以及学生思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成效不甚理想。
首先,课堂内容设计与当前时代和学生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传统思政课堂内容完全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缺乏对教材的有力补充。此形式出现在高校思政教育初期,当时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快速便捷,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已然变化,性格培养和品质塑造突出个性差异。因此,倘若课堂结构依然沿用传统设计思路老套古板,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只是从课本到多媒体的载体变革,势必会导致教学成效不理想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脱离学生实际,也会对学习成效造成影响。思政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和高尚道德素质,学会应用思政教育理论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学理论以宣传宏观为主,脱离学生个体实际,就会导致教学成效无法实现预期。《网络时代的智慧思政课——翻转课堂新论》第二章介绍翻转课堂理论,指出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要彻底改变以课本为主的形式,充分考虑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阶段与生活节点的心路历程程,通过内容构思,与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点进行结合,体现教育理论对心理与生活的引导作用。
其次,教师业务素质和个人品格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教师无论作为施教者还是指导者,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教师的个人素质及人格魅力对于教学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国家间交往日益密切,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发重视。然而,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高校对于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及教学业绩重视程度的滞后性以及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消极反应,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学术创新和理论更迭不够重视,对于体现与时俱进,雕琢具有时代性与信息化的内容缺乏足够的内生动力及业务能力。同时,教师个人的精神状态与处事风格,在思政教育环节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崇高人格,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教师,心中怀揣着思政理论育人的崇高信念,必定紧跟时代步伐,丰富自身的业务素质,精心准备课堂内容,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实现课堂内外的交互,用自身的行动言语感染学生。《网络时代的智慧思政课——翻转课堂新论》第一章,讲述新思政课思维模式,指出新模式体现在多方面,其中教师思维的转变格外重要,业务需要再提升,课堂内容需改变,教学地位需考量,师生关系需重塑。
再次,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思维方式变化缺乏了解。受到时代更迭、成长环境及学习经历的共同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始终在变。在信息不发达、教学设施与技术相对落后的时期,学习途径主要通过教师和书籍,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网络时代下,信息查询与交换便捷,网络学习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如果思政教育从业者还沉浸在固有思维模式中,必将造成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变化格格不入,与要达到的教学成效渐行渐远。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对于思想教育学科的重要意义产生质疑,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缺乏信任。同时,学生对于学习生活遇到问题的应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往倾诉和求助的对象是教师,当下学生的个性强,宣泄途径和对象多,很多选择通过网络表达观点,求助困惑。对于学生思维方式了解的缺失,必定造成教学指导与生活辅导的不对称,对于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产生影响。《网络时代的智慧思政课——翻转课堂新论》第三章重点强调翻转课堂不仅仅局限于师生教学地位及教学方式的变化,可针对教学内容的构思,紧紧抓住学生思维方式变化的关键点设计相关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眼球,提高思政教育成效。
“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发挥互联网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师素质塑造,学生思维捕捉上的资源支持和数据获取作用,促成教师与学生在思政课堂内外的“交互”式教育格局。
首先,借助网络资源提升思政课堂内容质量。一方面提高内容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是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加入当下热门信息,通过教师甄别与研判,提炼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与该节思政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在捕获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挥思政教育在指导思想塑造与行动养成的重要作用;加入体现当前阶段学习生活特点的素材内容,用身边事、同学情和贴身语激发学生在思政课堂的共鸣,通过课堂环节的精心设计,强化思政教育时刻贯穿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增强课堂内容的价值性与交互性,是提升教学成效的必由之路。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课堂内容的“干货”决定了整节课的成效。教师要充分查阅网络教学资源,在优秀慕课和微课中汲取营养,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将课堂内容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展示,将枯燥的思政理论转化为思维逐步递进的知识理解。同时,采取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专题演讲等交互式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投身思政学习的热情,树立只有通过夯实理论基础,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并形成结论,才能在课堂中展现独立观点,获得教师积极评价与学生广泛讨论的思想。《网络时代的智慧思政课——翻转课堂新论》第四章谈到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对策中,指出改变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将学生推上讲堂,展示本节课程知识要点理解与掌握情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为课后辅导及拓展打下基础。
其次,利用网络技术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学生利用网络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对于当前教师素质要求和品格衡量,提出了挑战。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辅助学习资源,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业务素质,而且可以辅导学生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环节的时效性与交互性,才能将学生注意力放到课堂教学中,避免出现教学资源浪费以及对教师能力的不信任局面。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网络应用技术水平。通过搭建思政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在课前预习环节,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了解学生理解情况,在课堂中进行答疑解惑;课后拓展环节中,教师通过布置主题讨论作业,让学生以个人或寝室为单位在平台上发表观点与见解,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设交流专区,定期答疑解惑,指导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网络时代的智慧思政课——翻转课堂新论》第四章通过价值分析,指出教师传统教学地位的改变,督促对自身业务素质的全面增强。唯有如此,才能在学生学习思维方式革新中胜出,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引领。
最后,分析网络数据关注学生思维变化。以往师生面对面谈心的沟通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发展。大学生活当中,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算是与学生连接最紧密的朋友。当代大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强,不愿意将委屈或者纠结的情绪展现给教师或者同学,但却热衷于通过网络进行倾诉与表达。因此,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信息平台,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拓展相关论题的见解与看法,从中分析学生思想发展和心理走向,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平台,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是课程教育者,也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通过人性感知和灵魂关怀,体现当代高校思政教育从业者的人格魅力。《网络时代的智慧思政课——翻转课堂新论》第五章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指出参与课堂的两要素地位改变,不仅仅局限于教学中,也可以体现在平日的沟通交流中。教师可以弥补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角色缺陷,帮助其做好自我调整和情感抚慰,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