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卫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所有知识的来源都需要靠科学实践来证实。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相关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小学科学是一门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学科,能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相关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科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注重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是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师需要关注并且讨论的问题。但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有些地区的教育政策相对滞后,科学这一学科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得不到真正提高。
一、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科学一直是一门被边缘化的学科,学校和教师不够重视这一学科,因此也就谈不上这一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导致小学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学校以及教师不够重视科学学科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教师认为,科学这一学科不是很重要,甚至有的教师将科学当作课外的学科,只要求学生学好语数英这三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在进行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将基本的知識教给学生,没有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只停留在书面上,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就导致学生对科学这一学科丧失学习的兴趣,进而无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考查方法以及教学计划不够完善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往往作为被边缘化的一门学科,其考查方法以及教学计划一直不够完善,教师认为科学这一学科不重要,因此不会将科学这一学科列入期末考试的范畴,科学这一学科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考试。同时,教师对科学这一学科没有完善的教研计划,认为上课就是对照着书本将知识读给学生听,从来不会为了上科学课而去认真备课。这样,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其综合素质也得不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与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和学校所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出,小学科学学科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通过学习科学,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同时也要提高实践能力。而在现代社会中,要实现新课改所提出的相关目标是不容易的,需要社会与教师的全面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核心素养。
(一)通过科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参与学习与实践,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培养科学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安排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实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学生就会对实践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实验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对科学实践逐渐产生兴趣,为培养实践能力做好充足的准备。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知道的植物》这一课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这一节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认识的植物拿到课堂上进行学习,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就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让学生能够科学地了解自己所知道的植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概念,可以展示一些植物以及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让学生描述拿来的植物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在辨认以及描述的过程中认识植物,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参与到认知植物中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角色设计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很难主动地参与其中,而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会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学生学习的激情就会高涨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学生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者自己动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将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一味注重概念以及科学知识的讲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教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一课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计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结论,同时认识并且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分组来进行“在轨道上击球”的相关实验,让学生拿两个不同颜色的小球,一个沿直线轨道击球,一个沿曲线轨道击球,并画出小球运动的轨迹。这样的实验能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科学这一学科更感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受条件限制,某些科学实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还有一些科学实验的步骤以及过程不能在课堂上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不能直接感受到科学实验的魅力,学生无法在课堂上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就会失去对科学的兴趣,进而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借助信息技术将课堂上不方便展示的实验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视频或者图片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优化科学教学的内容,还能让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优化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教师没有办法给学生展示蚕的一生,蚕从蚕卵,经历孵化,然后变成蚕宝宝,再变成蛹,最后变成蚕蛾,教师不可能将这些过程利用几节课就给学生展示出来,因此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前积极寻找资料,并利用视频的形式将蚕的一生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蚕在每一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将蚕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及蚕最后变成的形态记录下来,然后与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在观察到蚕卵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张其他动物的卵的图片,让學生要对其他动物的卵有所了解,对其产生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在学生观看了蚕的一生的视频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将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学会举一反三,进一步了解其他昆虫的一生。
(四)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科学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科学的课堂。教师要适当地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以此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时,一定要增强课外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去参加课外拓展的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在组织课外拓展活动时,应先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课外拓展活动的重要性,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与教师一起完成课外拓展活动,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教师在组织课外拓展活动时,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运用一切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过山车”》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时,学生只能通过图片了解过山车,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过山车的速度以及过山车的构造,就会在自己动手实践时遇到问题,感受不到动手实践带来的乐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学习完成后,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外活动的拓展,将学生带到游乐场,让他们亲身感受过山车,并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过山车的基本构造,了解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不同。这样,学生就会对过山车更加了解,在自己动手制作时兴趣更加浓厚,并产生自己动手做的想法,会尝试着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材料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过山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科学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角色,多设计一些教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由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