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颖 黄文明
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一种创新性形式,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愈发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强调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点任务。科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但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更新和升级。利用研学旅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意识到科技发展对于社会的重要推动作用,从小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并在长大成人后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研学旅行融入科学教学的过程。研学旅行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从而让学生在直接经验的获得中拓宽视野,使其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利用研学旅行开展科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科学知识的相关原理,并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科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研学旅行的内涵
研学旅行被称为是移动的课堂,它一般是在学校和教育部门有计划地组织之下,通过集体食宿以及集体旅行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实际参观和游览中进行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旅行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在我国,研学旅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13年被提出的,此后经过了不断的推广和发展。有专家指出,要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生的一项必修课程,从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完善,研学旅行正在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并开始实现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通过研学旅行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
(一)丰富学生科学知识
研学旅行与纯粹的休闲旅行存在一定的区别。研学旅行是具有一定的功利价值取向的,它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观赏游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科技研学的目的则是帮助学生实现对复杂的科学知识的直观、形象地了解,加深学生对科学这一门学科的研究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研学旅行中实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一般情况下,研学旅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在活动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教师应该始终意识到研学旅行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能够将科学内容融入研学旅行的实际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旅行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在旅行中对科学知识获得更加直观的经验性了解。这时,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只能填写在答卷上的正确答案,而是可以应用于实践生活中、提高学生科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法宝。这种个性化与以及专门化的研学活动,能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实现对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应用,真正实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上的综合进步和发展。并且,通过研学旅行,学生还能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压抑和束缚,把视角转向更加广阔的地方,在参观和游览的过程中开拓自身的视野,激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丰富科技知识。例如,在参观“水西工业园”的研学活动中,学生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整个生产车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电路板的设计原理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学生对于工业电镀废水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进行处理也获得综合性的认识。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式引导,让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通过观察工厂车间的具体工作流程,学生不但可以初步认识和了解电镀工艺流程,还可以认识各种重金属物质,并对其危害性产生客观的认知;同时,还了解了处理工业废水时所应用的主要技术,并能够在其认知范围内了解废水的排放方式。这种深入实际的研学活动,直观、形象地加强了学生对科技知识的认知,帮助学生在科技学习中得到更加系统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要的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狭窄的领域,而能够在实践中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实现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综合提升。为此,教师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科技研学,通过对科技场馆的参观,让学生意识和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并建立正确的科学认知,由此不但提高自身的感受能力,在带来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真正在研学中落实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游览“极地海洋世界”,通过深入海底世界,实现对海洋生物的观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参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贝壳课堂”,鼓励学生利用各式各样的贝壳制作手链,这样,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候,对于贝壳的纹理、造型等就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在实践中也可以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实现思维的发散,从而建立对科学的系统化认知。在组织学生对海洋生物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这就需要围绕着具体的海洋动物展开。由于海洋动物在呼吸方式以及成长环境等方面和人类存在较大差异,而随着人们对海洋动物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和全面,根据海洋动物的某些生长习性和特点,人类甚至创造出了各种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人类不仅实现了对海洋世界的深入探索,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科技水平的提高与改善。例如,在学生对鲸鱼以及灯笼鱼进行观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知识普及,让学生了解轮船和潜水艇就是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等设计发明的,借助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伟大,认识到科学技术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在观察中發展科学思维。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而创新精神的产生离不开现实生活实践,只有深入现实生活,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学生才能激活自身的思维,在拓宽视野、掌握更多科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并不能通过教师的一堂理论课就掌握和认识科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的主要方式是借助于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还不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实质性的作用,而直观经验的培养就需要借助实践活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从而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思维,实现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研学,在研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研学作为一项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也可以在研学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对科学知识的直观性认知和形象化了解。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具有趣味性的和生动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的。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水西有色冶金基地”,让学生对各种有色金属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明白它们的特性以及在实际中和某种物质结合之后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在实地参观中,学生会获得对于有色金属的全面认知,并初步了解各种金属的颜色、特性以及毒性等,从而利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参观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自选器材,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学生可以和家长合作完成,也可以和同学进行分工协作。在实际制作中,学生能够充分启动自己的思维,用想象和联想的方式,调取生活中的基本经验,进行净水器的制作。当然,在制作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实现对净水器功能的进一步优化。这样,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会获得极大地发展,而且也能够意识到掌握科学知识对于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激發科学学习的兴趣,对科学教学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研学旅行作为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方式将会在未来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将研学旅行和科学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不但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拓宽人生视野,还能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对科学的认知和了解,激发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地将研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然后利用研学活动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形象和直观的认知。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实现更好更快地成长。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研基地校专项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研学旅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Z2020JZX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