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语文”教育 培养习作创新能力

2022-05-01 17:43王云
格言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活语文学习者习作

王云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明确提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的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教语文难,教作文更难。学生对于写作文更是头疼,甚至有些恐惧。小学生写作文难,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写作的生活素材匮乏,总觉得“无米下锅”。目前学生写作出现较多写作个性弱化的现象,如作品主题狭窄单一、内容空洞。

笔者长期任教于乡村小学,在苦苦探寻着乡村小学作文教学出路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既然现在我们乡村的教育硬件设备还赶不上城区水平,走他们的路子也无法行通,那何不另辟捷径,挖掘我们乡村特色的教育资源,就地取材,走出一条真正具有乡村特色的作文教育道路呢?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关于生命教学的基本学说的核心,它给笔者习作教学点亮一盏明灯。陶行知曾说过: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生命之改变。生命无时不变化,即生命无时不具有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他还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学的火花,发出生活的改变,即教学的改变。正是由于生命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所以生活中也就随时都在产生着教学的作用。

换个思维教作文,不难发现:其实写作资源、习作的灵感,就在我们周围。而农村的自然景观、习俗民情,还有生活话题等都可能成为新语文课程的重要生活资源。各区域生活均涵盖了多种学科资源,因此人们只有去尽力开发利用这种生活资源、就地取材、积极运用,让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有话可说,乐于表达。

欣赏自然风光,寻找写作源泉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歇。”因为学生年纪较小,日常生活经验短浅,使得学生对身边事情和自身的生活都不太关注。要改善这个现象,笔者觉得最关键还是要训练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形成生命积淀,找到“米”来下锅。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长期与绿树山水、田野相伴,最接近大自然,也最能获得自然的优厚回馈。当地虽没有繁荣喧嚣的商业区、绚丽夺目的灯红酒绿,缺乏最现代化的科技设备,但是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不难看到:这里的蓝天是那样蔚蓝,云朵也是那么洁净。蜿蜒的小溪,广袤的田园,随意穿梭的鱼类、呆头呆脑的龙虾,是那么妙趣横生!田野中,碧绿的小麦,金黄的稻谷,还有那又大又圆的西瓜,真是五彩缤纷!果园里,红红的草莓地上铺,桃子树上高高挂,煞是喜人。菜园里,萝卜、青菜碧玉满园,洋葱地里藏,番茄枝上挂,令人神清气爽,诗兴大发。绿树成荫的村庄,鸡鸣狗吠的喧闹、田头劳作的场景等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是世界上任何著名的画家都画不出来的。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乡村儿童的特殊礼物,给我们乡村学生的写作素材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引导观察,以引领学生重视生活,关注生命,并抓住生活的瞬间。例如:创设情境,再现捉虾记。请一位学生上台表演,大家仔细观察他的每一个动作,台上同学表演得活灵活现,台下同学也捕捉到了他捉虾每一个动作:跑、趴、撅、甩、张开、挥舞。然后,把这一连串动词放入句子中。这样,让大家感受到孩子们捉虾的乐趣,真切、生动、意浓。用上一系列的动作写出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笔者通过观察学生表演,引导他们说话,从而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话说,明白了细节描写会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做合一”是日常生活素质教育学说的又一重大思想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提问上的细化。陶行知曾阐释:教学做合一是对日常生活现状之说明,也就是对课堂教学现状之说明。在日常生活里,对事说不是做,对己之长进说不是学,对人之影响说不是教。教学做合一既是日常生活法,更是教育法。它的基础意义是:教的方式依据学的方式,学的方式依据人做的方式。事如何做便怎么学,人如何学便怎么教。教和学都以做人为中心,在做人上讲的是先生,在做人上课的是学员。

在平时的写作课堂中,老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考察自己周围的事情开始,从熟悉的家乡自然环境中找寻美、发掘美,从而引发创作灵感,从就地取材中孕育美感,在写作表达中表现美。因此,我专门策划了几个和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连的写作选题,如《我家的小菜园》《故乡的那条小河》《捉虾记》等。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家中的蔬菜花园,观察故乡清澈见底的小溪,看水面鸭鹅戏水,写水面鱼虾类漫步,然后再将学生的习作,与全班展开交流。由于做了较细心地观察,有了更生动的内容,于是这些学生所完成的习作也都较先前活泼,充满人情味。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故乡的山水美,产生了对故乡的情感,也寻求到了创作的源泉,也樂于用手中的画笔来表现、歌颂故乡,从而产生了创作上的良性循环。

参加生产劳动,体验真情表达

新课标中明确了学生要参加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和联系生活经验等方面,而乡村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作活动,在劳作中交流情感;引导学生写劳动人民勤劳奋斗,学农民品质。

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方法论体系基础建设原则下,陶行知对课堂、教科书也给出了改革建议。对于课堂,虽然他曾说所有课堂都是生命,所有生命都是课堂,似有泛化课堂的意味。但在小学课堂构建的实际中,他仍具体生动给出了小学课堂编写的构想和规划,这就是以培植学习者的“生存力”为目标,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可能性,从而破除以课程认知系统为基本教学原则的课堂传统。对于教科书,他将教科书形容为用碗盛上的饭,而知识点则是饭粒。教科书便是用碗端来的饭,吃起来很方便,否则,一粒粒地散在桌上是多么难吃呵。由此可见教科书也是必要的。而现代教科书的编写却要突破传统以文本为中心的、学用脱节的局限性,变读的书为用的书,即意识到书是一个用具。

对当今农村的孩子而言,很多人本来就是“小皇女”“小王妃”,许多中小学生描写劳作,通常就只言片语,不够实际,更描写得不真心实感。翻地、浇水、施肥、播种、收割等都是农民最普遍的农事,动员学生参加这种劳作,认认真真地干一番,哪怕是汗流浃背,让中小学生亲身感受劳作的艰辛,他们才能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获取具有真实“生活教育”体验和感受的写作素材。

笔者经常激发学生探究作文的激情,并因势利导,以学生为本,引导、练习写作技能技巧,还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各种物料,进行储备、累积。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勉励学员不管到哪你都要竖起耳目,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随地记下来。平时要求学生多读多看,随学随写,通过细致地观察,丰富情感体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成文,可写也可歌,学习者在写作的步骤中要注重于观察周围的事情,同时也要把事情描写细致,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按照学校生活教育的特点,实际培训有特别兴味才能的人,按着学生能力要求,知道每个学习者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或者说,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如何学,怎么学便如何教。教是服务于学的,而教、学又是服务于日常生活需求的。教学做合一才是最合理的教育方式。

适时合理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趣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让每位学习者都真实地获得成功的体验,的确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因为真实的赏识教学是每位学习者都有机会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滋味。因此,鉴赏教学点评也是学习者写出好作文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对学生的习作用五级评星的方式评价。做到内容真实得两颗星,内容具体得两颗星,结构严谨再得两颗星。对一些出色的作文予以充分赞许,对差一点的也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去评判,哪怕只有一处值得表扬。因为每位学员都会有成功的方面,所以虽然没有整篇文章都好,但是也绝对可能有很好的亮点,这都是文章值得赞赏的地方。如果说我们的点评都是以赞赏、鼓励、启迪的态度进行的,那么教师给学员们提供更多的是写作过后的愉悦,而作文课所给予学员们的也必定是美好的记忆。相反,一旦我们老师不从好的角度去评判、欣赏,学生们就会畏惧或者厌烦作文,因此必须对稍有进步的中小学生,适时在班级中加以表彰,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勇气,并增加对学生写出好作文的自信。每位学生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都值得教师细心地去呵护,并多赞赏、表扬,哪怕学生文章仅仅是在开篇写得新颖别致或结尾简单明快,又或是在行文中用了一个恰当的修饰,或者一个新穎得体的用词等,老师都应当予以充分肯定,或在说评写作时当众表扬他们,并在圈阅写作时不忘记用笔进行赞赏。老师的表扬与激励如同为学生灌注了一种振奋剂,学生肯定会再接再厉、信心倍增。当他们有了这样渴望得到精神快感的强烈欲望与动力,就会彻底改变对写作畏之、苦之、厌之、弃之,又被迫而为之的状况,笔底生花又何愁无期?

总之,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文学习作题材宝库。天然的乡村景美、物美,人更美。走遍你故乡这块热土,可以找到身边的故事,学会做事,也学会做人,这正是我们习作教学的成功标识。但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力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并主动转换教育、教学的观点,通过践行“行知教育理念”指导学生选择全新的语文学习方法,使语文课堂的习作式教学更富有生命情趣。我们唯有“教学做合一”紧密联系、共同进步,才能在课改前行的大道上迈出扎实的脚步。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突出每个学生的重要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会作文,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使之在语文实践中激发创新的意识,产生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使每个学习者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语文,拥抱知识,体味幸福。

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同样,农村孩子也并不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只是缺乏对日常生活的洞察与发掘。所以身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工作便是做好明亮的指示灯,引领他们去留意生活,发掘生活,并充分利用农村宝贵的写作素材资源,就地取材,进行写作训练,从而让生长在农村的小学生爱上写作文,走向文学创作之路。

猜你喜欢
生活语文学习者习作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打造生态课堂践行生活语文?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