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网络时代更应学会好好说话

2022-05-01 16:1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昵称流行语新闻媒体

2021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部署。

《意见》提及,要加强对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结合当下庸俗暴戾语言充斥网络空间、网络流行语泛滥、文字失语现象突出等问题,《意见》的出台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媒体声音

别让低俗语言弄脏网络空间

多年来,庸俗暴戾用语充斥网络,令人反感和担忧,清理庸俗暴戾网络语言的呼声不断。网络语言良莠不齐,也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字提出了严峻挑战:有的消解了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有的是纯粹宣泄个人情绪、不顾网友观感的庸俗暴戾语言,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教育部、国家语委以及语言文字学家,曾就“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生造晦涩的词语,“绿茶婊”“草泥马”等低俗庸俗的词语表达忧虑,认为其不仅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还会对汉语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应予禁用。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透过网络语言可见网民的素质,也可见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语言大众化不等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个性化表达也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网络要对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有起码的尊重,对道德和法律法规有基本的敬畏。纯洁网络语言,也是为了纯洁我们的心灵。每个网民都要有网络共同体意识,有保卫中国语言文字的自觉。不往互联网上倒文字垃圾、泼言语脏水,就是在保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摘自《北京晚报》

摧毁我们语言能力的是我们不再思考

如今,我们刷朋友圈,冷不丁地就会冒出一个“破防了”“yyds(永远的神)”或者“绝绝子”。使用网络流行语或许是人们融入大集体,进而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方式,也或许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有趣而时髦。可问题就在于,复读机式的有趣并不是真的有趣,甚至相当乏味。当一个热词反复出现在聊天记录、综艺字幕、电梯广告、视频弹幕里时,它的诙谐和巧妙之处也就被一次次稀释了。

毫无技术含量的表达和缺乏趣味的文字,正在逐渐消磨我们的语言能力。许多人变得容易大惊小怪且抛弃了句号,因为句号意味着冷漠、不满和谴责,只有感叹号才显得热情。他们也放弃了遣词造句,需要表达时就打开图库贴一张“说大事专用图”“不配图我总觉得不专业”“我是来凑图滴”;写文章要三行插入两个表情包,文字不是用来讲逻辑和故事,只呈现情绪和状态。渐渐地,我们连100字的点评也凑不满了,微博也都是零碎的呓语。阅读和书写长文更显吃力,能够领悟别人所表达的意思,并且精确表达自己的感受,逐渐成为一种稀缺的能力。然而,摧毁我们语言能力的并不是流行语,而是我们不再思考。复制流行语是容易的,精确地形容思想、感受、味觉、气味,用别人未曾用过的表达,去触碰那些存在却未被注意和书写的地带,才是有价值的,也是永恒的。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好好说话。

——摘自《中国青年报》

规范网络用语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营造清朗、干净的网络空间,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最基本的底线。新闻媒体和网站担负着引导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自觉使用文明、规范、干净的语言文字,是媒体担负起各项职责使命的基本前提。同时,新闻媒体和网站也是接续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使用文明、规范、干净的语言文字,是媒体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最低要求。

此外,新闻媒体还应该从以下幾个方面来净化网络语言环境。第一,高度重视、区别对待网络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把握好尺度,正确引导社会各界使用向上向善的网络语言,借助新闻媒体的自身传播优势,充分展现中华语言文化的精神魅力。此外,新闻媒体不应以吸引眼球为目的,应从新闻的源头遏制网络低俗语言的传播蔓延。第二,新闻媒体旗下的网站、微博等,应加强对网络评论的自查,过滤粗俗、带有侮辱性的词汇,积极清理低俗网络语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第三,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规定,组织制定网络语言使用标准和规范。

——摘自《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新浪微博要求用户限时更改低俗昵称

2021年12月1日下午,新浪微博管理员发布最新社区公告,要求昵称中带有明显低俗或侮辱性词汇组合的,如“二货”“瘪三”“娘炮”等,即日起限时一周内更改,截止日期为12月8日。未按要求更改的账号,将予以删除昵称及阶段性禁言处罚。

这意味着,过去那些占据首页的不堪入目的昵称将从新浪微博上消失。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大多数网友对新浪微博的此番做法表示支持,希望能借此创造更加文明、干净的网络环境。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不能接受,觉得新浪微博过于小题大做,因为取昵称不过是个人的选择和喜好。

对此,有媒体评论道:低俗并非个性,侮辱不等于幽默。取这些昵称的人,需要分清二者之间的差异。现实生活中,没人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地顶着“瘪三”之类的标签四处招摇。网络空间亦该如此,不能因为它的虚拟性,就忽视了它作为公共环境所具有的集体规范。每个网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约束自己的言行,只有人人做到自觉与规范,才能净化网络环境,形成共同生活的良性社区。正如新浪微博发布的公告中所言,网络文明建设需要从每一处细节入手,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形成良好、文明的社区生态。

“文字失语”现象引关注

心中所想难以用文字描述,张嘴只有“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无语子”……这是当下社会表达的现状,也是 “文字失语者”们的无奈。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所谓的“帮助者”。发朋友圈不知道说什么?别担心!打开小红书、豆瓣或者微博,搜索关键词,就可以获得众多优质文案模板。一边是无话可说的人,一边是源源不断的素材制造机。当试图发声的人被千篇一律的模板包裹时,反而离真正的表达越来越远。以至于有媒体感慨,如今人们的“文字失语症”愈加严重,甚至直接“杀死”了表达欲。

值得庆幸的是,为缓解社会“文字失语”现象、规范汉语言表达,不少相关方面已经开始行动。2021年12月8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yyds”和“绝绝子”等不少流行度与讨论度非常高的词汇并未入选,不少网友感到大惑不解。对此,《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解释:“我们评选的是我们母语的年度流行语,为什么要选由西文字母组成的‘字母串’呢?而‘绝绝子’在构成上‘游戏化’倾向明显,与典型的汉语构词规律有出入。”

猜你喜欢
昵称流行语新闻媒体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你爸妈的QQ昵称是什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特殊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