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们又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2021年的中国人,我们愿意选择“勇”字。所谓“仁者必有勇”“勇者必争先”,“勇”是一种高贵的品格,一种进取的姿态,一种强烈的召唤。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因为有“勇”,我们当奋勇当先、勇立潮头。
我们致敬的“勇”,是大爱之“勇”,是医生李英豪在洪水中的“逆流而上”,是“羊肉哥”孙合理即便被打也坚持卖“爱心面”,是快递小哥张裕徒手爬楼救下火灾被困者……
我们致敬的“勇”,是涅槃之“勇”,是“钢腿侠”牛钰登上时装周的舞台,是廖立峰为还外债辞去公职卖猪肉,是趴着学习十几年的陈苗苗连获两项大奖……
我们致敬的“勇”,是逐梦之“勇”,是52岁的陈旻登上珠穆朗玛之巅,是“95后”面包師张嘉豪努力追寻自己的冰雪“白日梦”,是有表达障碍的小佳站上了脱口秀舞台……
我们致敬的“勇”,是守责之“勇”,是缉毒警察蔡晓东追击毒贩英勇牺牲,是轮岗教师周群写下14万字日记,是文物修复专家郭汉中以妙手让文物“起死回生”……
这一张张平凡的中国面孔,从不同侧面诠释着何为“勇”、何为“仁”、何为“爱”。他们追求个体的美好,又有关心天下的胸怀;他们勇猛无匹,从不怯懦;他们果断坚定,甘于献身;他们将丰盈的自我人格,浇筑于社会大厦,开拓出美好的中国荣光。2021年虽已过去,但这些勇敢的、坚硬的、千回百转而无惧风雨的灵魂仍在,他们同声共气、荣辱与共,在时间里、在记忆中,熠熠生辉。致敬每一个奋进的中国人,勇者无疆!
大爱之“勇”
李英豪:暴雨中拯救生命的逆行者
素材点拨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无情的天灾突然来临,李英豪放弃独自逃生的机会,勇敢逆行救人。在李英豪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也看到了对责任的坚守和担当。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如他一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他是河南省人民医院ICU病房的一名“90后”护师,年仅26岁。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罕见暴雨,洪水涌入地铁隧道,他和其他几百名乘客一起被困在了一列地铁上。他原本可以做第一批逃生的人,却在即将获救之际逆行返回车厢,救出了更多的被困者,并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为丧失心跳者急救,坚守到了最后一刻。他的名字叫李英豪,人如其名,那个夜晚,他就是守卫生命的英雄豪杰。
李英豪后来回忆说,事发时为了救人,他没为自己感到害怕,“唯一害怕的就是背着孩子走出车厢的时候,会担心不能保护好这些孩子”。而让他印象最深的其实不是救人,而是不得不面对生命消逝的痛苦。每当一位乘客抢救失败,李英豪就痛苦无比,他找人要来纸巾等,把逝者的面容擦干净,再给他们盖上纸巾。到后来,纸巾用完了,李英豪就脱下自己的衣服,把衣服盖在逝者的脸上。“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这些同胞能够有尊严地离开。”李英豪说。
在一张现场照片中,李英豪和其他3名医护人员跪在地上,一起抢救一名被困乘客。李英豪光着膀子,正在实施心肺复苏。遗憾的是,照片里的乘客后来还是离开了。但由于在这张照片里,逝者的面部正好被几个医护人员挡住了,所以李英豪存下了这张照片,以便让自己能永远记住那一天,缅怀逝去的同胞。
孙合理:“郑州羊肉哥”开8元烩面馆
素材点拨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这句话听上去好像过于宏大,但实际上却可以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孙合理就是其坚定的践行者。无论是免费送羊肉,还是卖“爱心面”,孙合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发光发热、烛照一方。
在河南省郑州市国基路与丰庆路交叉口东北角,43岁的孙合理的烩面馆就静静地开在那里。起初,孙合理做的是烤全羊生意。2010年起,每年春节前后,他都会给环卫工人、残疾人士、低保户等送羊肉,因此还得了个“郑州羊肉哥”的称呼。但是2021年,郑州先后经历了暴雨和疫情,其间,孙合理的小店都处于关门状态。恢复营业后,孙合理决定改卖烩面。
在郑州,一碗烩面大多十几块钱,孙合理却只卖8元,附近的环卫工、农民工以及困难群体,都把他的店当成了外食首选地。烩面馆自2021年10月开张以来,生意一直很红火。但没过多久,孙合理就遇到了麻烦——不仅隔三岔五就遭人上门挑衅,11月21日晚他还遭到他人掌掴,对方怒斥:“8块的面,你害了多少人?你献什么爱心?”
这次孙合理选择了报警。随后“老板疑因8元烩面遭同行殴打”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孙合理也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的问候和关心。11月22日,孙合理从派出所回到店里时,发现很多顾客在店内自己动手下面吃,还有人帮着收拾碗筷,这让他特别感动。后来还有6位客人分几波来店里吃面,一人吃了一碗,却付了5200元,并表示希望孙合理能继续卖“爱心面”。对此,孙合理说:“现在我不怕被人说是作秀了,因为我想一直‘秀’下去,也让他们看看:善意就是一种力量。”
袁格兵:做个比鸿毛重一点点的人
素材点拨 在滚滚的时间洪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也正是因为有浪花的奋力跳跃,才有了江河的奔流不息。我们也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生存的价值、活过的证据,以勇者之名标记属于自己的那朵浪花,定能成为国人记忆长河中的闪耀光点。
2021年7月20日的雨夜,来自湖北的电焊工袁格兵在河南郑州京广北路隧道的大水里泡了16个小时,只吃了几口馒头,却把50多个人从洪水里拉了出来。张萍就是被救者之一。后来她把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当成了干儿子,每个月都会去他家找他一起吃饭。认识张萍后,袁格兵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袁格兵的勇敢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中铁一局将他由电焊普工转为安全员,他不用再干体力活儿,脸也圆润了不少。转为正式工后,他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固定工资,再也不用因为缺钱而在工地上连续熬上48小时。
在哥哥的眼里,袁格兵花钱没什么计划,空有一腔善意。山西暴雨、四川泥石流、西安疫情,每次看到新闻说哪个地方受灾,他都会给当地的红十字会捐钱。不过和钱相比,漂泊惯了的袁格兵只是把被接纳、被信任看得更重。7月28日,他骑着自行车、后座载着一箱花,去郑州沙口路地铁站悼念14位遇难者。在那里他一边哭一边想,自己真要是英雄就好了,“我不是英雄,英雄是会飞的,他能救下所有人”。
袁格兵没什么文化,但小学课本上的一句话他记得很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不想重于泰山,“只是想比鸿毛重一点点”。做了好事,他觉得自己就不会像小蚂蚁一样,死得无声无息。这就足够了。
澹台瑞杰:开车撞倒凶犯的“澹台大侠”
素材点拨 普通人眼中的“大侠”,其实和普通人差不多,他们平常都隐没于众生之中,只是在某一个特殊时刻选择挺身而出、行侠仗义。当这个高光时刻过去之后,他们便又重新回归最平凡的生活。武林大侠终究只属于小说,但侠义之道却可以根植于每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心中。
澹台,是个罕见的复姓。在一些武侠小说中,不乏复姓澹台的侠客,他们武功高强,路遇不平就拔刀相助。而在2021年11月4日,山西汉子澹台瑞杰就成了网友们交口称赞的“澹台大侠”。并不是因为江湖恩怨,只是路见不平的良心使然,面对当街持刀砍伤三人的恶徒,驾车路过的澹台瑞杰踩下油门,开车、撞人一气呵成。前后撞击三次,凶手终于暂时失去行动力,被随后赶来的群众和警方合力控制。不需要武林大会的宣扬,现场的视频在几个小时内就通过网络传遍了天下。
虽然事发后澹台瑞杰也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开车撞人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他表示自己并不后悔——他是有着14年驾龄的老司机,当时把车速控制得很好,而且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必须想办法阻止凶手继续伤害他人。令人欣慰的是,事发后网友眼中的行侠仗义之举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当地政府不但承担了澹台瑞杰车子的维修费用,还为他颁发了见义勇为证书,确认了他的行为不但不会承担任何刑事责任,而且应该被大力表扬。
得到政府颁发的2万元奖金和公司颁发的5000元奖金后,澹台瑞杰把一部分钱用于还债,还计划把剩下的奖金捐给当地的孤儿院。这次义举还给澹台瑞杰带来了新的机遇,不少人专门打来电话找其所在的公司洽谈合作,澹台瑞杰的工作明显变多了。
皇甫晓朋:歌声已落幕,生活再出发
素材点拨 那些在夜空中回荡的歌声,是温情、是力量、是希望;那些在灾难下坚韧不拔的个体,更彰显了人类的信念和勇气。冬日的夜晚黑漆漆的,但那窗口中闪烁的灯光和晃动的人影,以及在夜空中回荡的歌声,定能携着勇气与希望,带领我们穿越黑夜迎来晨曦。
2021年10月22日,北京通报新增4例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他们均住在宏福苑。随后,社区采取疫情封控管理,26天后解除封控。皇甫晓朋在宏福苑做了26天的防疫志愿者,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他还组织志愿者办了6场特殊的“演唱会”——把货车开到小区楼下,接上两个音响,在寒风和飞雪中为无法出门的居民唱歌。至今,皇甫晓朋还记得那些寒风混杂着歌声的傍晚,陌生的朋友们打开窗子,挥舞着手机,一起合唱、欢呼、鼓掌。现场视频在网上热传,飞雪中的歌声让人一次次破防。
11月16日下午4点,宏福苑社区终于解封。当晚,皇甫晓朋和志愿者们最后见了一面。在重新开张的餐馆,铁锅蕴着热气,他们举杯感谢,分享着疫情期间的趣事。12月17日,皇甫晓朋意外收到了一位80多岁老人的来信。信封里,几张纸币展得平平整整,还附了一封手写信:“皇甫老师:抱歉送还得太晚,再次感谢您及您的学生!老尹。”看完信皇甫晓朋才想起来,在宏福苑社区封控时,他曾帮这位老人买过牛奶,并没有收钱。
12月月末的时候,皇甫晓朋念叨了很久的辣子鸡店终于开门了。或早或晚,人们的生活都会重新出发。他又想起了那场风雪演唱会,歌词里唱道“日出唤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还唱道“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张裕:快递小哥徒手爬楼救下一家三口
素材点拨 快递小哥张裕想做好事不留名,但是广大群众却不会“放过”他,社会的朴素价值观和正义感在这个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张裕只是顺手救人一命,不图任何回报;而群众觉得冒着风险见义勇为的人,应该受到表扬和褒奖。愿我们都能做那个社会中传递爱和善的人。
2021年12月10日,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唐家墩营业部的快递小哥张裕和往常一样在某小区内收派件,路过15栋住宅楼时,发现3楼一户居民家中起火,楼下已经围了很多人。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屋内燃起烈火,火势已蔓延至窗外。当时情况危急,该户一家三口正在阳台上呼救。见此情景,张裕迅速冲了上去,徒手攀爬上2楼阳台,并举起手臂,将被困的小女孩救下,而后又协助两个大人成功脱险。
救完人之后,张裕正准备驾车离开,却被现场群众拦下。大家都叫他英雄,现场一位阿姨甚至摘下他的口罩,想看清楚他的脸,并询问他的名字。但张裕仅说了句“就是顺丰小哥,人平安无事就好了”,便迅速离开了现场。
张裕虽然“溜走”了,但他救人的視频却被发在了网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武汉市优秀消防志愿者”、武汉市“最美快递员”、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张裕诸多荣誉加身。面对这些荣誉,张裕既激动又惶恐。他表示,希望这件事能给社会带来一些正能量,并且让大家看到,做好事也是有回报的,自己今后也会多为社会做贡献。
涅槃之“勇”
孙莹:抗癌六年不言弃
素材点拨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孙莹把自己的抗癌经历用漫画记录下来,为自己打气,也为病友加油,是一个让人发自内心感受到美好的女孩。经历了许多痛苦,却依然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真诚坦然、善良坚毅,孙莹的身上有着太多难得的品质。
2021年6月23日,抗癌六年的河南女孩孙莹骄傲地在朋友圈写下:“今天终终终于毕业啦!”当天,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住院楼里,河南师范大学的老师们为她举办了一场“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2015年4月30日,17岁的孙莹在高考体检中被查出长了胸腺瘤。高考后经手术确诊,孙莹患的是霍奇金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不久后,孙莹接到录取通知书,她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被河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录取。消极的念头在孙莹脑海中闪过,但乐观的她还是很快就振作起来。求医治病的过程中,孙莹用漫画的形式写日记,手绘下自己的抗癌经历,希望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癌症患者。日记里的她,有病情反复时的煎熬和痛苦,有抗癌经历中的感动和惊喜,更有面对疾病的坚强和勇气。
从大一到大三,孙莹一边化疗一边上课,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一有空就会去外面代课,没有问家里要过生活费。抗癌六年、五十多次化疗、五次复发、两度休学,承受着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巨大痛苦,孙莹始终保持着乐观的信念。毕业典礼上,她说:“抗癌六年我感到特别特别辛苦,但当我拿到证书时,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唐敏:“浴火女孩”主动加入辩论队
素材点拨 尝试独立,主动加入辩论队,向往突破身体阻碍拥抱自由,唐敏的生活因为自己的勇敢而变得精彩起来。人生潜力无限,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永远只能是自己。一旦你不怀疑自己且拥有了足够的自信,你就能把任何困难踩在脚下。
2008年,只有8岁的唐敏冲入火场,用身体护住当时只有1岁多的弟弟。弟弟活了下来,唐敏却失去了双手双脚。她也因此被称为“浴火女孩”。2021年高考,靠着手臂和左手仅剩的1根拇指,唐敏以588分的好成绩考入了位于北京的中华女子学院。
在成为“浴火女孩”的13年里,唐敏内向敏感、不善与人交际。到北京后,在学校60人志愿队的帮助下,她勇敢地开始了独立生活。一个朋友将唐敏拉进一个残障人士微信群,群里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优秀、有见解的残障人士,分享着关于残障人士的种种信息。通过这个群,唐敏第一次感受到残障人士这个身份所赋予她的意义,也看到了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参加社团时,唐敏一眼就看中了辩论队。“明知自己不擅长,还是想逼自己一把。”这是她的心声。经过选拔,唐敏顺利加入辩论队,成为需要找准对方漏洞并发起进攻的三辩。2021年11月7日,唐敏的第一场正式辩论赛开赛。尽管这场队内的比赛最终并没有分出胜负,但加入辩论队依然被唐敏列为本年度最勇敢的尝试。
牛钰:能量满满的“钢腿侠”
素材点拨 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自强自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即使失去了一条腿,牛钰依然活出了最自信美丽的自己。她用乐观与积极颠覆了人们的认知,用勇于做自己的态度给许多身处低谷的人带来力量,让他们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2021年10月19日,上海时装秀上,一个踩着假肢走秀的女孩惊艳全场。她踩着一条机械小钢腿,一路走来又美又颯。
她,就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北川曲川小学唯一的幸存者牛钰。失去右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牛钰都深陷悲痛之中,无比自卑。在父母的鼓励下,她用10年的时间和自己的假肢达成了和解。大一下学期时,牛钰爱上了摄影,尽管辅导员和父母都担心她的腿不太方便,天生要强的牛钰却告诉自己:“如果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适不适合呢?”
奔跑在摄影之路上,牛钰的内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2018年5月,21岁的她勇敢摘掉了假肢上包裹的海绵,踩着自己的“小钢腿儿”去大街上走了一圈,还在生日当天给自己写了一封信:“我觉得你很勇敢,想给你一个拥抱。”那年,她还参加了汶川马拉松,戴着假肢坚持跑到了终点,因此收获了“马拉松最美女孩”的称号。
如今24岁的牛钰,是一名拥有近百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和平面摄影师,生活中的她乐观开朗,称自己为“钢腿侠”。她也不断努力着,想去治愈那些和她一样的人,想让更多人知道,身体上的缺失“并不影响我们对生活的炽热,我们也可以闪闪发光”。
廖立峰:在剔骨分肉中体悟踏实
素材点拨 从985大学毕业生、公务员再到“猪肉佬”,廖立峰似乎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方式?放弃不现实的想法,脚踏实地去奋斗,靠双手来还债,这样的廖立峰,无论是做公务员,还是当卖肉老板,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30岁的廖立峰在家乡广西柳州的一个菜市场经营着一家猪肉铺。2021年10月,他辞掉公务员转行卖猪肉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1991年出生的廖立峰,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原是柳州市工商局的一名公务员。2019年,他借款80万元给朋友投资被坑,卖掉房子又贷款120万元投资的两套酒店公寓也烂尾了。为了尽快还债,廖立峰追逐过直播带货、旅拍等多个风口,最后辞去公职在朋友的介绍下成了一个起早贪黑的猪肉贩子,一个月下来能挣到约3万元。
刚学杀猪时,廖立峰看到猪血就反胃,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如今,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新开了第二家猪肉铺。为了扩大生意,廖立峰还开了网店做起了直播,并筹划着做自己的土猪肉品牌。在“吉大猪肉哥”的短视频账号上,他也会经常分享一些与猪肉相关的生活小妙招。卖猪肉近一年,廖立峰说自己在剔骨分肉中体悟到了踏实的可贵。尽管还没有从经济困境中走出来,但他早已卸下思想包袱,每天规律地奔波在屠宰场和猪肉铺之间。廖立峰想着,还完债务他还是要离开这个行当,去追求他自己的“诗和远方”。
陈苗苗:趴着学习十几年连获两项大奖
素材点拨 一场不幸让陈苗苗再也无法站立,但“折翼”的噩梦没有让她沉沦,对学业的渴求、对生活的热爱,让她走上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她用“站”起来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不是弱者,她的内心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强大。
2021年10月15日、10月21日,浙江台州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连发两条喜讯——商学院2018级财务管理专业大四学生陈苗苗获得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残疾人组一等奖、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这也实现了台州学院两个“零”的突破。
6岁那年的一场高烧,差点儿夺去了陈苗苗的生命。最终因中枢神经受损,她丧失了腰部以下的全部知觉,从此再也无法站立。因为无法久坐,9岁复学的她只能用手肘撑着上半身,趴在一张一米多长、半米多宽的小床上上课。尽管遭遇不幸,但从小学到高中,陈苗苗一直以正常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后以高考570分的成绩考入台州学院。
进入大学后,陈苗苗选择和同学们用一样的上课方式进行学习,哪怕长时间坐着会让她的身体更疲倦、更难受,但她却说:“我想尝试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自由。”她严格时间管理,作息规划表甚至细化到了每个小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陈苗苗还通过投稿、兼职和奖学金等方式“赚”到了7万多元钱。2018学年,陈苗苗综合考评班级排名第一,获学校一等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2020学年,她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当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台州市最美大学生”。
逐梦之“勇”
钟天使:拼命蹬就不会慢下来
素材点拨 从12岁踏入自行车赛场,到卫冕奥运冠军,钟天使的成功路上,不只有实现梦想的瞬间,更多的是咬牙坚持梦想的过程。她用自己的追梦历程提醒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只要心有期许,奋力前行,就能拥抱未来。
2021年8月2日,东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决赛现场,30岁的钟天使搭档23岁的鲍珊菊,头戴“火凤凰”头盔率先冲过终点,以31秒895的成绩夺冠,实现了中国场地自行车在该项目的卫冕。
12岁时,钟天使因为“跳得远”被上海浦东新区第三少年体校的自行车教练王海利看中而进入少年体校。早上五六点出早操,上午文化课,下午运动训练……虽然辛苦,但自从踏上自行车运动的道路,钟天使就没想过放弃。2005年,14岁的钟天使在上海自行车二线队备战全国少年锦标赛时意外摔伤,伤口缝了七针,教练让她好好休息不要参赛了,但比赛前一晚,倔强的钟天使却自己忍痛悄悄把线拆了。比赛结束后,一向以严厉著称的张晓梅教练说:“你真是一个‘拼命三郎’一样的天使。”
2016年,在巴西里约,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钟天使搭档队友宫金杰打破世界纪录,获得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实现了中国场地自行车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此后,钟天使逐渐成长为中国场地自行车队的领军人物。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饱受肋骨骨折、腰伤、膝盖伤等困扰,钟天使的身体状态已大不如前。靠着坚定的信念和身为老将的责任感,她愣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不蹬就慢慢下来了,感觉要滑下来,所以就拼命蹬。” 钟天使如是说。
张嘉豪:滑雪是一辈子的事儿
素材点拨 面包师与滑雪运動员,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职业,被张嘉豪连结成了热血的奥运追梦故事。他没有接受过专业集训、没有团队保障,但仍能在国际比赛中拿下冠军。虽然最终没能如愿取得北京冬奥会的入场券,但他的经历足以成为一段体坛佳话。
2012年,张嘉豪第一次被朋友带去滑雪场,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1995年出生于北京的张家豪,受糕点师父亲的影响,初中毕业后在一所职业高中学习西餐烹饪,毕业后进了凯宾斯基酒店的面包房。一开始,张家豪觉得自己只是“喜欢滑雪的一个揉面的”。后来,他发现自己对滑雪不仅仅是喜欢。为了白天能去雪场滑雪,他选择在面包房上夜班;每月1200元的实习补贴,他几乎全部贡献给了雪票和交通费;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滑,他从不在雪场吃饭,厕所也尽量不去上……19岁时,张家豪勇敢做出决定,走上了职业滑雪的道路。
半路出家的张嘉豪,花了5个雪季逐渐从滑雪爱好者蜕变为国内一线滑手,不仅在多项重要赛事中夺冠,还成为中国首个在雪上完成Double backflip (后空翻两周)的单板滑手。2016年,在鸟巢举办的沸雪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上,张嘉豪拿到了当时的全国最好成绩。
处于运动生涯巅峰的张嘉豪很想冲一把北京冬奥会。于是从2021年8月开始,他只身一人从首都机场出发,追赶南半球的雪季,顶着疫情在全球刷比赛。111天里他辗转了3个国家,参加了15场比赛,收获1金1银2铜四枚奖牌。尽管没有拿到挺进北京冬奥会的积分,但张家豪却说:“我依然是那个即使最终结果99%会失败,但还是会为1%的可能付出100%的人。反正滑雪是一辈子的事儿。”
陈旻:52岁女人的8848米征途
素材点拨 对每个登山爱好者来说,心中都有一座想要攀登的高峰。面对梦想,52岁的陈旻选择冲破所有顾虑,消除各种阻碍,克服重重困难,不断突破自我,在8848.86米的地球最高点上拥抱曙光。对陈旻来说,登山已经不是一项运动,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021年5月23日早晨,迎着初升的太阳,52岁的重庆女性陈旻站上了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之巅,成为中国登顶珠峰最年长的女性,也成为重庆地区首位登顶8848.86米珠峰的登山者。
出生在青藏高原的陈旻,成长在群山的怀抱之中,从小就有一种无畏、勇敢的探险精神。她曾3次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5次驾车进藏,穿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无人区;还曾无氧攀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自2019年3月决定攀珠峰,陈旻便开始了严苛的锻炼。每天沿江跑十公里,每两天去一次健身房进行核心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尽管后来计划因新冠疫情的暴发而被打乱,但陈旻没有灰心,依旧在小区、客厅跑步,背着45斤重的背包爬楼锻炼。2021年3月,她还回到出生地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魔鬼重装徒步”训练。此前,陈旻还参加过两次8000米集训营,登顶了5座五六千米的山峰。
2021年4月14日,陈旻和8名队友一起,从重庆出发,前往尼泊尔,开启了为期55天的攀登珠峰之旅。在珠峰的每一天,都是对毅力、耐力甚至心理的极度考验。历经万般艰险抵达顶峰,陈旻朝着祖国的方向,庄重而深情地叩拜了3次。在峰顶上,她待了大概25分钟。那时,她忘却了疲惫与寒冷,眼里只有壮美风光,心里无比充实和喜悦,她觉得自己“一切的辛苦和付出就是为了这一刻”。
小佳:不好笑才是最大的缺陷
素材点拨 参加《脱口秀大会》时,小佳的表演里有个“金句”:“我们都有病,只是我的比较明显。”对于一个天生存在表达障碍、肢体不太协调的人来说,登上万众矚目的舞台需要莫大的勇气。幸好有观众们善意的笑声,让他能在打开人生另一种可能性的同时,疗愈自己、疗愈观众。
“大家好,我是小佳,大家看到我讲话这样,可能会有点奇怪,但大家不要紧张,不会传染的,我讲话这样呢是天生的……”在脱口秀表演中,这是小佳惯用的开场白。
“脱口秀演员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文本型的,一种是表演型的。而我,是感动中国型的。我从不觉得我有什么缺陷,不好笑才是最大的缺陷。”2021年8月25日,《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播出,小佳的电视首秀获得了带着敬意的掌声和四盏“领笑员”拍灯(即所有嘉宾的认可),这也让其迅速走红网络。
小佳,本名张佳鑫,今年27岁。出生时因大脑缺氧造成的神经系统疾病,致使小佳天生存在表达障碍且右手活动不便。在3岁之前,他甚至不会说话。在成为全职脱口秀演员之前,小佳的工作是新媒体运营。2020年年初,他打算在公司年会上表演一段脱口秀。准备节目时,他接触到了厦门一家脱口秀俱乐部,还参加了一次读稿会。2020年12月,在参加了笑果文化举办的脱口秀训练营之后,小佳决定辞职,成为一名全职脱口秀演员。
小佳说:“首先我自我愈合、自我和解了,然后才能带着我的观众一起和解。”他期待治愈更多人。线下演出时,在上千人的剧院里,耀眼的聚光灯下,掌声与笑声包裹整个舞台,小佳觉得幸福无比。他猜想,或许有类似经历和痛苦记忆的观众,也能在此刻放声大笑。
韩仕梅:登上联合国演讲台的“写诗农妇”
素材点拨 生活虽然艰难,但韩仕梅并没有变得麻木、失去希望,而是仍然保有自己的精神天地。对她而言,写诗最大的意义在于排解生活的苦闷和找寻生命的力量。一首首通过网络发表的诗歌,就像她放飞的一只只青鸟,唱出了她内心渴望被听到的声音。
2020年4月,河南农妇韩仕梅看到有人在短视频平台快手上写诗,于是一边摸索着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一边尝试着写了一首诗发上去。此后,她在快手共发表了100多首自己写的诗,意外走红,还受到了联合国的关注。
1971年出生的韩仕梅,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自幼家庭贫困,她的命运似乎早已被草草写好:初中辍学,婚姻包办,生下一儿一女,一直忙于做工、做家务和照顾家人……绝大部分时间,她在妻子、妈妈和女儿的身份间来回穿梭,唯一能排解压力让自己喘口气儿的事,就是写诗。
尽管没什么语言天赋,现实生活也离文学很遥远,韩仕梅还是默默地写了几十年。她管自己写的东西叫“顺口溜”,说自己在“瞎编”。但她在快手上发布的作品中,每一首下面都有好几百个点赞与评论。很多人夸韩仕梅诗写得好,喊她“韩老师”,这让从未被肯定过的韩仕梅感到无比快乐。“互联网给了我新生。”她如是说。
2021年11月25日,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韩仕梅受联合国妇女署邀请来到北京,并登台讲述了她被暴力对待的前半生和通过诗歌创作排解烦恼的人生故事。她说,自己喜欢在快手上写诗,喜欢和其他热爱写诗、读诗的人交流、学习。
任天来:诵出心中的意义感
素材点拨 任天来的意义感,何尝不是一种梦想?为了意义感努力学习考入心仪的大学,日夜训练完成献词团朗诵任务,农村调研后决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每一个意义感的实现,叠加在一起,便是人生梦想的达成。
2019年高三备考时,有人问任天来:“未来想去哪里读大学?”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去北京啊!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能够在北京亲身经历这些大事,多有意义啊!”
为了这份意义感,任天来在高考备考赛道上不停奔跑,成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3月,当她得知有机会参与建党百年广场活动时,激动地报名参加了阳光献词团。入选后,在为期百天的训练中,任天来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把练习篇目背一遍。为了提升核心力量,改善声音状态,她还采用了“高抬腿+朗诵”“平板支撑+朗诵”等方式进行训练。整整3个月,累计82次排练,共计360余小时,任天来和队友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只为以最真挚的声音,表达最真诚的情感。
2021年7月1日,身处建党100周年庆典大会现场,任天来心中的意义感达到顶峰。她想:“新的百年,我该如何为这历史注解?”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进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专题调研的实践中,任天来找到了答案:“生于乡土,长于乡土,投身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事业,这是我作为乡土儿女的情结,也是我立志在新的百年努力续写的意义感。”
钱阵:自主研发革新3D打印技术
素材点拨 钱阵研发新型3D打印机的经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创业者的逆向思维、工程积累、工匠精神和产品意识。他从专科升本科并创新创业成功的经历,也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敢于超越自我、实现梦想,努力成长为新一代的有为青年和社会栋梁。
2021年12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首届创业班学生钱阵领衔的“科创3D——开启工业级3D打印的中国造”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和他一起同台竞技的,大多是全国知名院校的硕、博团队。
2016年,在安徽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一的钱阵萌发了革新3D打印技术的念头。随后,他组建了5人团队,从打造硬件开始尝试。由于手头没有资金,一些打印机零部件需要自己加工,大一下学期,钱阵一有空就去实训车间里转悠,旁听车床技术课。“丝”是机械行业对0.01毫米的俗称,“一丝车八刀,刀刀见铁屑”被称为车床工人的最高境界,钱阵向这个目标发起了挑战。别人在用好的车刀练习时,他专门挑被撞坏的、报废的车刀练习,一遍遍修复、打磨。这样的练习,让钱阵包揽了学校车床、铣床、CAD设计、三维建模等所有技能大赛的冠军,所有专业课平均分保持在92分以上。
为了更上一层楼,钱阵参加专升本考试,考取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创业班。在校期间,他成功研发出新型SLA和FDM两种成型原理的3D打印机,将3D打印速度提升了3倍,实现了所有零部件100%国产化。对此,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称赞钱阵道:“一个专升本的学生干了博士生的活。”
宝音:16年磨一剑逐梦星辰
素材点拨 清华团队斩获GTOC这一国际轨道设计最高赛事的冠军,是我国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稳步提升的实力。从2005年到2021年,宝音16年磨一剑,在星辰大海里勇往直前,这份坚持令人感佩。
2021年11月7日,有航天界“奥林匹克竞赛”之称的第 11届国际空间探测轨迹优化大赛(简称GTOC)落幕。在持续28天的比赛中,由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寶音和副教授蒋方华带领的清华代表队,从全球 94 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8443.6分(超出第二名2000多分)的绝对优势摘得桂冠。这是清华大学在该项赛事中首次夺冠。
早在2005年,宝音就率队参加了首届国际空间探测轨迹优化大赛,是当时唯一一支来自亚洲的队伍。十几年前,国内团队在轨道设计领域根基尚浅,成绩一般。为摆脱中国在该领域的落后局面、提高我国团队的航天任务优化水平,宝音于2009年发起了第一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经过十几年的磨炼和竞技,中国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当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参与GTOC并连创佳绩。
本届大赛以探索利用太空资源为主题。近一个月的赛期里,宝音带领团队成员每天废寝忘食,吃住都在实验室里,对太阳系8万多颗小行星进行了优化筛选,给出了太空资源利用的清华方案。“我们的队伍基础扎实,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最关键的是有着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清华人的使命担当。”宝音说,“别人可以的,中国人也可以。别人是冠军,我们也能做到!”
大锁: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素材点拨 放弃体面、稳定的工作,大锁选择勇敢追梦,并幸运地成功了。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还有无数“大锁”在追梦、在努力,他们或许一辈子都没能迎来梦想实现的高光时刻,但在为梦开始行动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闪闪发光了。
被誉为“喜剧人最强offer”的爱奇艺自制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2021年掀起了一股喜剧浪潮。演员大锁在节目中表现亮眼,一举摘得“最受观众喜爱作品”与“年度喜剧搭档TOP2”两大热门奖项。
大锁本名刘大锁,大学毕业并短暂从事银行工作后,他辞职来到北京做喜剧。“再不追梦的话,就再也追不着了。”他说。2017年,大锁参加综艺《脑洞大开》,获得“脑洞王”称号,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高光时刻。随后几年里,大锁密集地参加了20多档综艺节目,却始终没能火起来,这让他陷入了沮丧和自我怀疑之中。2021年,几经犹豫之下,大锁报名参加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凭借着笑点密集的编剧能力和自然幽默的演技,大锁的作品频频出圈。《偶像服务生》《时间都去哪儿》《减肥帮往事》等作品,均在喜剧“外壳”的包裹下讲述了普通人的生活百态,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情感共鸣。
多年沉寂之后的爆红,让大锁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高光时刻。发表获奖感言时,他感慨地说:“我今年正好30岁。当年我从银行裸辞的时候,跟爸妈说你们就让我在30岁之前折腾一下吧。所以今天我想对所有正在追梦的人说,想追梦的话什么时候都可以。正如有句俗话所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守责之“勇”
史青:100次实验1次不成功就是失败
素材点拨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科学技术的支撑。而科学技术离不开的,是为国贡献智慧和汗水的科研人员。在追光逐梦的岗位上,史青一干就是十多个春秋,为的是航天人的荣耀,成就的是航天事业的不断前行。
2021年是中国航天大年,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04所精密器件设计专家史青在704所工作的第11个年头。多年过去,她依旧记得自己2009年从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回国后直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面试时说的话:“我希望能用我的所学,为中国航天做一份贡献。能成为一个中国航天人,我会感到非常光荣和骄傲。”
入职不到两年,史青就参与了一个重要立项项目的研发。从筹备实验室,到配全关键设备,再到设计关键器件,他们逐渐组成了一个4人小团队,然后一头扎進实验室,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2015年1月,史青团队的产品终于首次成功飞天。十多年来,史青牵头多项新技术新课题的研发攻关,为长征五号、北斗系统等多个重点型号项目提供了新方法、新原理的测量产品,解决了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难题。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在“祝融号”火星车上,史青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光纤传感原理的抗宽温区的声音传感器方案,成功获取了火星上真实的声音信号。
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是史青在每个月的例会上都会提到的一件事,她想经常提醒年轻的同事们:做航天产品研发这一行,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在航天领域,我们做实验,做了100次只要里面有1次不成功,那都是失败。”史青说。
蔡晓东:用生命誓守无毒净土
素材点拨 15年来,蔡晓东和战友们像一把铁锁一样扼守在毒品扩散的通道上,用热血和生命坚守初心,舍生忘死,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直到他们牺牲,我们才知道他们真正的名字、真实的长相,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把黑暗挡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2022年1月6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举办专场发布会,授予在守边护边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个先进集体和5名先进个人“云岭楷模”称号。5名先进个人之一,就是直面毒贩枪口英勇追击、不幸壮烈牺牲的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原副队长蔡晓东。
2021年12月4日下午,3名嫌疑人携带装有31.8公斤鸦片的绿色背包从边境一线进入专案组设伏圈,蔡晓东率先冲出去执行抓捕任务。枪战异常激烈,尽管蔡晓东身手敏捷,但毒贩射出的子弹还是打中了他身穿的防弹衣没有护住的肩、腿和手臂等部位。蔡晓东强忍剧痛英勇还击,追出10余米后,终因伤势过重倒地,后经紧急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1983年5月出生的蔡晓东,2006年4月入党,2006年6月参加工作。从警15年来,他不惧危险,在毒贩的枪口利刃下周旋,与毒魔进行殊死搏斗,誓守无毒净土,先后参与侦办毒品案件247起,参加各类缉毒专项行动358次,缴获各类毒品1609.56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249人,书写了生死缉毒的传奇人生。破大案、抓毒枭、铲毒源,是蔡晓东15年边境缉毒工作的常态。2021年12月8日,蔡晓东的遗体送别仪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泼水广场举行。从此以后,蔡晓东的照片再也不用打马赛克了——在那张黑白遗像中,双眼皮、大耳垂、脸有些微胖、发际线稍高的蔡晓东正微微地笑着。
周群:“双减”元年写下14万字日记
素材点拨 作为轮岗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摆在周群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她用14万字的日记做了很好的回答:做长线的教育,不以“过客”心态轮岗。一线教师,要坚持长期主义,要头脑清醒,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
2021年8月25日,为推动“双减”落地,北京宣布将大面积推进干部教师轮岗。当天,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老师、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周群以首批轮岗教师的身份,进入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前外”),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轮岗生活。4个多月、120余天,“双减”后的第一个新学期还未结束,周群就已经写了14万字的轮岗日记。
作为轮岗教师,周群有很大一部分任务是为轮岗学校培养青年教师。从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到校本课程升级,再到寒假期间备课,周群事无巨细地“锤打”着五个徒弟。日常教学中,考虑到学情的不同,周群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除了教学和带徒,她还主动扛起了“前门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升级的重任。等到新的学期,前外的孩子们就有机会走进社会大课堂,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探究前门的特色文化。
在轮岗日记中,周群记录下了各种思考和感悟。她还把日记截图打印下来,粘贴到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她表示:“这是留给前外的,方便所有教师随时查看。”在她的日记里,还有这样一段小插曲:聊到轮岗,前外教学副校长王继云说:“你刚轮岗的时候,我还以为你就是来走走形式呢。后来发现,你是真的在干。”周群答道:“我们现在不仅在真干,还是绑在一起整大事。”
郭汉中:妙手让文物“起死回生”
素材点拨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若没有郭汉中这样的工匠,注定无法在千百年之后仍旧散发出迷人的光彩。郭汉中将修复文物视为历史赋予的使命,将锻造文化自信视为时代赋予的职责,在日常琐碎中“复活”历史、传承文化。他是最美的劳动者,也是最美的大国工匠。
2021年3月下旬,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出土大量精美文物,引发世界关注。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画面中,作为专家之一的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郭汉中站在3号祭祀坑边,配合提取了完整的青铜大口尊,再次见证了历史。
郭汉中的老家离三星堆遗址不远,20世纪80年代,16岁的他每天都跟着考古队去考古现场打下手。从发掘文物到清理文物,聪敏、勤奋的郭汉中在实践中一步步汲取考古知识,后来成为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的徒弟,从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娃成长为一位文物修复大师。
从业37年,郭汉中自制了300多件称手工具,为四川、江西等各地博物馆修复重要文物6000多件,用匠心妙手让文物“起死回生”,让历史“复活”。三星堆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青铜大面具等文物重器,在郭汉中等人的精心修复下,得以重新焕发出光彩。
“作为一名文物修复师,最重要的是把文物按实复原,要求各方面的技术都要会,基本功要扎实。”郭汉中如是说。于是,对文物修复过程中使用到的整形、拼接、焊接、着色等各种方法,他都不断精益求精,并创新探索出塑形雕刻、黄泥石膏翻模等操作法和“铜补铜”等先进工艺。在修复文物的忙碌工作之外,郭汉中对传承文物修复技艺也不遗余力。这些年,他为四川多个地区的博物馆和文管所培养了一大批文物修复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