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丽心灵》中,天赋异禀的博弈论大师、数学家约翰·纳什“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疾病”;而在浙江杭州,50岁的“无名译者”金晓宇,数十年与自身所患的双相情感障碍共处,十年间用未失明的一只眼睛,完成了22部共600余万字的外文译著。这是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艺术与现实的互文。
2022年1月17日,《杭州日报》推出的纪实作品《我们的天才儿子》在网络上刷屏,感动了无数网友:金晓宇是金性勇的小儿子,6岁时被同伴用玩具枪射中眼睛,导致左眼失明;高中时期突然厌学,脾气也变得暴躁,后被诊断为躁狂抑郁症;进入大学后,只读了一年便病情复发;父母一直竭尽所能满足金晓宇的要求,给他自学外语创造各种条件;在38岁那年,金晓宇获得了翻译文学作品的机会,他的才华也因此得以展现,十年来,他翻译了英语、日语、德语著作共22本,还悉心照顾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曹美藻,陪伴她走过生命中的最后3年;2021年11月,母亲病故,金晓宇因病再次住院……儿子金晓宇、父亲金性勇、母亲曹美藻,两代人相互扶持走过风雨境遇,凭借信念与爱,保护着人之为人的体面。
多维解读
故事深沉,爱亦深沉
“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在精神病院里,他妈妈今天刚走了。”由这句极富张力的开场白起,千千万万的读者认识了杭州86岁老人金性勇的儿子金晓宇—— 一位躁狂抑郁症患者,一位“天才翻译家”。读者为他们一家的人生故事嗟叹、揪心、感动、哭泣。故事引起了网络刷屏,写这个故事的编辑说,刷的是世道人心,因为“一个如此弱小又如此强大的生命”令人肃然起敬,背后的大爱也让人动容。关于爱、关于不幸、关于救赎,这些人类的情感是彼此相通的。
这是一个深沉的故事,残酷又温柔,催泪又励志。从这个一家人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的故事中,我们由衷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也感受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感恩。因为儿子的病,金性勇夫妇在生活中满身伤痕却从未言弃,哪怕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们是金晓宇的依靠、希望和幸运,点燃了他人生的希望,照亮了他生命的前路。后续报道中媒体刊登的一张照片,再次令萬千读者动容——照片上是金晓宇搀扶着父亲的背影,父子相扶相依,在生活的路上,一起向未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平凡人不懈的努力。每一个不屈的生命,都是在怒放自己的精彩。
金晓宇故事最动人的是“优雅的自尊”
有人评价金性勇:“一个老派的知识分子,仍维持着优雅的自尊。”确实,在时光的河流里,“优雅的自尊”正是理解金晓宇和他父母亲的一把钥匙。金晓宇当初努力自学外语,后来积极翻译作品,父母亲全力提供支持,也未必就有着什么“远大的目标”,更多可能还是为了保留一份优雅,为了有尊严地活着。父亲金性勇有一句话:“我作为父亲,最有幸的是在这十年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而这十年也是全家最难得也最幸福的岁月。更让人动容的是金晓宇和母亲之间的感情,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母亲患病好几年,金晓宇一直精心照顾着她。
人的命运很多时候存在偶然的成分,但人生的路却是自己选择的。即便是在凄凉中,也可以拥有温暖;即使是在暗淡中,也可以拥有光彩。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优雅的自尊”却是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并可以拥有的。这也启示人们:所谓望子成龙,到底应如何教养子女,又要教养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面对生活的磨难时,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奋起抗争,是选择自暴自弃还是自强不息?金晓宇和父母的人生故事,让人想到泰戈尔曾写过的一句话:“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金晓宇的经历里,有伤也有爱,有凉也有暖,但他和父母,始终追求一种优雅的人生。随着这篇文章的刷屏,他们更是得到了人们的尊重。金晓宇的故事最动人之处,就是“优雅的自尊”,也希望我们都能保有这种“优雅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