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此前只能通过抽签限购形式进行购买的上海迪士尼“2021达菲和朋友们圣诞系列商品”部分限定商品剩余库存公开售卖。当日凌晨3时,气温接近零摄氏度,上海迪士尼园区外实时排队人数却突破5800人次,许多粉丝为了买到星黛露毛绒玩具、钥匙圈等萌物周边商品通宵排队,连厕所都不敢去上。
据悉,“达菲和朋友们”包括达菲、雪莉玫、杰拉多杰、星黛露、可琦安、奥乐米拉,以及当下最红的玲娜贝儿等玩偶角色。自诞生以来,他们一直都是迪士尼乐园的大明星。12月29日当晚,上海迪士尼官方就粉丝凌晨排队抢购玩偶一事发表致歉声明,但不少网友并不买账。实际上,因产品销售问题,仅12月上海迪士尼就公开致歉了三次。除了被指“饥饿营销”外,不少粉丝和游客纷纷讨伐上海迪士尼对“黄牛”代购的纵容。而搜索二手网站,原价219元的玩偶转手价格就能翻个两三倍甚至卖到上千元,因其具有稀缺性很多二手卖家甚至采用了拍卖的形式。
多维解读
尊重消費者才是企业的流量密码
回看数千人凌晨排队抢购迪士尼玩偶这一事件,消费者顶着凛冽寒风长时间露天排队,并暴露在疫情风险下,不能全由一句“非理性消费”来背锅。有专家指出,在此次事件中,产品发售方从产品生产、营销方式到园区管理,都有需要改进和反思的地方。这也提醒我们,任何企业从事经营行为,都必须考虑“外溢”的社会效应,都应当避免“饥饿营销”。
正如不少网民所提醒的,此类事件带有极大的疫情传播风险、聚集踩踏风险,以及其他公共安全风险。事实上,上海早在2021年12月初即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年终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举办,能取消就取消”, 确需举办的,要制定完善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相关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全国多地发生的案例已经证明,任何的松懈都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复。在这个被疫情笼罩的寒冬,尽量减少可能引发人员聚集的活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机构当有的自觉、当尽的责任。
此前,对于圣诞系列等限定款人气商品,迪士尼采取了线上报名抽签+线下购买的方式,中签者在指定日期、时间段内前往迪士尼小镇排队即可购得。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这种销售方式能有效避免人群聚集,应当予以坚持。突然改为线下销售,如果缺乏充分、有效的应对预案,便有极大概率造成“黄牛”奇货可居、扰乱市场的局面。看似火热的营销效应,实际上却付出了消费者利益受损、社会成本增大的代价,也透支了企业的信誉。
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法治和公序是企业的底线。玩偶营销,不能让消费者成为“玩偶”。如果放任扰乱市场秩序和交易公平的行为,再火的IP,也只是转瞬即逝的烟火。
这个玩偶的“钞能力”从何而来
“达菲和朋友们”系列玩偶角色的走红,体现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从追求性价比切换为偏好“心价比”。在这些消费者眼里,一款产品除了满足功能需求,更要满足情感需求,只要他们心里认为它值这么多钱,那它就值这么多钱。
在这一力量的带动下,社会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老一辈常说“好看不能当饭吃”,他们更看重便宜、功能多、用料扎实等实用标准。可是,对于当下的一部分年轻消费者来说,可爱、颜值、圈层认同感等才是稀缺资源,是行走朋友圈必备的“社交货币”,还能转化为可投资的稀缺商品。最近有一个词叫“粉牛”,指那些因为自己喜欢买一套、再多买几套按照“市场价”进行转让的人。这个词体现了潮玩潮物的功能价值、粉丝的情感价值和商品的投资价值,是新消费品“钞能力”的共同注解。近几年,李宁球鞋、星巴克猫爪杯、泡泡玛特盲盒也都曾因为兼具功能性、情感性和资产性而受到追捧。可以预计,今后还会有其他商品沿着这条路线走红。当然,消费也好,“追星”也罢,都还是需要保持必要的理性与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