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向阳街上,我和老郭是门挨门的邻居。他经营着一家馄饨馆,我则把持一家画斋。他的生意很红火,中午或晚上经常没有闲桌,有时为吃一碗馄饨,就要站着等桌才行。闲暇时,我会到隔壁找他下几盘象棋。他常乐呵着,来者不拒。
老郭脾气出奇的好。馄饨馆的面积虽说不大,一天也未必能挣几个钱,但忙碌的老郭每天脸上都挂着笑容,似乎从没见他发过愁。妻子负责给他打下手,两人清闲时偶尔也会到我的画斋来,东瞅西看,这幅画叹一句高超,那幅字赞一句绝妙,有时看我交易金额五位数以上,也会露出一副羡慕的神色,却只是咂咂嘴罢了。
那天我到他的馄饨馆,发现靠墙的位置新摆了一张特制的小桌。正想向他们夫妻俩探个究竟,从门外踅进一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老人似乎对这里并不陌生。老郭微笑着把他引到那张小桌前,和他耳语了几句,老人满意地笑了。
正是中午吃饭的高峰期,我发现有些顾客看到这番场景,下意识地摇了摇头,或把眼睛睁大了,等把肚子填饱了,复杂着一张脸结账,然后快速走人。如果猜得没错,我相信他们不会再光顾老郭的馄饨馆了。
我想,不是谁都愿意与这等装扮的人共进午餐的,不由得在一旁替老郭着急。
老郭夫妻俩似乎并不在意,虽然看得出他们也想找一个解释的机会,尽管这机会稍纵即逝。毕竟食客中突然加进这么一位,会让一些人倒胃口的。我悄悄拉过老郭问:“这个老人是乞丐?”
老郭没点头,也没有摇头。
我说:“你让他在你这儿吃饭,还专门腾出一张小饭桌,不怕毁了你好端端的生意啊?”
老郭笑着说:“人都有难的时候。他也不容易,再说他也没碍着谁啊。”
我轻捶他一下肩膀说:“理是这么个理,可你这做的是小本生意啊!是要靠它养家糊口的,怎么能感情用事呢?”
老郭继续笑着说:“我知道。我只能告诉你,其实我不差这点钱。”
这话够噎人的,我对他表示很大的不理解。
那位老人慢吞吞地吃完馄饨,从怀里掏出几枚硬币,掷地有声地拍在了饭桌上,“老板,钱放在这儿了!”老人一副不差钱的样子,慢悠悠挪着步往外走,老郭在身后微笑相送,同时极快地把那几枚硬币揣进兜里。我无心再邀他下棋,追问他到底怎么回事。老郭却什么都不说,继续招呼着顾客,脸上还是春风拂面,波澜不惊。
隔天下午,我找了个空闲再去。我心情不错,因为刚出手了两件仿制的名家山水画。我问老郭:“那个老人是不是天天来啊?”
老郭说:“是啊,他好像特别爱吃馄饨。”
我说:“你这就是犯糊涂知道不?架不住时间长,会把你的许多回头客也赶跑的。”
老郭摇头说:“我好几年没回家乡了,不知为什么,看见他就会想起我父亲。再说,吃一碗馄饨怎么了?他又不是不给钱。他来过很多次了。第一次来时,有人和我们提过意见。可你猜那老人怎么着?他把硬币很硬气地拍在桌上说:‘我不差钱!你看看,这样对待他,明显是伤到他的自尊了。”
我被老郭给说笑了,我说:“自尊?和一个乞丐还谈什么自尊?”
老郭拧着眉毛说:“人怎么会没有自尊呢?每个人都有啊!”
他告诉我,那之后,他想出一个主意,就是从朋友那儿要来一张小方桌,只可供一个人坐的那种。平时桌上放一些东西,老人来了就腾给他吃饭用。
我还是难以接受,但不好再继续说什么。不过,那之后我倒留意起老人来。老人每次来就只吃一碗馄饨。有时老郭会给他加个煮花生、胡萝卜丝等凉拌小菜,告诉他是免费的,老人欣然接受。每次结账时,都把硬币拍得很响亮,似乎想证明自己真的不差钱。老郭呢,依然好迎好送,收钱动作也利落。
没想到有一天,我发现老人用的钱有问题。
那天老郭很忙,他没来得及收起的硬币让我着实看了个真切。那些硬币不过是游戏币而已,几可乱真,并且还有几枚说不清是什么币。我惊诧莫名,想着老郭是不是疯了?
见我追问,老郭微红着脸说:“他也不愿意沦落到这种地步,或许在这里吃上一碗馄饨,是他一天最温暖的时候。再说了,也就是块儿八毛的事,不碍什么事的。我这店小是小了点儿,可不会因为他每天吃一碗馄饨,就给吃空了……”
我的震惊程度不小,回到画斋,发了好一会儿呆。巡视着墙壁上的那些字画,良久,我对一旁表情复杂的妻子说:“把那些仿画都撤下来吧。现在就撤,一幅也不留。以后,也不要再卖这些画了。”
妻子瞪大了眼睛。我说:“靠良心吃饭才是正道,我们不差这个钱!”说罢,我抬脚到隔壁找老郭下棋去了。
作者简介:田洪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说见于《草原》《朔方》《青年作家》《飛天》《黄河文学》《北京文学》等报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青年博览》等转载。著有《请叫我麦子》《我想我是船》《故事里的事》《无声记》等7部文学作品。曾获第七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第三届杨辉小小说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