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画、诗文艺术以意境表现为最高追求目标,通过“构象”和“造境”形成特定的风格与意趣,从而创作出情境交融、意味深长的典雅作品。这其中,既有奇思妙想,也有妙手偶得,既有灵感的发挥,也有功力的呈现。不同的艺术门类,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与表现形式,但不是完全的隔绝,而是有共通、互动甚至有互助与交融。例如书法与绘画有交集与互动,诗文与书法、诗文与绘画同样有交融与互动。这里主要探讨书法与诗文的交融与互动。
诗文创作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语境营造境象,传情达意,书法是通过文字的造型、体势及线条的意蕴、神采塑造形象,传情达意。诗文营造的是“无形之象”,书法营构的是“有形之象”及背后的“无形之象”,因此,同样是“构象”,诗文与书法使用的艺术语言和表达的艺术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二者在营造意象与传情达意方面存在共通、交融与互动。实际上,由于书法艺术是以汉字和汉语诗文的书写为创作载体,因此,诗文与书法的交融与互动从文字的产生时刻起就有了血肉的联系,是一种割不断、理还乱的复合关系。古人的书法创作,以自然书写为主,追求的是“无意于佳而佳”的自然表现,其“构象”与“造境”的方式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当代的书法创作已经由实用性书写转换为艺术性创作,创作中的“构思”与“物化”不再是自发的与盲目的,而是逐渐向自觉化与创意化方向转换。在此背景下,梳理诗文与书法之间的交融、互动关系,就成了新时代书法创作理论与书法批评理论必须关注与研究的课题。有鉴于此,笔者曾提出“诗意派”书法创作理念,提倡书法的“书意”表现应与书写内容的“文意”表现互相统一,最终达到诗、书交融、情境交融的“诗意”境界。
诗文的语境不同,会有不同的风格、意境表现,唐代的司空图曾将诗词的意境表现归纳为二十四种风格,并用“诗品”的方式,将二十四种诗词风格作了形象的揭示与描述。书法以汉字的结构、造型及书法线条的抽象性表现展现出不同的书风特征,不同的书体在结体、造型方面具有不同的造型特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意趣。书家的人文化与艺术化的书写可以强化和凸显作品的风格与意趣,而在意境的表现上,书法与诗文有着共通之处。例如诗文意境中的雄浑、冲淡、飘逸、洗炼、沉着、典雅、纤秾、豪放、流动、圆转、超逸、劲健等,在书法的意象表现中也有相同的表现与追求。但是不同的书体在营造书法意象与风格方面具有不同的潜在特质。例如楷书、隶书、篆书适合表现缜密美与典雅美,不适合表现流动美与飘逸美。而草书则恰恰相反,适合表现流动美与飘逸美,不适合表现缜密美与典雅美。在书写特定风格的诗文作品时,注意选择合适的书体与笔调进行创作是“诗意派书法”倡导的创作准则。这一准则的提出,有利于将书法创作由纯粹的抄写式创作转换为具有风格表现与意境追求的艺术创作。因此,“诗意派书法”创作理念的提出对新时期书艺创作的观念转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学大师王国维在论艺时,曾提出关于美的“第一形式”与“第二形式”的界说。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的位置》一文中曾这样写道:“一切形式之美,又不可无他形式之美以表之。唯经过此第二之形式,斯美者愈增其美,而吾人之所谓古雅,即此第二种形式。”按照王国维的这一界说,诗文美可以看作是美的“第一形式”,书法创作用书法之美表现诗文之美可以看作是美的“第二形式”。“唯经过此第二之形式,斯美者,愈增其美。”王国维的这一观点,可以在《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帖》等书法名作中得到印证。王羲之的《兰亭序》文稿,堪称是一篇美文,经过王羲之的诗意化书写,使这篇美文流传千载,成为中国书法史与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美的“第一形式”与“第二形式”的交相辉映、交互作用,成就了《兰亭序》书法耀炳千古的崇高地位。而颜真卿的《祭侄稿》与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也是以书、文互耀而享誉千古,流芳百世。今天的书法家不一定能取得像古人那样高的文学成就与书艺成就。但是可以从古人优秀作品中获得灵感,在诗书交融互动中创作出有新意和有深意的作品,为新时期书艺创作的提升与发展做出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贡献。
2021年春,笔者用行书、草书、甲骨文、隶书四种字体创作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成为二十四条屏,其中,用行书书写的六品为:劲健、精神、悲慨、雄浑、疏野、豪放;用草书书写的六品为:流动、旷达、飘逸、超逸、委曲、形容;用甲骨文书写的六品为:清奇、洗炼、纤秾、典雅、高古、自然;用隶楷书写的六品为:缜密、实境、含蓄、绮丽、沉着、冲淡。这是笔者对四种书体进行的美学区分与界定。
笔者通过实际创作与深入品味,认为行书创作在表现劲健美、精神美、悲慨美、雄浑美、疏野美、豪放美六种风格意境时,具有特殊的优势,容易实现“书意”与“诗意”的统一。而草书在表现流动美、旷达美、飘逸美、超逸美、委曲美、形容美六种风格意境时,具有自身的优势,容易达成“书意”与“诗意”的统一。而甲骨文书写在表现清奇美、洗炼美、纤秾美、典雅美、高古美、自然美六种风格意境上具有特殊的优势,容易实现“书意”美与“诗意”美的统一。隶楷书在表现缜密美、实境美、含蓄美、绮丽美、沉着美、冲淡美六种风格意境上有自身的优势,容易实现“书意”与“诗意”的统一。
笔者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虽然只是个人的认知与体悟,不一定完美和完备,但是对探索“诗意派书法”创作的书家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标识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在笔者创作完成的四体书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组合作品中,每种书体的创作不是简单的抄写式创作,而是加入了“合体书”的创作成份,具体来说就是行书六品创作中加入的草书的“合体”成份,草书六品的创作中融合了狂草、今草与章草三种草体成份;甲骨文六品的创作中,则通过假借与转用融入了金文与玺印成份;隶楷书六品创作中则融入了宝子碑与魏碑墓志的合体成份。因此,它们既是笔者进行“诗意派”书法创作的践行成果,也是笔者在四体书创作中进行“合体书”创作的实践与成果。
虞卫毅,笔名卫毅、齐斋、若愚,1958年生于安徽省寿县,大学本科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友声书社执事、《中国书法》杂志特约评述人、《中国书画》杂志特邀撰稿人、寿州书法研究会会长。曾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安徽省十佳青年书法家”称号。著有《友声书友逸事录》《隐石庐论书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