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乐,尹钊,戴雪峰
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华儿女在华夏大地上群居扎根的历史更加悠久,文化积淀更丰厚。从远古时代开始,先祖们就创造出了璀璨辉煌的文化。
中国的地大物博使得文化发展丰富多元。根据考古发现与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不同区域的文化在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中逐渐趋于统一。并且中华民族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使得各种思想得以接纳、融合、发展。这种思想文化生命力顽强,不仅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担任了精神支柱的作用,而且随着时光的雕琢逐渐成为一张代表中国的闪光名片,让世界都为之赞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在世界思想文化之林中出类拔萃。中国传统思想集百家之长,历经各朝的不断改进,最终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其中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最为灿烂夺目。
儒家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周游列国讲学。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仁”。他倡导三纲五常、现世事功、为人忠恕、道德懂礼,特点是重视精神、道德、理论,轻视物质、技能、实践。所以,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会重视精神生活的充盈、关心美好人格的培育与符合儒家思想的人生观的建立,希望能够成为芝兰玉树的君子。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观念已经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深深扎根,如今中国人的深层观念中总有儒家文化的影子。
佛教是以佛教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其产生的时间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中就有了佛教文化的身影。佛教在中国能够长久发展是因为百姓深受轮回与报应之说的影响,百姓们能忍饥受冻,是因为坚信今生苦来世甜。这是统治者乐见其成的,于是他们把佛教当成巩固统治的工具,代代传承。久而久之,在佛教的影响下,中国百姓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此以外,佛教文化还为中国的建筑、美术、文学、文字、工艺品等方面注入新活力,如花钱上常见的佛教人物。
道教是以道教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道家思想文化。道教奉老子,信仰他的“道”,认为要性命双修,潜心修炼后便可长生成仙。且道教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其是道教的理论基础,此书价值颇高,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道教的历史渊源可追至汉末,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了原始道教。随着历史的发展,道教出现了许多门派,如全真派、正一派、清微派、神霄派等。
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滚动,儒、释、道的思想代代流传,并且渐渐熔为一炉。“三教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沉潜的主旋律,所以中华文化才会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向全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祖不仅铸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还为精神文明的传承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后人能熟习中华文化多赖于各种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们在历史发展中层出不穷—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质朴粗糙的岩石画、商周时期端庄大气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精巧美丽的石雕、魏晋南北朝时期美轮美奂的壁画、东汉时期别致古朴的陶瓷、唐宋时期丰富多彩的诗画、明清时期天马行空的小说等。
传承中华文化思想的物质载体如此之多,人们习惯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解,但少有人会从花钱中研习。
其实,中国花钱可以担当起传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使命,它种类繁多,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遂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板块。由于花钱大量来自民间,更能反映民间普通老百姓的思想、信仰、文化等,因此,可以说花钱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花钱不仅是一种民间的实用器具,更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缩影。从各类花钱中,不仅能看到古人的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及社会心理,还能探讨精神外化及社会生活风貌。因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脉络由儒、释、道三教交纵编织,所以本文选择了一些以儒、释、道典型人物为主题的花钱进行展示,从中可一窥三教的思想及其奇妙的联系和中华文化的璀璨之处。
儒教人物
图1为“一生谨慎 背 诸葛亮 花钱”,为清代的花钱。花钱正面用楷书写四字:一生谨慎。笔画舒展优美。背面诸葛亮手执一把鹅毛扇,风姿特秀,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呕心沥血辅助主公治理蜀地,使地贫民饥的蜀地变得国泰民安。《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为识治之良才,《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脸谱化,众多未卜先知的计谋显得他多智近妖,在读者眼中,诸葛亮几乎神化。现在,诸葛亮更是家喻户晓,被当作“智绝”备受崇拜。
从隆中分三国到星落五丈原,足见诸葛亮为“千古第一臣,百年不遇帅”。其积极入世、造福百姓的思想正是儒家思想中极重要的内容,所以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中被当作典型的忠臣与智者。
图2为“周处斩蛟 田真哭荆 花钱”,是元代的花钱。这枚花钱图案精美,无论是周处奋力挥剑斩蛟时涌起的波涛,还是田真兄弟面对面商量的姿态,都被铸造得气韵生动,富有动感。花钱正反两幅图案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分别是周处斩蛟与田真哭荆。
周处斩蛟的故事讲的是,周处在少年时期肆意妄为,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阳羡城“三害”。总是纵情享乐的他有一日得知此事后恍然大悟,想要痛改前非,便独自一人射虎搏蛟,与猛虎、蛟龙经历一番厮杀后,终于将他们消灭。他也开始学习文化与武艺,从此城内“三害”皆除,最终他的功业比他父亲的还要大,留下了“周处除三害”的传说。他是儒家人物中改过自新的典型。
田真哭荆的故事讲的是,京兆田真兄弟三人一起商量分割财产,生产资料都能公平地分成三份,只有堂前一株紫荆树难以平分,他们决定要把树劈成三份,树立刻枯萎。田真就对他的兄弟说:“树木都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知道要被人劈成三份后都会枯萎,所以我们作为人类还不如树啊。”一时之间,悲伤难以平息,他们决定不再把树劈成三份了,树应声荣茂。几个兄弟都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于是和好如初。这是儒教“孝义”宣传的典型。
图3为“王祥卧冰 孟宗哭竹 挂花钱”。花钱一面楷书写“王祥卧冰”四字,有王祥卧冰的画面。王祥幼年丧母,继母朱氏用言语蛊惑他的父亲冷落他,但他的孝心仍不改。当继母生病后,他为了继母冬日去捉鲤鱼,用网捕黄雀。上天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使他赤身躺在冰上时能捉到主动跳出来的鲤鱼,让他架着空网时能捕到主动飞进网的黄雀。王祥孝顺父母的事情在十里八村广为流传,他也被称赞为人间少有的孝子。
花钱另一面楷书写“孟宗哭竹”四字,有孟宗哭竹的画面。孟宗是三国人,是个大孝子。他幼年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病中的母亲想要鲜笋煮羹吃,但冬至节将近,没有鲜笋,一想到自己与母亲相依为命,却在她生病时连一个愿望都无法满足,他便在竹林中抱着毛竹痛哭。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地下忽然裂开,笋从中钻出。孟宗于是用笋做了羹给母亲吃,吃完后母亲病竟然好了,人们都说这是上天被孟宗至孝的行为感动。
这两个故事都出自《二十四孝》,是为了教育儿女孝顺长辈,遵守儒家的礼仪。但是《二十四孝》的有些故事实属愚孝,需要仔细辨别,选择符合当下价值观的故事进行宣传。
佛教人物
图4为“达摩渡海图案 花钱”,是明代的花钱。此花钱正面为达摩渡海图,达摩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背靠大树安然渡海,背面为花卉纹。
达摩为中国禅宗的始祖。南北朝时期,达摩大师渡海东来,传佛心印的禅宗法门,这便是中国禅宗的开始。这枚花钱铸造的就是达摩渡海的画面,海水滔滔、狂风阵阵,达摩仍能跨越危机重重的海域来到中国,且脸面上一片风轻云淡,令人敬佩。他到南朝都城建业与梁武帝会面,因相谈不契,遂一苇渡江。他的行迹广泛,之后向北出发,到了北魏都城洛阳,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衣钵于慧可。最后出禹门游化终身。禅宗在中国第一次传播多亏了达摩,中国称他为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所以,达摩东渡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着推动作用。
图5为“三藏 花钱”,“民国”时期的花钱。这枚花钱一面刻有“三藏”,字体端庄大方,一面有三藏骑马图,他头颅微扬,似乎望向下一个传经的地方。
玄奘俗家姓名为陈祎,法名为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其还有个更为百姓熟知的名字—“唐僧”。玄奘的影响远远超出宗教之外。
玄奘在年幼时便开始学习佛经,洛阳度僧,他破格入选。之后便辗转各地进行学习与讲经,他穷尽各家学说,在当时备受赞誉,名满天下。但是他觉得各地讲筵说法不一,心生疑惑,为了探索其中奥秘,他决心去印度求法。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玄奘西域行。他在多个佛教重镇遍访名师,学习当时在印度盛行的各种佛学理论。学成之后便回国,在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支持下,玄奘用十九年的时间主持翻译佛经,其中有的佛经仅一部就多达百万字数,但玄奘始终不敢懈怠,直至深感自己大限将至,方才停笔。
玄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他所翻译的著作与精彩的讲学更是造福后世。如今,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国际共享的精神财富。
图6为“观音 挂花钱”,正面是“观音大士长命富贵”楷书,背面为观音坐像,这枚花钱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观音的尊敬,更传达出对佛教的向往。在唐代,为了避讳李世民的“世”,去掉“观世音”的“世”字,略称“观音”。
观音是外来神,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百姓的尊崇。《悲华经》卷三中叙述了阿弥陀佛在过去一世中作为不眴出家时的发愿,若有众生遭受种种苦恼恐怖,如果能忆念我,称念我的名号,我就能帮众生免除种种痛苦烦恼。因此,宝藏佛为他授记,并命名观世音。
广受国人喜爱的《西游记》中就出现了观音的形象,每当孙悟空遇到难以打败的妖精时观音菩萨总会出现,为师徒四人指点迷津,鼎力相助。民间小说中反映了百姓对观音崇敬、祈求庇护的感情。经过文学作品的熏陶,百姓对观音愈发虔诚。
道教人物
图7为“道教三清神 花钱”,是元明时期的花钱。花钱一面为道教三清,一面为稚童周岁抓周仪式。
这枚花钱上刻有道教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元始天尊是道教神仙中第一位尊神。道教宫观三清殿中,道德天尊常手捧象笏,在元始天尊右方。虽然其地位没有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高,但广为人们所喜爱。
图8为“人寿则恭 背 老子 花钱”,是清代的花钱。此花钱正面楷书四字:人寿则恭。品相精良,雕刻精美,结体端庄,透露出古朴雅致的楷书风韵。背面为老子的侧身像,栩栩如生。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始祖。老子在出函谷关时曾给尹喜留有《道德经》,此书意义非凡,对后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对天地自然的理解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至今仍为人们所研究。老子认为“不自生,故能长生”,这是天地万物自然运行的道理,是道教追求长生的思想指导,也正印证了花钱上的“人寿则恭”。人之所以能够长寿就是因为对自然万物平等视之,恭恭敬敬地接人待物,不因自己的人类身份感到沾沾自喜,也不去鄙视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淡然处之,无为而无不为,因此便能长寿。长寿的人更是因为明白自己长寿的原因,才会为人恭敬,不争不斗,知足常乐。
图9为“张天师驱邪 背 十二生肖 花钱”,是元代的花钱。这枚花钱图案精致,张天师轻袍缓带,姿态从容潇洒,背面的十二生肖小巧精致。
这枚花钱所铸造的人物是张天师张道陵。他本名张陵,字辅汉,号天师,太上老君授其封号“正一真人”,是四大天师之一。
张道陵出生在沛国丰县,自小研习《道德经》。年纪渐大后决心斩断俗物纷扰,清静修行,遂告别乡里外出云游,遍访佳处,结庐修行,朝廷多次征召不应,一心修炼。传说太上老君曾授张道陵雌雄剑和符箓,叮嘱他要在蜀地降妖除魔,造福百姓。张道陵潜心修炼,终练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张道陵在东汉末期创立五斗米道,后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实际创立者。此花钱体现了张道陵法术的高超,展现了道教人士有降妖除魔的本领。
三教融合
图10为“十二生肖 背 关王 花钱”,是宋代的花钱。花钱正面为十二生肖;背面中间为“关王”二字,左方关公手执大刀,髯长二尺,威风凛凛。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蜀汉的名将,世人多赞叹其忠心耿耿、骁勇善战,于是成为教育忠君爱国的素材。各朝皇帝认为关羽是忠义的化身,需要这样的人物来维护其统治,因此不断地给他加封,大肆夸扬他的忠、义、勇、武,关羽便“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直至“武帝”。民间也非常尊崇他,尊称其为关公、关老爷。在儒、释、道中关羽都被封为神仙,颇受欢迎:在儒教中他是圣,在佛教中他是佛,在道教中他是天尊。这证明了关羽的影响力之大,充分说明了三教之间的融合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神奇包容性。
图11是“百神呵护 背 姜太公 花钱”,是清代花钱,正面有四字楷书:百神呵护。文字笔画顿挫,平正端庄中不失刚健清新之气,颇为古雅。花钱的背面为姜太公,一副筹划自如的姿态。
姜太公,本名吕尚,字子牙,被尊称为太公望,在中国历史上享誉盛名。姜太公曾经辅佐武王平定商纣,因此作为辅助王平天下的能臣被儒家文化所赞颂。民间对姜子牙也十分尊崇。在明朝神鬼小说《封神演义》风靡一时,世人对姜子牙的看法又发生了变化:小说里的姜子牙是通仙、人两界,辅佐武王平定商纣后被封神的人。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认他为本家人物,其被尊为“百家宗师”。这正是中华文化中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体现。
图12为“唐将李靖 背 骑马 花钱”,是宋代的花钱。李靖,是隋末初唐时期的军事家,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历史上他颇受赞誉。如《为裴相公让官第三表》里:“太宗朝李靖、高宗朝刘仁轨,皆自宰臣,乞骸致政。其後知犹可用,复起於家。进退之间,曲尽情礼。君臣之际,良史美谈。”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庙中。
儒家文化中他是一位流芳百世的忠臣,道教里他是护法神将之一,佛教中他被称为“托塔天王”。因此,李靖在中国历史中成为了跨越儒、释、道三教的神仙。
从以上儒、释、道的典型人物花钱中,可以一窥中国古人的精神风貌,古之圣人思想的翻空出奇,中华文化璀璨烂漫的方方面面。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使得中华文明长盛不衰,有底气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所以,人们看花钱、赏花钱、读花钱,就能直观地“阅读”中华文明的前世今生,了解中华民族思想的发展和融合之路,思考本民族的精神内核,从而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这正是本文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