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军
“八景”一词最早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此后文人墨客将其逐渐演化为对名胜、风物景观的通称。在山东德州市陵城区地方志上曾出现两处“八景”,即“安陵八景”与“厌次八景”,这两个“八景”并非一回事,切不可混淆。
“安陵八景”是康熙初年时任陵县县令的史飏廷(字昌言,生卒年不详,籍贯江苏溧阳)及本地一些士绅、名流共同命名的当时陵县(陵城区在唐朝贞观十七年至永徽二年为安陵县)的八处名胜景观。这八景分别是“东璧奎楼”“西郊花苑”“南桥铁板”“北郭妆台”“神头晓气”“鬲国通津”“赵公封址”“颜守名碑”,每景都有附诗作兴。
“东璧奎楼”:尺五楼高倚太清,戴匡蜚紫映黎明。自今奎聚占东井,瑞蔼平原拱玉京。(史飏廷)附诗的名流有康温采、康廉采、李宪、李延祚等。奎楼又名魁星楼,位于当时的县城东南角。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山东南部地区发生里氏8.5级地震,地震波及陵县,造成房塌屋陷,到处都是断壁残垣,饿殍遍野。此时正值史飏廷到任,他立即组织全城官民展开生产自救。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城乡大体被修缮完毕,同时“建魁星楼于邑之东南。修颜鲁公祠,城隆庙,葺邑之”。站在楼上放眼四周,各处美景,尽收眼底,一时间奎楼成为当地的一处名胜。
“西郊花苑”:鼙鼓渔阳动地来,折冲尊俎有奇才。心城夙裕安边策,花外鸣驺太守回。(史飏廷)附诗的名流有:康温采、康廉采、李宪等。花苑又名看花台,位于当时陵县的西关。相传为唐代曾协助颜真卿抗击安禄山的地方义士李萼所建的花园,颜真卿经常到此赏花游玩。
“南桥铁板”:(史飏廷诗)谁家冶铁卧长虹,共道襟喉此地通。今日无庸歌作楫,九衢雨土暗濛濛。附诗的名流有:康廉采、李宪等。据说县城南门外的护城河上的桥就为铁板桥。桥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桥下撑船摆渡,一片繁荣景象。
“北郭妆台”:(史飏廷诗)高枕城隅只一丘,翠帏珠幙倩谁收。当年曙色鸡声里,十二金钗上玉钩。附诗的名流有:康廉采、李宪、李延祚、王德淳等。北郭即城北。妆台即梳妆台,这里指的并非真正的梳妆台,而是横亘在城北的一个小土丘(其实为唐城墙的一段残垣遗址),丘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从远处看好似女子的梳妆台。
“神头晓气”:(史飏廷诗)郁葱佳气饶神头,秦帝遥看作厌游。本为汉家钟曼倩,也劳车马到荒陬。附诗的名流有:康湛、康廉采、李宪等。神头即现在的神头镇。晓气即清晨的雾气。唐代诗人李百药在《渡汉江》诗中:“溜阔霞光近,川长晓气高。”便是此意。据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载:秦始皇东游至神头,远望此地白雾缭绕,好似“天子之气”,随即为此地取名“厌次”(音yā ci),意为压住“天子之气”。由此在神头镇又形成一处景观。
“鬲国通津”:(史飏廷诗)北流分派已居三,有鬲洋洋乐且湛。不谓沧桑几变易,仅存经注托空谈。附诗的名流有:康湛、康廉采、李宪、李弘祚等。鬲国即鬲氏国,据传为炎帝、少昊时期(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古国,陵城区为其故地。这里的“津”据考证,应是古代屯士河(黄河下游故道之一)的一条支流,即现在的鬲津河。此河穿城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赵公封址”:(史飏廷诗)星野分危十度余,邯郸公子乃安居。三千食客今何在,剩有斜阳炤故墟。附诗的名流有:康廉采、李宪等。赵公即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其封地据考证应在今德州武城县,但有人却误认为封地在平原郡(治所为陵县)。此景应为讹传所致。
“颜守名碑”:(史飏廷诗)仙吏名文总一流,得公筋节更千秋。我东满目蒿莱侯,珍重韩陵片石留。附诗的名流有:康廉采、李宪、李弘祚、王德淳等。“颜守名碑”:“颜守”即颜真卿;“名碑”即颜真卿手书东方朔画赞碑,又称颜子碑,字体端庄雄健,气势开张,为颜体书法碑中的珍品。该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
“厌次八景”是由雍正年间邑人康灼亨赋诗命名的。康灼亨生卒年不详(大体活动在雍正年间),禀生,陵城区著名书香世家康氏的后人,明代万历朝名宦康丕扬的玄孙辈。厌次,古地名,位于今德州陵城区神头镇。“厌次八景”指的是:“疑冢叠翠”“颊水潆波”“汉儒故里”“唐守名碑”“西苑晓气”“北阁晚眺”“槐里秋风”“杏林春色”。
“疑冢叠翠”:青翠如岚隔岸生,有人相对寄遥情。一抔土自成千古,莫倩山樵说姓名。“疑塚”指今神头镇汉墓群,据陵城区文史专家赵春万先生考证,该墓群应为西汉富平侯张安世的家族墓。该墓群在马颊河的北面,与神头镇隔岸相望,因林木青翠重叠形成一景。
“颊水潆波”:颊河分派忆神功,百里支流一气通。最爱桃花春涨暖,碧波如练绉东风。“颊水”指马颊河。马颊河流经神头镇并分为几支较小的河流,河水被微风吹起了条条波纹,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汉儒故里”:避世金门气自雄,森然执戟汉廷中。直教百世皆兴起,祠墓犹堪溯古风。厌次是被誉为“智圣”的汉武帝时期的太中大夫、文学家和滑稽大师东方朔的故里,故名“汉儒故里”。东方朔祠庙和坟墓都在这里,成为当地一景。
“唐守名碑”:书生底事但知文,染翰偏成不世熏。好向毫端识忠义,握拳透爪力千斤。此景与上面所提到的“颜守名碑”为同一景观,因东方朔画赞碑最早立于厌次的东方朔祠庙中,故康灼亨将其列为“厌次八景”之一。
“西苑晓气”:楼阁参差森列牙,淡烟浓雾护千家。朝来爽气迎眉宇,挂笏西山较未差。“西苑”指康家后花园。康家花园里面楼台错落,草木茂盛,花团锦簇,景色怡然,令人心驰向往。
“北阁晚眺”:炊烟散处接斜曛,水色山光两不分。高阁凌空凭远眺,吟诗呼吸可通云。据陵城区文史专家康永和先生考证,“北阁”应为清代在神头村北修建的北阁,用于远眺预警,可看到几里外的状况。从高台极目远眺,水色山光两不分,有种飘在天空中的感觉。
“槐里秋风”:凉风昨夜起池苹,古树萧萧几度春。莫讶秋光从此淡,黄花临路一番新。槐里即槐里村,这里自然风景优美,天蓝水清,物华天宝,秋景更是美不胜收。其特产香椿,据说曾是贡品,堪称一绝。
“杏林春色”:红杏成林路不遥,年年载酒喜相招。故人昨订寻春约,携得藜筇过小桥。此杏林就在村庄附近。春天的杏林景色怡人,约上三五好友在杏林下小酌,提着装满野菜的小篮,惬意地走过小桥,别有一番风趣。
从诗歌作者所处时代看,史飏廷与康灼亨并非一个时代的人。史飏廷是康熙初年因考中进士,而到陵县任县令。与他关系密切的康湛、康廉采也是康氏族人,他们分别是康丕扬的儿辈和孙辈。关于康灼亨前文已经提及,他是康丕扬的玄孙辈,所以“安陵八景”应在 “厌次八景”之前。从景观内容上也可以看出“厌次八景”是仿“安陵八景”提出的。
无论是“安陵八景”还是“厌次八景”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的名片,我们这些后人应该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她、呈现她、传承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