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情缘

2022-04-29 06:33:20吉项鱼董建芳
时代报告·奔流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线杆大王

吉项鱼 董建芳

这是一个发生在黄河沿岸的真实故事。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一位下放干部心系驻村,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他用真情回报乡亲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五十年过去了,村子里而今已是耄耋老者,嘴里仍念叨着:“王会治,你在哪里…… ”

——题记

滚滚黄河,呼啸着奔腾东流。沿岸水草丰茂,花香鸟语,宛如世外桃源,美不胜收。

在黄河拐弯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大王村。大王村里的人不姓王,大部分人姓史。村里有个叫史狗项的庄稼人,他是大王村第三任大队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长得五大三粗,但是心眼特别好,深得大家尊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来了一个下放干部,住在大队部隔壁一个靠崖院的窑洞里。窑洞里环境非常简陋,一个土炕、一张掉了漆皮且四条腿松动的旧桌子就是全部家当了。

下放干部中等个头、四方脸、大眼睛,虽其貌不扬,话语不多,但他对人和蔼可亲,走起路来挺胸抬头,步履坚定。

下放干部每天同社员一块儿去地里干农活,挑粪、翻地、收割、打场,样样精通。那时候,人们吃的是人民公社集体大食堂,老辈人管这叫“吃食堂饭”。

说起吃食堂饭,大王村杨有贤、史应怀、亢恩祥三位老人就激动得坐不住了。他们漫步在黄河南岸绿油油的麦田里,边走边说起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大王村:不是黄水泛滥,就是土地十年九旱,群众靠天吃饭,粮食总是不能“过关”(不够吃)。因此,他们不由自主地谈到了下放干部王会治,还提到了大队长史狗项。

作为大队长的史狗项虽识字不多,但喜欢与通情达理的文化人交流。于是,两人逐渐走近,很是谈得来。那时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与王会治的交流少之又少。快到月底的一天,王会治下工回到窑洞,饥肠辘辘的他拉开抽屉,想找根烟抽,突然发现一个馒头。王会治好奇地想:“是谁给我的?白天干活都没有人跟我说啊?难道是谁放错了地方?算了,先垫垫肚子再说吧。”

第二天,王会治带着疑问上工了。与此同时,王会治还在为吃饭的事发愁,自己的十几斤粮票已经吃完。回到家,王会治打开抽屉想翻找看桌子夹缝里是否有散落的一两二两粮票,接续住下月的伙食,却意外发现几张粮票端端正正放在抽屉中央。“天上掉馅儿饼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王会治手捧着粮票,流下了感激的眼泪,真是天助我也!

捡了个宝贝似的王会治难掩心中欢喜,但他不迷信,暗暗留意:“到底是谁给的?”

到了第三天,又有几个烟卷出现在了抽屉里。王会治心里一惊:“怪了,谁还知道我爱吸烟?”脑子好使的王会治,多了个心眼儿,非要“逮住”这个解他燃眉之急的“神仙”。

上工走到半道,王会治以忘记锁门为由,返回小院,刚走到门口,他就看见窑洞的门开了,从里面走出来的那个人就是史狗项。

从此,王会治与史狗项的关系更进一步,成了“铁哥们儿”。王会治时不时为村里建言献策,史狗项总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1973年,王会治回到了郑州。走之前的那天夜里,史狗项跟王会治坐在土炕沿上吸着土烟卷儿,一明一暗的烟头忽闪着微弱的光,透过光,彼此能看见对方的脸。王会治说:“大王村离黄河近,得想办法把黄河水引到地里来,庄稼才有好收成。”

史狗项猛吸一口烟说:“咋能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

“想办法。”王会治语重心长地说,“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说。”

第二天,天蒙蒙亮,王会治想偷偷地离开村庄,刚走到村口,看到史狗项站在村头,雾水打湿了史狗项的睫毛,不用说,他已经在这里等了许久。

1973年,全国上下兴修水利。从省里到县里,从县里到村里,上上下下齐动员,引黄灌溉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到哪里采购急需物资?大家一筹莫展。

此刻,史狗项想到了王会治,也许他有办法。于是,史狗项托熟人四处打听王会治的下落。当听说王会治还在郑州,并要来他家地址的时候,史狗项觉得有救了,大王村修水利有救了。

那年头,村里还没通电话,人们一般用电报和书信传送信息。史狗项给王会治写信,说明村里正在规划修建抽水站,需要大量的水泥、抽水机等物资,请求王会治帮助解决。

几天后,史狗项果然收到了王会治的电报,让史狗项从干店火车站坐慢车,出站后在广场电线杆下面等着,甚至几点钟、几班次的列车,什么时候到达郑州火车站,王会治在电报上都说得非常详细。

一封家书,焐热了老百姓的心;一个馒头,拉近了群众与干部的距离。不用说,王会治没有变,还是那个不爱多说话,做事有板有眼的他。

对于大老粗史狗项能为大王村购买国家紧缺物资,村里人又惊又喜,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虑,最终大队决定让史狗项带上民兵营长翟顺义,赶赴郑州找王会治碰碰运气。

于是,他们俩背上干粮布袋,踏上了东去的列车。

一路上,“轰隆轰隆”的车轮声怎么也平复不了史狗项忐忑的心。他害怕万一事情办不成,回来怎么见父老乡亲?史狗项没来得及体验第一次坐火车的新奇,满脑子都是抽水机、水管子、水泥以及王会治会不会“放他鸽子”。

到了郑州火车站,史狗项和翟顺义顺利找到王会治电报里描述的电线杆。可王会治并不在那里,两个憨厚的农民背靠背,手同手(一只手塞到另一只袖子里),蹲在地下,四下张望,审视着每一个过往的路人。

眼看天色不早了,史狗项拐回车站,跟火车站的广播员说:“我是灵宝的,你给我喊‘灵宝老乡到了,在电线杆下等人来接哦。”

正在开会的王会治并没有食言,他向司机仔细描述了史狗项的外貌特征,让他赶快开车到火车站接人。

偌大的火车站,除了两个农民模样的老头靠在电线杆上唠嗑,再无其他人了,司机开车回了单位。看到没接到人的司机,王会治心想,史狗项没赶上火车?于是,就对司机说:“等会儿再去接下一趟车。”

天渐渐黑了下来,电杆下面的路灯依然明亮。已感到饥饿的史狗项和翟顺义掏出馒头啃了起来。这时,司机好奇地打量着他俩:“真逗!在电杆根儿吃上了。”史狗项感觉小青年在讥笑他们,也没好气地背过身去。

又跑了一趟的司机还是没接到人,王会治纳闷了:“不会吧?应该到了,我去接。”车子一路飞奔,刚过二七广场,到达大同路口,王会治一眼就看到远处电线杆下那个熟悉的身影。王会治急忙下车,上前拉起史狗项粗糙的大手,俩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别重逢,感情还是那么亲切!

司机这时才明白过来,惭愧地低下头,小声说:“我以为接的是……却不知道就是他们,对不起!”

王会治把史狗项和翟顺义二人带到了他的住所,说:“你们在这儿好好歇一歇,狗项,你爱看豫剧,让司机带你看戏去。”史狗项哪有心思看戏,他是来给村里办事的,如果发电机买不到,自己咋给村里人交代?

到了第三天,史狗项怎么也忍不住了。他走到王会治跟前,用恳求的语气说:“村里急用抽水机,拜托了!我先回去了,家里人着急。我把事儿就交给你了。”有些失望的史狗项,借口赶火车,急忙打开门,王会治只好让司机把他们俩送到了郑州火车站。

回到大王村,站在村口的史狗项怎么也抬不起脚来,事情没办成,他没脸见乡亲们。于是躺在麦积垛子根儿,想闭上眼睛安静一会儿。

突然,翟顺义出现在史狗项眼前,史狗项一个趔趄没站稳,爬起来说:“干啥啊!离我远点。”

紧跟在翟顺义后面的村书记史赞续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你走的第二天,咱们要的抽水机,还有好多物资就到了。狗项,你真厉害,为咱们村立大功了!”

史狗项激动地背过脸哭了起来,他哽咽着说:“王会治他没变,他是好人,咱们的大恩人!”

有了王会治的帮助,大王村引黄工程南、北两个抽水站顺利建成。甘甜的黄河水灌溉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丰收的喜悦挂在大王及周边村子每个人的脸上,缺粮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黄河水,黄又黄,黄泥汤浇地粮满仓。自古以来,黄河水是农民的宝贝。黄河水能让农民改天换地过上好日子,治理黄河离不开钢筋水泥来修坝、筑堤。

1974年,退伍回村后的史应怀任大王村会计,怀揣满腔的抱负要让社员不但有粮吃,手里还要有钱花。恰逢队办工业在灵宝慢慢兴起,于是大王村抽调队长亢战学、亢林娃、李满林、史应怀四人搞队办工业。目标是购买二手纺纱车,解放妇女劳动力;加工水泥电杆,取代木电杆。没钱,他们就去信用社贷款。

预制电杆需要的原材料水泥和钢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虽然安阳的钢铁、洛阳的水泥,再加上东方红拖拉机,是河南人最时髦、最炫耀的三件东西,但大王村没有一件能买得起。

村民们再次想到了王会治,想到了史狗项。时任洛阳地委书记的王会治还会帮助他们吗?村书记和史狗项对视片刻,决定去找王会治试一试,史应怀自告奋勇和史狗项同去。

洛阳地委家属院的大门口,史狗项怯怯地问门卫:“王书记在吗?”

“开会去了。”

“啥时候散会?”

“不知道。”

“咱就在这里等,他天黑总要回来吧。”史狗项说。

“王书记,有两个老乡找您。”忽然,史狗项和史应怀听到门卫在打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王会治熟悉的声音:“他们从哪儿来的?”

“你们从哪儿来,王书记问呢。”门卫手拿电话,朝史狗项喊道。

“灵宝,我们是从灵宝来的。”

“叫他们进来。快点!”

史狗项和史应怀刚进大门没一会儿,王会治就赶过来了。王会治拉着史狗项的手来到了客厅,递烟、冲茶、叙旧,然后吩咐做饭。完全没有当官的架子,只有兄弟般的情谊。

史应怀和史狗项说明了来洛阳的目的。“听说安阳有个纺纱厂,把他们的旧机器弄来,咋样?”

“你知道吗,一台纺纱机一个小时能吞吐3000斤皮棉。咱大王村有多少棉花?买机器加工纱这不是合适的发展方向,不中。”王会治胸有成竹地说,“你们就搞预制板、电线杆,这样靠谱。需要钢筋和水泥,我给你们解决。”

从那以后,大王村预制厂的原材料从没有间断过。预制厂生产的电线杆和预制板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来自焦村、函谷关等乡镇的订单在大王村排成了长队,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

后来,大王村还办起了砖瓦厂、铆钉厂、铁工厂队办工业,村里男女劳力都有活干有钱挣。

大王村村民亢恩祥说:“大王村建起的南北两个抽水站,水浇地一下扩大到2500多亩,是王会治为大王村办的第一件大好事,解决了粮食紧缺的问题。第二件事,是给我们村批钢筋和水泥,改变了我们村一穷二白的面貌,村民世代不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王会治,他做到了。大王村村民们把这个恩人的名字深深地烙在了心里,念念不忘。

如今的黄河滩涂,天鹅高歌,鸿雁列队,林木苍翠,百业兴旺。沿黄公路像一条蜿蜒的纽带,把沿线的风景——枣园、杏林、苹果园和万亩油葵一个个连接起来,风景独特,游人如织。春天,白的、黄的、粉的花儿次第开放,养蜂人赶着花儿的芬芳到处流动着、采集着各种各样的蜜。这些蜜,好似为之付出的人们采集而来的幸福生活一样,入心入肺,值得一生回味!

猜你喜欢
电线杆大王
谁来当大王
大王花 最大最臭的花
迟到大王(下)
学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 02:25:50
电线杆上的“战争”
虎大王
电线杆(外一首)
天津诗人(2017年3期)2017-11-14 17:26:10
别扶电线杆
大王的生日礼物
破烂大王不好当
小鸟和电线杆
小主人报(2015年11期)2015-09-13 17: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