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丽娜 巫秋云
【摘要】种植课程是与自然有关的课程,也是幼儿获得自然经验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种植活动实践中,应注意从源起、过程、成果都关注童心关注自然,“守护童心,师法自然”是种植活动实践的重要原则,应注意聆听幼儿、放手幼儿、接纳幼儿。
【关键词】种植课程;自然;童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幼儿园应“创造条件开辟沙地、水池、种植园地等,并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绿化、美化园地。”可见,种植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能让幼儿直观感受自然,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近自然并从事劳动,使之成为幼儿园较为重要的自然教育手段。在当前的幼儿园课程开发实践中,应尝试更深入多样地开展幼儿园种植实践,在种植活动中守护儿童的自然之心。“以幼儿为本,以自然为师”正是种植活动实践的精髓所在,“守护童心,师法自然”是恰当的路径。
一、聆听幼儿,源起自然
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儿童的教育应与他们的自然环境相联系,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兴趣设计教育方案。据此,以学习者的经验为中心取向的课程设计中“教育者要分析儿童的经验,看看他们在自然经验中何处已经存在着对由事实和真理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认识,探索能将儿童的先天兴趣与较为规范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媒介。”从这一角度生成的课程更能够体现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
实践过程中,种植课程的源起于教师对幼儿的聆听,发端于幼儿自然的提问:某一天,正是下午茶吃水果的时间,孩子喜欢的火龙果端上来了,其中一名同学问:“老师,火龙果是长在树上的吗?还是长在菜园里?”马上有孩子说:“是在树上的,我去采摘过。”“我也是”“我也看过”“我还以为火龙果像西瓜一样呢。”纷纷不停的讨论像一簇小火苗,引发了老师的思考,身处热带海岛,拥有广阔的自然环境资源,幼儿应见识更多的自然事物。
种植课程与自然有关,产生也源起于幼儿的自然好奇,天性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对大自然的其它生物产生的疑问是学习的开始。课程追随童心,试图一起找寻“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自然之问的答案。
二、放手幼儿,过程自然
就像大自然只是按自己的节律变幻四季、流转光年,只提供土壤、空气、水,而万物却能够自由生长为自己原本的样子。师法自然的种植课程实践中,教师所做更多的是材料提供、自然观察和隐性支持。课程实践中,教师将课程的自主权还给幼儿。
1.由幼儿确定种植的作物和时间、方式—其中通过提名、投票、讨论进行
在确定之时,幼儿查阅相关的植物知识,了解植物的特点以及基本种植要求。实践中,各班关注的植物种类不一样,例如小班主要对已经种植并长成的椰子树进行照顾、劳作;中班的孩子经过讨论认为幼儿园的菠萝蜜树很特别,他们想要学习、观察菠萝蜜;大班由于在场地里种植了百香果,他们想要进一步学习,并完成一系列延伸活动。
2.在真实的自然中感受与学习
每周半天,幼儿前往自然环境(户外草地)中开展活动,幼儿与花、草、树、叶、泥、虫、土、水亲密互动,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中寻找、观察、嬉戏、畅游,于自然之中亲密,发现自然之美,领悟自然之中万事万物的关联,形成对自然的精神寄托。在自然之中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失去方向的无所事事,教师有提供适宜的主题引领活动的开始,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慢慢聚焦到幼儿的兴趣。例如,某个半天的种植活动,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项小任务:“收集种植园里的颜色”,孩子观察各种植物、动物、其他无生命物质的颜色并记录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他们都发现了这一季节树叶的颜色特别美:新芽嫩绿、老叶深绿、黄叶泛红……自然给了孩子真实的学习。
3.在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各种形式的探究
幼儿天性中对万事万物的好奇驱动他们动用一切方式进行活动,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里去获得丰富的经验。课程实践中,幼儿翻土、捉虫、采摘、品尝是允许的,一些更为稀少的体验也在其中获得。例如,有一次,大班孩子发现自己所种的菜苗上有一只青虫,一些女孩子害怕地捂住眼睛,一个胆子大的男孩子一把抓起青虫,扔在地上踩死。一个女孩马上说:“你不能将它踩死,它是有生命的!”另一个男孩则说:“踩出了好多好恶心的水。”“这不是水,是它的血吧!”“这不是血,我们的血是红色的,这不是红色。”“我爸爸告诉过我,青虫的血是绿色的,因为它只吃植物,没有血红蛋白。”讨论内容从植物的生长转为了生命的不同样态及价值,成为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生命哲学探讨,课程的意义一再升华。
4.遵守自然的规则进行课程实践
每一棵植物的萌芽、抽苗、开花、结果,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种植的过程是遵守自然规则的过程,种植活动实践是学习自然规则的过程。例如,孩子在观察菠萝蜜树的时候,发现一颗树上能结出好多个小果,但是中途有的果会掉落、变黄或者腐烂,最终能长成大果的只有少数,这其中是由什么决定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去观察了解自然的规则,从而更加热爱自然,懂得保护自然。
三、接纳幼儿,成果自然
大自然拥有最为广阔的胸襟,蕴含着最为丰富的生命和经验,包容着最为朴素但是极致的美。师法自然的教育,应具有打开胸怀、广为接纳的态度。种植课程实践中,教师鼓励幼儿学习,但并不以知识获得进行限制;允许孩子探索,但不以技能练习作为标尺;支持幼儿思考,但不将理性逻辑形成套路。
1.接纳幼儿感受
正如“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幼儿的感受亦是自身经验及个性的独特产物。种植课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幼儿去看、去摸、去做、去说,关注到他的热情、兴奋、激动,还有害怕、恐惧、感伤。不强迫孩子去死记硬背某个名词或知识,而是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体会独一无二的相遇,感受打开身心的状态,享受某一刻全神贯注的关注。例如某个秋天的下午,孩子正在草地上戏耍,有一个孩子忽然停下来,说:“老师,我觉得那树叶掉下来的样子好美,我看着它好像在跳舞。”在这样诗意且充满想象力的感悟面前,“树叶像什么”“这是什么树”“树叶是怎样组成的”,都不重要。在这一时刻,老师陪着孩子静静地看“树叶跳舞”,感受这一刻自然的秘密音乐,就是分享了幼儿发现的乐趣。
另一个案例,小班幼儿明明很努力地给花浇水,但每次提水,都不能控制好力度撒在半路。他停下来想了一会儿,去工具房换了一个小水壶,终于可以好好浇水了。
这是幼儿对自然的接纳,对自己能力水平的接纳。也是成人对幼儿的接纳。只有允许失败、接纳失败,幼儿才能大胆去尝试,充满信心地去探究。
2.接纳幼儿失败
探究的过程会有结果,结果可能是成功,更可能是失败。失败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种植课程中,接纳幼儿的失败,也是自然教予的法则之一。
种植过程的失败,可能是幼儿仍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种植结果的失败,可能是某些幼儿无法考虑到的因素引起。接纳失败,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成功的重启点。例如种植课程实践中,孩子充满期待地每天给菜园浇水、施肥,每天都希望第二天可以看到南瓜成熟,但是南瓜苗长得很好,就是长果很少。好不容易长了一个,过几天去看又变黄了。老师在这时和他们聊聊当南瓜果坏了的时候的心情,并展开话题分享:“一个小南瓜的努力成长”和“假如每个南瓜果都能成熟”,孩子通过交流知道了南瓜成长需要的条件和经过的阶段,大胆畅想假如世界上每个南瓜果都成熟可能会发生的趣事,在奇妙的想象中明白了自然界的法则,知道了原本就不是每个结出的南瓜都能顺利长大成熟,从而更加热爱种植,珍惜收获。
3.接纳幼儿成长
成长是种向着好的方向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处于动态成长的过程,而大自然中的事物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师法自然,应该看到并接纳幼儿的变化。实践中的种植课程也是,要接纳幼儿从不会到会,从单一到复杂,从低的挑战到高的挑战。这是儿童发展的需求,也是种植课程的自然结果。
例如中班幼儿在第一次测量菠萝蜜树的活动中,用的是绳子工具,半年以后,他们又想知道菠萝蜜树有没有长大,他们选择用尺子工具。认识尺子、使用尺子是他们成长中的新能力,也是教师关注到可以提供的新的学习方式。再接下来的种植活动中,孩子想尝试用一些新的工具进行测量,他们找到了装水果的塑料袋和体育老师的跳绳去尝试,发现不同工具使用时有各自需要注意的问题。而老师则在接纳着幼儿的成长,给予他们大胆尝试的空间。
接纳幼儿的成长,意味着在种植课程中不做课程目标的上限,老师提供探索的条件和工具,为孩子们的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对于精神支持方面来说,有时候,不给予具体的帮助就是一种支持,不着急向孩子给出答案,不着急为幼儿提供预设的方案,让孩子有更多想一想、试一试的机会,让成长悄悄地、自然地发生。
总之,大自然是所有人的老师,幼儿园课程在倾听幼儿、放手幼儿、接纳幼儿各方面都应向大自然学习,在幼儿园种植课程的实践中,从源起、到过程再到结果,都应是自然发生的过程。只有如此,幼儿才能领悟自然,教育才能自然进行。打开亲近自然的心,走进自然,让种植真实发生,教育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卢娅柠,闵慧祖,徐莹莹.幼儿园自然教育的背离与回归[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04).
[2]杨露露.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策略研究——以“自然园艺课程”为例[J].河南教育(幼教),2020(10).
[3]朱江琴.基于自然教育的幼儿园种植项目建设[J].新课程研究,2020(18).
[4]巫秋云,纪丽娜,王海莲.基于热带作物的幼儿园特色种植课程构建与实践[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8).
本文为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热带作物种植课程的实践研究”(编号:QJY20181001)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