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鑫霞
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认真落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指导各单位做好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印发了《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关于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国网冀北营销服务中心组建了绿色供应链低碳技术中心用电分中心。
营销服务中心检定配送部全程跟踪电能表从采购到货、检定检测、仓储配送、安装运行、拆回分拣到报废各环节,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检定检测及区块链技术守护电能表计量精准防篡改,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电能表精益管理水平。今年以来,链碳用电分中心的目光聚焦在了“碳”计量上。
碳视角
电能表分拣再利用是一项常态化工作,用户用电变更或运行故障等原因拆回的电能表经过分拣工序,区分其健康状况,检测合格无故障表计装用前检定后再利用,电池欠压、时钟超差表计更换电池维修后再利用,其他故障表计经技术鉴定审核后报废。
从“碳视角”看去,电能表分拣再利用工作还可以更为深入,更为精细。链碳用电分中心深入开展调研,将电能表按结构件、金属件、塑料、集成电路等部分进行拆解,分析电能表内变压器、负荷开关、分流器、互感器等结构件价格、使用寿命、检验检测等情况,以及拆解回收利用经济性,研究形成《回收电能表拆解利用可行性分析报告》,通过推广应用电能表高效分拣装置,提高分拣工作效率和业务质量;深入分析各地分拣表再利用率差异情况,加大拆回电能表分拣及分类处置工作力度,最大化发挥计量资产价值。
链碳用电分中心还将视角扩大,以智能电能表品类为对象,依据政策标准文件,从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有害物质含量等方面开展调研,掌握主要设备生产厂商绿色属性响应情况,构建智能电能表绿色属性信息库。结合绿色属性信息库,开展采购控制策略研究,分级分类识别产品绿色属性,明确判定依据,编制电能表绿色属性核查单、识别与控制方案,形成电能表采购控制建议。
碳足迹
链碳用电分中心踩实绿链路上的“碳足迹”,围绕“双碳”背景形势、基本概念、国内外政策、实现路径、标准体系等内容广泛调研收资,收集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升基础技术能力。研究碳足迹核算技术标准及核算方法,明确碳足迹核算流程及依据,确定核算边界。编制《电能计量箱产品碳足迹核算技术标准》,明确核算方法及要求,构建电能计量箱产品活动水平、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固化核算程序。
针对电能计量箱产品,链碳用电分中心开展碳足迹核算,全面深入了解电能计量箱厂商绿电消纳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覆盖原材料获取、原材料运输以及产品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阶段。依托计量箱碳足迹核算结果,研究电能计量箱碳减排技术,建立电能计量箱产品含厂内建筑、设备设施、能源消耗、产品设计等全环节碳减排技术清单,指导生产企业降低产品碳排放。
碳计量
链碳用电分中心注重碳计量技术研究,积极申报国网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2022专项重大科技项目,成功参与《电力系统碳核查计量支撑基础网络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承担子课题《含绿电交易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复杂用电园区碳核算计量支撑技术研究》试点任务。该项目聚焦电力系统发电侧、输变配电侧、用户侧各环节碳排放计量需求,重点研究覆盖电力系统全过程的碳计量支撑基础网络、碳计量终端研制、采集网络搭建。链碳用电分中心调研冀北公司工业园区绿电及碳交易情况,确定符合项目要求的试点园区,深入了解试点园区基本情况,收集绿电、储能、电力拓扑和计量装置配置等基础资料,研究试点园区碳排放核算边界,以及试点应用落地所需计量设备配置、数据采集及传输方案。
碳资质
目前我国碳核查机构申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备案,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另一种为CNAS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机构认可,如深圳华测国际认证中心,且需要具备业绩及经驗等相关准入条件。
链碳用电分中心重点研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的《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机构要求》(CNAS-CC04)对独立法人、从业人员及业绩,以及申请材料汇编的要求,探索资质获取后可开展的业务及服务对象等内容,多次与国内碳核查领域资质齐全、经验丰富的机构进行交流,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充分做好资质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