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
[摘要]马来西亚华语是海外华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数用法更是介于普通话与英语之间,欧化程度较高,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与典型性,是重要的区域华语之一。本文以自建马来西亚华语新闻语料(56万字)为基础,考察马来西亚华语“增降”类动词的诸多用法。马来西亚华语表示“增加”语义的词汇丰富,且多是成组出现,如上探、上扬、上行、上修;也有单用,如成长。增加类词语形式丰富,成组出现且有意义强弱之分,并且联合使用情况多,如扬升、涨升。马来西亚华语表示“降低”语义的词汇也具有上述“增加”类动词的特点:词语丰富,成组出现,意义强弱分明,联合使用情况多。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普通话;动词;增降
华语,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华语研究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学界关于马来西亚华语词汇的研究较多,可以分为华语词汇的特殊形式考察、某类特殊词考察、普华对比探析。例如,刁晏斌对筛选词汇的概念义、语法义、色彩义的隐形差异分别进行举例论述,并对其一般表现和特点进行总结,认为两区词汇隐形差异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相对性,他还对华语词汇的外来移植义进行了研究,指出外来移植义的形成多是受到英语的影响及华语自身“预留空间”的原因;潘碧丝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的几个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差异情况进行比较,认为制约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大陆的社会通称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文化政治、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王彩云对马来西亚华语中的介词、助词的变异情况进行了考察;黄婉桦以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和华文杂志为语料,从词形、词义、词源等方面考察了马来西亚华语词语与汉语标准语词语存在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将马来西亚华语词汇与汉语标准语词汇的差异分为华语特有词语、同形异义词语、异形同义词语三类并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刘全惟对马来西亚华语词汇使用情况考察的研究也属于此类。
上述研究加深了对马来西亚华语词汇的认识,但关于马来西亚华语动词的针对性研究还不是很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基于自建56万字马来西亚华语新闻语料库,以“增降”类动词为例,考察它们在马来西亚华语中的使用情况,兼以《全球华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作为对照,以期对华语词汇研究有所裨益。
一、马来西亚华语“增加”类动词
马来西亚华语中表示“增加”类的动词相较于普通话显得更加丰富,其特点体现在形式丰富且构词语素明晰,意义强弱区分明显。
(一)马来西亚华语“增加”类动词的形式考察
除常见的“增加、上升、上调”之外,更有“扬”“X扬”“上 X”“X 高”“起”“X 起”“增”“X 增”等形式。
1.“扬”“X 扬”用法考察
首先对搜集到的词汇进行列举:扬、劲扬、回扬、微扬、上扬、扬升。《大词典》并未收录“劲扬”“微扬”,而“上扬”“扬升”“回扬”有收录。对“扬”的收录义项里没有“增高”义。
【扬】受次季财报带动,大马交易所股价开高走高,开盘即扬7仙,至7令吉67仙,最高见7令吉85仙,收市抱令吉72仙,全天上涨12仙,成交量达236万 6900股。(《星洲日报》2021-08-06)
但《大词典》未收录的“劲扬”“微扬”,在马来西亚华语中也都有使用,例如:
【劲扬】由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加上制造业产出劲扬68%,采矿业也自2020年2月后首次录得正面增长,带动4月大马工业生产指数(IPI)按年飙升50.1%,写下历来最大涨幅,超越市场预期,也远高于3月录得的9.3%涨幅。(《星洲日报》2021-06-11)
【微扬】虽然全年经济仍未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然而第四季增长率,已比2019年第四季微扬0.01%。(《星洲日报》2022-02-11)
表示“数量、价格等往上涨”这一意思时,普通话里有“上升、上扬”等,在泰国华语中还可以用“微扬、劲扬”来表达。而且构式较为明晰,即“X+扬”。语义强弱的区分也比较明显,如上述示例中的“微扬”与“劲扬”构成成组出现的表示增加意义的词汇,并且词义轻重区分明显。
2“上 X”用法考察
除上文已论述过的“上扬”及常用的“上升、上涨”外,还有“上修、上探、上行”。《大词典》并未收录“上探”,但“上修”与“上行”二词有收录。
从使用区域上来看,《大词典》把“上修”使用区域标注为台湾,而方清明、温慧雯表示泰国华语中“上修”一词也有使用。根据马来西亚华语新闻语料库来看,“上修”一词在马来西亚华语中同样有所使用,表示“增加”。
【上修】我国原棕油期货昨日一度升破每公吨6000令吉再刷新高,基于全球两大棕油生产国的我国及印尼供应吃紧,分析员预期,原棕油价格今年首半年将持续走强,因此上修今、明两年的原棕油价格预估,同时看好种植公司净利表现。(《星洲日报》2022-02-18)
【上探】多美集团(TOMEI,7230,主板消费产品服务组)盘中曾上探96仙,闭市上升16.5仙或24.09%,至85仙,写下历史新高。(《星洲日报》2020-07-28)
3.“X 高”用法考察
根据自建语料库,搜集到如下表示“增加”义的“X 高”词汇:挑高、走高、推高、冲高、攀高、飙高。《大词典》并未收录“推高”,但“挑高”“走高”“冲高”“攀高”“飙高”有收录。值得注意的是,《大词典》对“挑高”一词的收录义项与“层高”相同。
【挑高】层高。挑高四米八的房子。
从以上释义及解释可以看出,此处是把“挑高”看作“层高”之义。根据自建语料库,发现“挑高”一词有“增加”义,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有所使用。
【挑高】另外,通过联号公司丰益国际(Wilmar) 从事种植业务的 PPB 集团(PPB,4065,主板消费产品服务组)收在17令吉58仙,挑高34仙,IOI 集团(IOICORP,1961,主板种植组)报4令吉61仙,走高28仙。(《星洲日报》2022-02-18)
并未收录的“推高”一词,据自建语料库考察,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有“增加”义。
【推高】澳洲矿业与中国建筑业复苏,推高森那美(SIME,4197,主板消费产品服务组)净利成长,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第四季,该公司净利涨12.88%至1亿8400万令吉。(《星洲日报》2019-08-27)
5.“增”“X 增”用法考察
首先对搜集到的词汇进行列举:增、大增、小增、微增、激增、剧增、暴增。《大词典》收录“增、剧增、暴增”,未收录“大增、小增、微增、激增”。但据语料库考察,以上词汇在马来西亚华语中都有作为“增加”义的使用。
【大增】贷款冻结措施本月结束后,房产拍卖数量可能大增,加上银行放贷条件进一步紧缩,房产销售压力恐怕有增无减,分析员寄望政府在2021年财政预算案提出有利产业市场政策,从而为房屋发展商带来活水。(《星洲日报》2020-09-08)
【小增】牛津经济研究院表示,亚洲、欧洲与美国之间海运主要航线运力已逐渐恢复中,根据统计,2021年前9个月就小增6%。(《星洲日报》2021- 12-14)
【微增】大马统计局的报告指出, 7月失业人数微增至77万 8200人,失业率维持在4.8%。(《星洲日报》2021-09-09)
【激增】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政府落实行动管制令限制疫情扩散之下,国内失业人数激增, 3月按年增加17.1%至61万零500人; 3月失业率则提高到3.9%。(《星洲日报》2020-05-14)
6.“成长”用法考察
“成长”有增加的意思,《大词典》对“成长”也有收录。通过在人民日报网站进行词汇搜索发现,“成长”在大陆地区的使用不包括“增长”义。而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成长”后常搭配数字表示经济的增长。
【成长】贷款成长方面,金融体系第二季私人领域的净融资成长3.7%,其中所有贷款成长此首季的3.4%提高至第二季的3.9%,家庭贷款成长则保持不变。(《星洲日报》2021-08-14)
二、马来西亚华语“降低”类词汇
除常见的降低、减少之外,根据语料库搜集到一些马来西亚华语中的表示“降低”类的词语,多数与上文中的“增长”类词语相对应,构成一种成组、成对出现但意义相反的对应关系。
例如“下 X”使用考察,除常用的“下跌、下滑、下降、下调”外,还搜集到如“下行、下挫、下修、下砍、下探”来表示降低义。《大词典》中对“下行”“下修”“下挫”有收录,对于“下修”标注为用于台湾等地。据考察,马来西亚华语中也有此用法。
【下修】丰隆研究下修顶级手套与高产柅品这个财政年财测6.1%与8.6%;调低贺特佳这个财政年盈利 9.2%。(《星洲日报》2021-07-07)
《大词典》对“下砍、下探”无收录。
【下砍】诸多利空冲击下,分析员看淡亚航集团前景,纷纷下砍目标价。(《星洲日报》2020-03-27)
【下探】在气温已经下探1~2度的扎科帕内,坐在“扎科帕内建筑风格”(Zakopane Style)的木制结构与装潢的餐厅内,享用波兰美食的当儿,耳畔响起波兰民俗乐,顿时有种离当地风情更近一步的感觉。(《星洲日报》2021-01-29)
三、成组词及联合用法
对于增加类与降低类动词的描写,可以看出是存在一些对应的词组构成正反义词的词语,并且意义的强弱有明显的区分。
在上述描写中,有单音节词可以直接表达增加的意思,如“扬、升、涨、起”;也有单音节词可以直接表示降低的意思,如“挫、跌、落”。同时,在这些单音节词的使用中有“舍单取双”原则,即构成联合词来表示增加和降低的现象,如扬升、涨升、挫跌。《大词典》收录了“扬升”“挫跌”,对“涨升”未收录,但此词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有所使用。
【涨升】在马股15个主要指数当中,整体8月表现是“9跌6起”,创业板指数全月涨升28.64%而成为全场的最大赢家;医疗保健指数升势较为缓和,惟全月仍涨7.51%,成为表现第二好领域。(《星洲日报》2020-08-28)
由此可见,基于语料库对马来西亚华语表示增降含义词语的考察具有一定意义,通过与《大词典》作对比,对常用却未收录的动词有进一步补充。
四、结语
马来西亚华语中的诸多用法,如缩略、同素异序、舍双取单的使用情况有很多,都值得探讨。本文由于语料的范围狭窄,多为财经类与旅游类语料,故有所局限,未能全然对马来西亚华语增降类动词在生活中使用的情况进行穷尽性的考察,期望以后可以进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恒汉.多语互动和南洋华语的本土化[J].汉字文化,2018(22):7-8.
[2]刁晏斌.东南亚华语常用词历时发展初探[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33-44,69.
[3]刁晏斌.论华语词汇中的外来移植义:以马来西亚华语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21(01):65-77.
[4]刁晏斌.论华语与普通话词汇的隐性差异:以马来西亚华语为例[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1(02):1-8.
[5]黄婉桦.马来西亚华语和汉语标准语词语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0.
[6]刘全惟.马来西亚华语词语使用情况考察[D].北京大学,
2013.
[7]潘碧丝.多元方言下的渗透与包容: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方言词语[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10(03):77-83.
[8]宋飞.东南亚特色华语词汇的区域和国别比较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6(04):108-115.
[9]王彩云.马来西亚华语助词的变异[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02):78-87.
[10]王彩云.马来西亚华语介词的变异[J].汉语学报,2015(02):72-81,96.
[11]王世凯,方磊.《全球华语词典》中异名词语的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04):82-88.
[12]徐,彭爽.马来西亚华语词汇变异类型研究[J].励耘语言学刊,2020(02):139-153.
[13]徐,彭爽.近二十年来马来西亚华语词汇研究[J].汉语国际教育学报,2020(03):128-137.
[14]赵敏.多区域华语比较研究的现状、特点与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5(06):14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