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英语“3A”教学模式探索

2022-04-29 19:17李悠悠高翔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书包人工智能学科

李悠悠 高翔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着力提升学生面对复杂而真实情境的应变与问题解决能力,使之成为个体在持续发展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复杂情境中的问题往往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跨学科教学因为其具备培养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特征,备受课程改革者的关注与推崇[2]。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引发教育变革,智能教育理念的提出也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思想,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催生教育教学模式转型与创新的需求。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以英语学科为中心,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创新和构建教学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一、“3A”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3]。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环境较为传统、单调,缺少真实的语境。而且,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单一、模糊,缺乏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设定;教学活动机械枯燥,重点关注语言知识的习得而忽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综合培养;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纸笔测试,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未能导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教学应有利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综合发展。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在这样的时代,教育应紧随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推动自身变革和创新,构建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与促进学生终身化发展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由低层次、粗放型向高层次、精准型转变。

基于人工智能环境,以英语学科为中心开展跨学科学习,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构建“多维教学目标(aims)—多样教学活动(activities)—多元评价方式(assessments)”的“3A”教学模式,能够有机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形成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多维教学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教与学活动,结合多元的学业评价导向,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二、“3A”教学模式的内容

教学是教师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过程,以达成学科育人目标的活动。基于一定教学思想指导建立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让教学更为有序和更具可操作性。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系统。基于这一思想构建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小学英语“3A”教学模式(如图1),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围绕培育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在智能教学环境下创新课程内容,合理整合不同学科的课程目标,利用人工智能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以多元评价为驱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单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正确设置多维的教学目标(aims)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自身授课能力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多维教学目标,才能为后续教学设定好方向。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activities)是达成多维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习体验,建构知识框架,在实践探究中培养能力,促进学习深度与广度的发生,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化成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通过构建智能化环境,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自适应预习新知、智能交互学习新知、智能化陪伴练习、智能引导深度学习,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和提升自己,实现全面发展。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及时获得精准和个性化的教与学过程数据,为教学评价提供良好的基础。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有效工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融为一体。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多元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目标的多维化,从而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良好成效。

三、“3A”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本文以外研社(新标准)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模块五第二单元“Mine is Pink”内容为例,具体阐释“3A”教学模式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

(一)学科融合,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决定了学生通过课程参与达成的具体结果。

1. 深入分析文本,助力学科融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4位外国小朋友在介绍自己的书包时,其中一个小朋友的书包坏了,需要一个新的书包。基于真实的情境,教师创新设计了跨学科的教学主题,设定为帮助这位外国小朋友设计一款多功能、美观、实用的书包,并用英语流利、准确地向他介绍。设计多功能书包,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创造,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可以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人脸识别、语言解锁等,使书包智能化;还可以融入美术学科中的色彩搭配、图案设计、花纹设计等做好美化;抑或结合科学学科知识选择防水、防滑等的材料改变书包材质,增强书包的功能。创新的英语教学主题,巧妙融合人工智能、美术和科学三个学科内容,适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发展。

2. 突出核心素养,设定多维目标

设计多功能、美观、实用的书包,是适合学生的一个项目活动,应该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基于此,笔者将本节课的目标设定为: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将英语、美术、科学、人工智能相融合,设置多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重点突出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素养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见表1)。

(二)精选活动,实施教学

本节课以真实问题的解决为任务驱动,整个项目围绕一个探究性问题展开。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教师设置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从语言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质性提升,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 学习理解活动:基于语篇,获取信息

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通过口语智能平台布置课前复习活动,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琳琳购买书包时是从哪几个方面挑选的,再次感知书包的特征,激活旧知识。同时,通过学习单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熟悉课文内容以及新单词,为接下来的新知学习作好铺垫。在文本学习环节,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 “Listen and answer、 Look and say”等活动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会从颜色和背包样式两个方面介绍书包,为问题的解决打下语言基础。在学习中,利用人工智能软件,学生在线上虚拟教师Ms. Aryn的指导下,跟读课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实现一对一的个性指导,提升语言能力。

2. 应用实践活动:深入语篇,发散思维

文本学习后,教师要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内化与应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深度思考,归纳总结书包的颜色、大小、重量、价格以及背包样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建构语言知识结构。

3. 迁移创新活动:超越语言,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生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既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学习[4]。迁移创新类活动是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能力向素养转化的重要学习活动。

文本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内容构建思维导图,进一步思考与讨论还需要加入哪些因素才能帮助外国小朋友设计一款多功能、美观、实用的书包。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从生活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当下的信息技术,提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解锁、GPS定位等功能;在美观方面,还可以增加色彩搭配,添加花纹、图案等;在实用方面,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可以增加防雨、防滑等功能,同时基于安全性考虑,加入荧光条,形成完整的作品设计思维导图。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习单设计书包的结构图,最后从书包的颜色、大小、重量、价格等方面进行描述,如“This bag is ... You can carry it on/with/over... It can ... It has got ...”,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全面、具体地介绍所设计的书包。这既帮助外国小朋友设计了一款多功能、实用、美观的书包,又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实现了深度学习。

(三)合理评价,动态生成

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深度融合模式中,教师要使用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课前,通过口语智能平台上的作业反馈数据,教师能够了解学生上节课还未掌握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巩固与复习。课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文朗读能力,借助口语智能平台上的虚拟教师Ms. Aryn进行一对一指导,实时生成量化评价数据,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5]。同时,“教—学—评”一体化所倡导的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旨在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6]。课后,利用学习评价单让教师、学生、同伴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多元主体的星级评价,并借助口语智能平台,基于学生课上学习数据向每位学生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背景下建构的小学英语“3A”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灵活性、有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能够架起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起到丰富学科课型、创新教学模式的作用。通过“3A”教学模式,将“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理念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教学目标从单一到多维度的转变、教学活动从机械到指向深度学习的发展,而且,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教学决策的数据化、交流互动的立体化、资源推送的智能化、学习辅导的个性化、教学评价的及时化,让教学从关注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人工智能视域下小学英语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JKYT2020-009)、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英语课堂学习评价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SZJ21047)、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英语课堂学习评价工具研究”(课题编号:21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 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5] 张晓顺,张晓娟,于海波.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0):9-13.

[6] 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作者李悠悠系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教师,小学二级教师;高翔系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书包人工智能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我的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超学科”来啦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