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霞
【摘要】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大都具有隐蔽性,要使英语课程发挥其应有的思政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使英语教学更好地实施、落实思政教育任务,要求教师必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找到思政教育的抓手;精准选择思政教育内容,打开思政教育的窗口;丰富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创新英语思政教育的空间,增加思政教育的长度。
【关键词】英语教学;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虽然这是习总书记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但他的指示精神对我们小学教育工作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我们小学英语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都有明确的规定,“树立信心”“学习习惯”“自主”“合作”“创新”“文化视野”“爱国”“人生观”等词语在《标准》中多次呈现,不难看出小学英语课程对思政教育功能的要求。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设立的第二种语言,其价值输出的功能不容小觑。
自2001年起,江苏省各小学三至六年级开始设置英语课程,在这期间英语教科书经过一次改头换面式的大变革—牛津版变为译林版,以及若干次微调整,从最初的重知识传授到现在的重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尤其是2018年译林版教材的调整,用诸多的中国特色文化元素替换了原教材中较多的西方文化元素内容,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品格、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思政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找到思政教育的抓手
英语教科书不同于语文教科书,也不同于思政教科书,它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大都具有隐蔽性。要使英语课程发挥其应有的思政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使英语教学更好地实施、落实思政教育任务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个课程思政的意识、一种课程思政的情怀和一双课程思政的慧眼,去深入挖掘教科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彰显其特有的育人功能,澄明其应有的育人价值。经过课题组对现行英语教材的梳理、研究,我们发现教材中的story time,fun time,rhyme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等部分,插图都蕴藏着一些思政元素。这些就为小学英语课堂思政提供了很好的抓手,让英语思政成为可能。
例如Unit 5 What do they do?(英语·五 年级上册)story time部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职业名称和工作内容,同时学习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及用法。当学习到“医生”这一职业时,可以适时联结到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中的最美逆行者。他们负重前行,与病魔决斗。然后拓展到全国各行各业的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立足岗位,无私奉献,最终战胜了疫情。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好资源。
再如Unit 8 Our dreams(英语·六年级下册) story time部分,教学中可以通过“我的梦想”这一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心怀梦想并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可以适时呈现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的照片或者短视频,介绍谷爱凌的梦想是在妈妈的家乡摘得奥运会金牌,伴随五星红旗的升起唱起国歌;教材中刘涛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在将来的某一天踢进世界杯。这时可以拓展呈现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决赛中的诸多精彩瞬间,最后把画面定格在身高仅有1.54米且年龄最小的张琳艳接受采访的镜头上,以此来教育学生要克服一切困难,为梦想不懈努力。
教材中song time部分也隐藏着思政教育的素材,如Unit 2 In the library(英语·三年级下册)song time部分,学生在学唱歌曲中知晓别人在休息时不要讲话;在创编歌曲环节时,可引导学生在图书馆里不要大声喧哗,在校园里不要乱扔垃圾,在马路上不要乱跑横穿马路,在公园里不要踩踏草坪等,对学生渗透文明礼仪与安全教育。
再如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英语·五 年级上册)culture time 部分,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保护动物等方面的教育。讲到中国时可以播放可爱的大熊猫视频,引起孩子们的喜爱与兴趣,然后呈现有关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濒危程度以及我国保护大熊猫的行动等资料,最后让学生由衷地树立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在教材梳理中,我们还发现一些问题,如没有思政元素的,不能强行“贴标签”;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超出小学生认知水平的,不能强行“上架”。对于梳理出来的思政元素,我们要进行归类,如爱国教育类、理想教育类、劳动教育类、文明教育类、生命教育类、生态教育类等。每一大类里面可以再细分一些小类,如爱国教育里还可以分为国旗国徽国歌教育、国史党史教育、国情教育、国土教育、爱国英雄教育等。例如教学Unit 6 My e-friend(英语·五年级上册)story time部分,可拓展呈现并讲解中国的国徽含义并学唱国歌;教学Unit 8 Chinese New Year(英语·六年级上册)story time中介绍香港人是如何过春节时,可呈现中国的地图,然后组织学生选择性地交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新中国成立的时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与现状,近代中国取得的成就等。教学Unit 4 Seeing the doctor(英语·五年级下册)story time时,可呈现2020年84岁的钟南山爷爷是如何又一次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前往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画面等。这些都是思政教育的抓手,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英语教学成为通达道德价值的阶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精准选择思政教育内容,打开思政教育的窗口
在使用译林版教材时,我们发现教材中的一个语篇,可能蕴含两个方面以上的思政教育元素,课堂上并不能做到全面顾及。俗话说“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教师怎么取舍思政教育的“窗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材中的话题大都是选择有代表性且是螺旋式呈现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准选择话题进行教学,有序但不单调,相似但不重复,达成综合运用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Unit 8 Chinese New Year(英语·六年级上册)时,通过对“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Chinese New Years Eve?”句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能用所学句型表述香港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在这部分,教师可以教育学生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可以从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方面进行思政教育。笔者在教学中侧重选取了前者,引导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教育学生要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部分内容只做略加表述,因为在教学Unit 7 Chinese festivals(英语·五年级下册)(中国传统节日)时已经作重点教育,学生都能熟知,不再重复,避免冲淡主题。
通过精准选择话题教学,充分利用所学的语篇、句型等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燃点,巧妙唤醒,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三、丰富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效果?教师必须在亲和力和针对性上动脑筋、想方法,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众所周知,思想教育的说教和灌输是导致以前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将英语核心素养与思政要素有机统一,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融通,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笔者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发现应该改变并丰富我们课堂中教与学的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给予学生各种感官的刺激,从而达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例如教学Unit 2 After school(英语·四年级下册)sound time部分,在播放视频动画时,先让学生在学习语音的同时思考What should the girl do?Why?(这个女孩应当怎么做?为什么?)在学生掌握语音后,明白要养成自己的物品必须自己整理这一良好习惯;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整理物品的表演,巩固习惯养成;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创编,自编自演,全班展示,学生的英语素养和品格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再如教学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英语·六年级上册)story time时,先是让学生回顾说一说自己所见到的环境情况,再让学生看看老师拍的环境污染的照片,接着让学生看一段污染环境的微视频。以此来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的感受由浅入深,避免直接地说教,教育才是深刻的。教学Unit 7 Protect the Earth(英语·六年级上册)cartoon time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展示一下每个小组完成的“protect our Earth(保护地球)”的海报,然后渗透“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的观点,接着教学习cartoon time中的内容,最后发出一份倡议书:Protect our Earth。
英语教学法博采众长,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主题阅读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都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教师既要关注英语学科目标的落实,又要关注育人目标的达成。两者相辅相成,没有主次,不可分割。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育人的对象是学生,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的教学才能从正确的起点出发,回归到理想的道路。
四、创新英语思政教育的空间,增加思政教育的长度
英语教学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也不会封闭在课堂。《标准》中指出:“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帮助学生参与社会体验、学会做人是小学思政教育的核心。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较低,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教师没能从学生真实的问题出发,直面学生实际道德需求与困惑,没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没有得到真实的帮助。
例如教学Unit 5 Signs(英语·六年级上册)时,通过对“What does it mean?”“It means…”“No doing.”句型的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识signs、学习制作实践技能—设计signs,并通过对实践过程、实践体验的记录与描写,让学生领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价值,养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环保意识、公德意识、秩序意识、安全意识等。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走出教室,从校园入手,安排学生寻找校园中的signs,发现有违规的师生提醒并督促行为纠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中,发挥小主人翁精神;然后,利用节假日,组织假日志愿者小队走进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引导学生发现社会上的signs,在实践中巩固课堂上的所学所感;最后,组织学生根据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引导学生自行设计signs,在班级、学校、社会等场所进行张贴与宣传。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英语话题学习内容,还强化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空间,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长度,创设了教育无痕但有效育人的佳境。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做的一些有益尝试,可喜地发现身边的各学科教师“德教并重”的教学意识已经愈发突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个别教师解读、钻研教材的能力不强,学科教学质量不及新时代要求,教学手段、方式更新缓慢等。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再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基层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勤于钻研,乐于实践,定会让自己的“一段渠”水清潺潺,“责任田”麦香飘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译林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T].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融入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D/2021/02/36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