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主题阐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理由为璀璨的中华文明而自豪,有理由对传统文化满怀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能够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对接高考
“文化自信”是多年来高考作文中的高频主题或话题。例如:2018年浙江卷作文对“历史上浙江大地曾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的思考;2019年北京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对“热爱劳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的感触;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对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故事中体现的中国古人的胸怀、才华、智慧的思考;2021年新高考Ⅱ卷作文从中国书法中体悟做人的智慧,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对汉代扬雄阐述的关于理想追求的感受,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对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悟;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命题从经典名著《红楼梦》中撷取素材,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借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阐发人生哲理……近五年来,高考作文多次涉及“文化类”话题的作文,与“文化自信”密切相关,尤其与中华传统文化多有关联,值得我们重视。
立意解读
常规角度:中华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五千年生生不息,创造了璀璨的东方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饱经忧患而不倒,历尽苦难而不衰,就在于我们有中华文化这一精神根基。中华文化蕴蓄无限、博大精深,她是中华民族用以武装自己、战胜强敌、永葆青春的精神武器!
高分论点:中华文化,是形成民族凝聚力最重要的因子;中华文化,是锻造民族性格的最火热的熔炉;中华文化,是构建民族脊梁的最坚韧的材质。
核心角度: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养料。
中华文化,吐故纳新,兼容并包,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有着深厚的底蕴,蕴含丰富的精神营养。她滋养着我们这个民族,让一代代华夏儿女体现出鲜明的特质。中华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遗产,会永远养育着我们这个民族,让我们精神丰盈!
高分论点:中华文化,兼容并包、吐故纳新,是优秀的文化;中华文化,经过时间的考验,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滋养中华儿女,使我们的精神丰盈。
创新角度:中华文化,是润泽着全人类的精神瑰宝。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产。中华文化,本是东方文化的根基;今天更是走向世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汉语热持续升温、中医中药走出国门、中华文明惊艳世界……中华文化,润泽全人类!
高分论点:中华文化,东方文化当中最具主导性的元素;中华文化,正漂洋过海成为影响世界的力量;中华文化,以其丰厚的人文内涵令世人崇仰。
实用论据
名言素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习近平)
——这段话告诉我们:文化自信是民族奋进的动力,优秀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
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也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人民日报》评论)
——这段话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根,文化自信使民族生机勃勃。
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根,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并会以史为鉴。(马丁·雅克)
——这段话告诉我们:中国人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在于我们有悠久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王蒙)
——这段话告诉我们: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勇于吸纳优秀文化充实自己。
通过作品关注中国、梳理中国人的历史和现实,本身就是在为建立文化自信尽一份力量。(贾平凹)
——这段话告诉我们:文艺工作者应以自己的作品为建立文化自信贡献一份力量。
热点素材
“国潮”流行彰显文化自信
2022年6月30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挖掘中国文化、中国记忆、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新生消费群体消费取向研究,创新消费场景,推进国潮品牌建设”。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更、部门企业对产品文化的重视,“国潮”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新生代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主张加速了“国潮”兴起。“国潮”产品走红、国产动漫爆火、“老字号”纷纷推陈出新……“國潮”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消费时尚。近年来备受追捧的“国潮”产品,几乎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国潮”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形象和理念,而时下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关注,根植于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被唤醒,购买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彰显个性的重要方式。
曾几何时,年轻一代受欧美潮、日韩风影响不小。今天,新生代群体放下了对国外品牌的盲目崇拜,开始热衷“国潮”,喜爱“国风”,这是国人消费升级、愈发注重精神需求的结果,更是国人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中华传统文化构成了“国潮”的文化根基,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助推了“国潮”的兴起。进一步筑牢国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持续的“国潮”热,必将为弘扬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国人的文化自信会愈加坚定。
对接主题:文化自信促成国潮流行,国潮流行彰显文化自信
速用示范: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总是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具体言行上。当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潮品成为年轻一代的普遍追求,当“国潮”产品走红、国产动漫爆火、“老字号”纷纷推陈出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自信已在中国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进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随着中华文化符号、形象和理念为被年轻一代认知和认同,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强盛,“国潮热”定会长盛不衰、永无穷期。
三星堆文明,或许记录的就是被我们忽略的一部分中国史
三星堆出土的迄今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青铜人像,高2.62米,由一个基座和身高1.7米的直立人像拼接而成。人像头戴面具,身着华丽的服饰。它手势奇怪,感觉是在极其正式的场合,手中紧握一物僵立于前,而这个物件是什么,却让考古专家猜了30多年。
前不久,在三星堆遗址附近挖出一件青铜小立人。他手里握着一条鸟首蛇身的龙,这物件在《山海经》中有类似的记载。那青铜人立像在《山海经》中也会有类似描述吗?
专家查验后发现,大立人的衣服上一共有5条龙,分别是肩上一条、前身两条,背后两条。古代帝王才可身穿龙服,毫无疑问,这是位帝王。但是人像的底部,却是个光秃秃的土方台。据《山海经》中记载,土方台名为轩辕之丘。这个铜像极可能就是轩辕黄帝。
黄帝战胜炎帝和蚩尤,一统华夏。之后开始巡游天下,让蚩尤为他开道,让地方鸟为其引导,同时身旁以六条龙为伴。在大立人像身上有五条龙,却唯独没有发现第六条龙,考古专家推测第六条会不会在手中握着。如果是这样,一切就都说得清了。六龙为伴,中间有张怒目圆睁的脸,应该是蚩尤的形象。衣服的下摆处有一圈鸟的形象,这可能是《山海经》里提及的仙鹤一类神鸟。因此,他可能就是华夏始祖黄帝,而三星堆亦非外星人遗址。
由此看来,《山海经》的内容和三星堆中的文物,可能正是一种历史呈现,但想要得到证实,还需要大量证据支撑。或许,三星堆文明记录的正是被遗忘的一部分中国史。
对接主题:地下奇珍印证璀璨历史,考古发现丰富华夏文明
速用示范:泱泱华夏文明,由来久远,博大精深。随着重大考古发现和典籍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中华文化中许多被历史掩埋的真相将重见天日。尤其是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更是展现给我们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历史珍奇。它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在文化、工艺、冶炼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可能更印证了被人们视为神话的那段历史。三星堆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三星堆中的发现会让历史改写,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星堆绝不会是唯一、孤立的存在。
经典素材
二十四节气: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式浪漫”
2022年2月4日,北京时间8点整,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如期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本次开幕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是其亮点,尤其是开场的第一个节目“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特别令人难忘。每一幅节气图配上唯美诗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式浪漫感染了整个会场。
二十四节气早在战国末期便已臻于完善,先秦时期二十四节气就已经在民间流行。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中华优秀文化被搬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是一件令无数中华儿女自豪的事情,这意味着我们向世界隆重推出了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智慧。衷心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像冬奥会的口号一样“一起向未来”,展现出她永恒的生机!
对接主题:现代科技与中华文化,碰撞出炫动世界的火花
速用示范: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她质朴而又绚丽、厚重而又轻盈、古老而又时尚……尤其是当她与现代科技相碰撞,能够绽放出炫动世界的火花。就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第一个节目“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便让中华文化在现代科技营造的舞台上展现出令人倾倒的风采,惊艳了全世界。这一诞生于数千年前的中华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无限魅力,感染了每一位为之凝眸的观众,让你不能不为我们祖先杰出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而满怀自豪!
传统文化、时尚理念、现代科技的交融
细数中国航天器的名字,载人飞船叫“神舟”、行星探测任务名为“天问系列”、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航天站叫“天宫”、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量子实验卫星叫“墨子”、卫星导航系统叫“北斗”、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太阳探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中国航天器的命名多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
再看今年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
还有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是最大的亮点,让每个人觉得美不胜收,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式浪漫感染了整个会场。
对接主题:传统文化与时尚理念结缘,古老神话借现代科技重现
速用示范:科技与文化是社会腾飞的双翼,失去其中之一,社会便难以健康发展。科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是硬实力的标志;文化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是软实力的昭示。所以,当齐抓共管,力促全面发展。当传统文化与时尚理念结缘,我们会领略到绝美的文化艺术精品;当古老神话借现代科技复活,我们会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叹的奇迹!相信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民会将中华文化与时尚理念、现代科技相融合,创造出有益于世的精品。
中医抗疫的文化自信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奋勇当先,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他们采取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全程介入医治工作。中医药工作者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继承传统医药精华,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守护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抗疫过程中使用的中药“三药三方”疗效确切,效果显著。这“三药三方”是: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清肺排毒汤”被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新冠肺炎的首选药物。据统计,10个省份1261例新冠肺炎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湯”,总有效率达到97.78%。
这些中医药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状态,依靠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功能扼杀冠状病毒。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在救治病患、促进其身体康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统医药,大有可为!
对接主题:中华文明是千百年优秀文化的积累,无可替代值得自信
速用示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精神领域的瑰宝,更有着实际运用意义。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中医药显示出的优势证明,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和珍惜。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几千年来已经深入到每个华夏儿女的骨髓里,这是一种巨大的潜能,关键时刻迸发出的力量令人震撼,惊天动地,锐不可当。诸如中医、书法、国画、京剧、武术、围棋、古琴等等,不仅在精神上陶冶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亦在健身强体等方面造福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