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以金融手段支持“双碳”目标。
今年以来,银行业持续助力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信贷投放方面,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此外,多家银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例如发行绿色主题类理财产品、设立“碳账户”、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
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
日前,在记者调研中,不少银行表示绿色低碳产业是目前贷款投放的重点领域。
“我们对绿色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同时还为有节能、降碳、减排等技术改造需求的企业提供专项信贷产品,并提高了敞口额度。”某国有行北京分行信贷业务专员告诉记者。
“首先是确保绿色信贷的投放。”湖州银行公司银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我们当地的地域特色,绿色信贷方面主要投向全域生态整治项目、绿色工厂项目、建筑行业中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企业等。”
除信贷金额上加大投放外,还有部分银行下调了绿色信贷的利率价格。北京地区某股份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绿色产业客户是我们争取的重点,对于符合绿色信贷审批条件、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的企业,我们会采取降低50-100个基点的利率优惠。”
近年来,我国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202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比上年末高7.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3万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绿色信贷增速在不断加快,反映出绿色信贷市场的需求巨大,市场主体均有迫切的绿色转型资金需求,而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也逐渐成为信贷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创新产品“多点开花”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银行与旗下理财子公司推出多款绿色主题类理财产品。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与低碳、ESG相关的理财产品共有159只。
“该类理财产品将重点投资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同时高度关注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精准扶贫、高质量发展等领域投资机会。”某股份行产品经理告诉记者。
此外,今年上半年还有多家银行试水“碳账户”“绿色账户”等创新金融业务。例如,中信银行副行长吕天贵介绍,“中信碳账户”是围绕城市的碳普惠机制建设,让用户的绿色低碳行为可计量、可追溯,推动绿色低碳广泛融入民众生活。“我们充分认识到绿色银行建设的重大意义,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探索制定绿色金融解决方案”。
目前还有部分银行基于“碳账本”业务,提供信用卡额度升级、分期福利、银行卡消费折扣、支付优惠、积分商城权益兑换等个人金融服务。
绿色债券方面,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统计,2021年,商业银行发债近2万亿元,其中绿色金融债发行379.55亿元。2022年1月-7月,18家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952.57亿元,发行规模较去年全年大幅增长。
推进绿色金融战略发展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发布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已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建设银行日前发布2021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对此表示,建设银行秉持绿色大局观,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融入战略发展,该行已先后设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中国银行也于7月末与多部门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是供市场主体参考使用的绿色债券自律规则。
今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银保监会首次针对绿色金融发布的重要文件。此外,银保监会还组织开展了绿色融资统计和绿色信贷自评价。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介绍:“从今年开始将绿色融资统计纳入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组织有关银行定期开展绿色信贷统计和自评价,引导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加强对融资项目碳减排量等环境效益的测量、核算、监测和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