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榕榕
张庚喜是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电缆运检二班技术员,高级技师。今年,他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在一线干了29年,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张庚喜说。从一名“小学徒”到“老师傅”,再到高级技师,他的人生故事一路向上。
1993年,张庚喜从北京电力技工学校毕业后,就与电缆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他已为电力事业奉献了29载青春。寒来暑往,风霜雨雪,不停歇的脚步记录着他始终奋战在电缆运检第一线的点点滴滴。走近张庚喜,工作岗位上的尽职尽责,研究创新时的踏实专注,待人待事的热情和真心令人印象深刻。
“上天入地”,守护万家灯火
“我们的工作有登杆登塔作业,还有沟道作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张庚喜笑着说。打开电缆接头井盖通风,检测井内无有毒有害气体后,戴好安全帽、头灯,胸前挂好气体检测仪,他顺着井口梯子来到地下,开始接地电流检测、红外测温、水位检测等工作。
深山里巡线,杆塔上作业,突发的抢修……这种“上天”“入地”已经成为了张庚喜的“日常”。29年来,他累计巡线46000千米,攀爬杆塔5000基,参与事故抢修320次。
张庚喜所在的部门是秦皇岛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他所在的电缆运检二班负责秦皇岛地区四区三县范围内70座主网变电站10~220千伏站内电缆及出线电缆线路的检修维护工作,管辖电缆总长度超过260千米。
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让班长兼司机的他成了班组里的“活地图”。他所在部门负责巡视、维护的变电站有很大一部分位于山区与荒郊,路不仅难走,而且缺少标识。“刚开始,我也经常走错路,本来一个小时的车程有时会多出一倍的时间。为了记清道路,我开始留心注意转弯处或分叉路口有没有特殊的标识,渐渐地每条路都熟记于心,有同事迷路也经常会给我打电话。”
“通过我们的努力,万家灯火如点点星光,一想到这其中有我的一份贡献,我就特别自豪。”张庚喜满脸成就感。
回忆自己刚上班时的工作情景,他记忆犹新:“刚开始上杆作业时,我们还要负重,要先在杆上就位,再把角铁横担拎上去组装,这个过程只能一个人去完成。那时候我年轻,而且长得比较瘦,真的是拎不动,一不小心就会往下滑,吓得身上的汗立马就把衣衫湿透了。现在想起来也有点害怕。但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基本功,是需要一点点练出来的。”
脚扣一脚一脚往上攀,张庚喜的使命感也愈加强烈。“电缆线路一旦出现故障就是大事,早一分钟修好就少一分损失,丝毫不能懈怠和马虎。”正是凭着这样的想法,哪里有电缆故障,他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
苦练+创新,铸就工匠精神
张庚喜的电缆头制作技术堪称一绝。“在制作电缆头的时候,0.6毫米的外半导层,需要用壁纸刀轻轻地划开,还不能划透,全部要利用手头的感觉,还要给它导成一个坡度,如果划透了就会损伤里面的绝缘层,将来耐压试验就会不合格。”张庚喜坦言这一技术必须反复训练,没几个月是练不出来的。“如果划薄了,那可能撕不开,如果划透了,那伤在底下,这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首先保证安全,然后要静下心来将技能练到家,这也体现了咱们当代的工匠精神。”
岁月积淀,技术在不断精进,创新也有了新的担当,张庚喜被大家称为“电缆运检一线走出的钻研型人才”。
他研发的产品先后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和多项QC成果奖项:电缆弯曲工具操作简便灵活,降低了作业风险,解决了在狭小的开关柜内安装电缆头时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安装困难的问题;线路塔用电缆检修梯有效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及检修效率,解决了检修人员攀爬110千伏及以上线路铁塔检修电缆终端的难题;两种单片绝缘子吊装装置设计巧妙、方便使用,提高了作业人员高空作业时的便利性和可靠性;“电力智能孔洞安全检修装置”,不仅已经应用到电缆孔洞检修作业中,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石油管道、自来水井等地下各类竖井施工中……除此之外,张庚喜编写的110千伏及以上单芯电缆护层绝缘故障查找及修补典型经验,入选了国家电网带电检测典型经验案例库。
秦皇岛公司成立电缆物资质量抽样检测试验室后,张庚喜勇挑重担,兼任了试验室技术领头人。
面对新技术、新设备,他从零开始,认真学习钻研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较短时间内就熟练掌握了试验设备操作、数据分析的要领,使得试验室顺利通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的专家领导验收。张庚喜主编的两份电缆检测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指导录制的检测试验教学视频,通过了冀北公司专家评审,在冀北公司内全面推广执行。
2021年,作为技术专家,他曾多次前往北京冬奥会云顶滑雪公园赛场,对电缆线路进行隐患排查和诊断性试验检测,为北京冬奥会的圆满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传道授业,不遗余力播“火种”
曾经的“小学徒”成了如今的“老师傅”,张庚喜毫无保留地“传帮带”,“火种”也似照亮千家万户的光一样不断延伸。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2021年度河北工匠人物、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职工道德模范,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技能选手……诸多荣誉加身,张庚喜自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落到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作为一名电力一线工人,虽然每天风餐露宿,但看到安全畅通的电网,我就感觉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我要把这种工匠精神一代一代地传给他们。”在谈到培养人才时张庚喜说。
2016年,“张庚喜劳模创新工作室”创立,他充分发挥劳模的领跑优势,实现从“个人效应”到“集体效应”转变,制定了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工作方法,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创新研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程度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科技、生产、管理人才队伍。
工作室骨干成员许宏远说:“在工作中大家不自觉的就会模仿他,他是我们的榜样。他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一种激励,让大家能夠更好要求自己,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像师傅一样优秀。”
传道、授业、解惑,张庚喜力求使身边的每位有志青年职工迅速提升一专多能的素质,尽快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09年开始,张庚喜分别对秦皇岛公司下属的各供电分公司的电缆专业检修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连续多年被评为职工技能教育优秀兼职教师。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作为培训教师在华北电网培训中心,集中对华北电网公司下属的5家地市公司共计60余名参加电缆专业技师等级鉴定人员进行鉴定前理论与技能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庚喜所在的部门,拥有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5人,学历高、理论知识强,但是生产技能需要提高。张庚喜从他们入职第一天开始,就把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着力培训他们的实操能力。他找来废旧电缆,手把手教大家电缆剥切技能和电缆运维知识,并针对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开展创新创效活动。
现在,同事们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了极大提升,他们1人获得秦皇岛公司“日高日新”技术比武电缆检修专业技术状元,4人创新成果获得秦皇岛市供电系统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3名年轻的同事通过技师等级技能鉴定,1名走上管理岗位。
薪火生生不息,精神代代传承。一批像张庚喜一样,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电力人正把青春播撒在“上天入地”的征程上,把勤学苦练当作不断精进的磨刀石,把创新奋斗刻进沸腾滚烫的人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