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晴
[ 关键词] 先秦儒家道德观;经济发展;价值探析
先秦儒家道德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蕴含的诸多思想在人们的道德感培育和增强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仁本”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诚信思想教习人们待人接物的正确方式,其提出的重义轻利的取舍观念,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这些都与现代社会倡导的正确价值观相契合。基于此,本文首先重点阐释了先秦儒家道德观的基本内涵;其次探讨了随着网络信息化、经济化的到来给经济发展带来新困扰的情况下,先秦儒家道德观对构建健康经济发展环境的价值和意义;最后探讨先秦儒家道德观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期在改善经济竞争环境,促进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先秦儒家道德观的基本内涵
(一)先秦儒家的“仁本”思想
先秦时代儒家的“仁爱”思想,为后来儒家思想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孔子主张“仁爱”,对此理解繁多,最主要的两种看法是:其一,“仁者,爱人”。此处的“爱”泛指人本身发自内心的善良。一位有教养,且有高尚品德的人,也必然怀着关爱别人的善心。其二,孔子曾言做一个仁义的人,要做到当自己站稳之后才能扶起摔倒的其他人,自己发达之后才有能力帮助接济其他人,简言之,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虽然人们很难变成圣贤,但每个人都可以常怀仁爱之心,常存助人为乐的善意,从而变成有仁爱的人。孟子在承袭了孔子学说的基础上,把仁和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仁义”看成是品德言行的唯一标准。孟子把“仁”当作心灵,指人人都有“恻隐之情”“仁慈之情”,而将“义”看作是正路。
可以看出,在儒家的思想观念中,个人的修身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只有常常“克己”“修己”“成己”,并保持着公正和仁爱之心的纯良本质,才能扶危济困,达成“爱人”的做法。同时,儒家把仁与爱联系在一起,使得仁爱的涵义更加丰富,不仅有慈、孝、友、悌的人伦关系,也有仁者乐山、安泰乐观、不忧不惧的道德修养,更有和而不同、坚守正义的君子情操。
(二)先秦儒家“诚之为贵”的诚信意识
诚信是人们品德培养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先秦时期儒家道德观的主要内涵。《论语·子路》中“言必信,行必果”更是成为众口相传的道德基准。《论语·述而》中谈及要从文学、实际行动、忠诚守信和思想这四个方面去教育学生,其中更是将诚信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顾名思义,即人们要是不守诚实,就寸步难行,近似于大车缺少拉车的把手和与驾车的曲木相连接的零件,小车缺少衔接车杠和与横木的零件,那车子还怎么行走呢?《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可见,他们都将诚信奉为生活发展的基质,唯有先“立信”,才能修身治国平天下。
(三)先秦儒家“舍生取义”的义利观
先秦儒家的重要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虽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贯彻着“舍生取义”的精神向度。“对于个人的品德,孔子强调仁和义,它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社会的每个成员必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论语·里仁》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述而》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对此也持同样的观点,指出君子应该用正确的、符合道义的方法去谋取利益,否则宁守清贫也不去享受富贵。孟子以小见大,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事例,推理出当生命与仁义不能兼得时,要舍弃生命选择仁义的道理,这是对“舍生取义”义利观最生动地解读。荀子更是倡言“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这也彰显了先义后利,先大我后小我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二、先秦儒家道德观对构建经济伦理的价值和意义
(一)“仁爱”思想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源泉
先秦儒家道德观中的“仁爱”思想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消解经济竞争中的功利性。“仁爱”思想代表的是一种善念,具有普遍性。它强调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常怀“爱人”之心,既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怀有宽恕之道,推己及人。众所周知,企业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无所后非,但获利绝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目的。企业是经济创新的主体,承担着一定社会责任,其能创造价值满足人民物质需求,用税收支撑公共部门运转。同时也是大部分人赖以生存的从业平台,为职工提供归属感和成就感。若一个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不承担社会责任,忽视人为关怀,易出现不当竞争的行为现象,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发展,还会影响全体社会价值创造。先秦儒家道德观中的“仁爱”思想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源泉,对于克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的弊端和道德情感畸形等伦理道德难题都会起到借鉴意义。对于经济交往中出现的不良竞争行为的个体,必须要用崇尚仁道的理念来教化。这种教化方式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谴责、否定所有经济竞争行为,而是富有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教化人们心存善意与大爱,常怀恻隐之心,不再也不愿为了一己私利伤害别人。
(二)“诚信”思想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先秦儒家道德观中的“诚信”思想是人们最可贵的道德品质,是与人交往最基本的道德范畴。诚信即与人相处时,表里如一,以诚相待,在经济交流中体现为契约精神。契约是在平等、公平且公开的环境下制定的。契约精神即诚实守诺、尊重规则。契约精神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也是实现商品交换的基本保证。因此市场经营主体必须依法经营、照章办事,违背了契约精神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和道德的谴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精神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诚信是立国之本、立业之本、立身之本,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在在网络世界中还是现实世界人们所塑造的都是诚信有影响力的英雄形象,在经济交往中的人们也存在英雄情结,不愿意留下不诚信的印象,总是试图在经济交流中“取信于人”,尝试建立威望,扩大企业影响力。基于此,在大数据发达的今天倡议诚实守信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更甚。我们不能将当前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归咎于经济发展,比起虚拟的货币与无生命的金钱,更应该发挥参与经济的行为主体,也就是人的作用。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即使身处富有诱惑的经济世界,也必然会发挥技术与智力优势,为自身与企业带来积极影响,造福社会。为了克制竞争行为带来的问题,我们要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念,在市场经济建设中诚信笃行。
(三)“义利观”有助于规范经济竞争环境
先秦儒家道德观中倡导的“义利观”认为“义”是基准,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中,主张的是在国家利益在先,个人利益在后。认可个人在遵循道德法则下追求合理正当的利益诉求,但不能无节制放大个人需求,因小失大,违反道德理性,为了个人不正当利益伤害集体与他人利益,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主张“先义后利”。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两面性,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和便捷的生活方式是其积极的一面。然则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却给道德水准低下的少数个体提供了诱人的机会,在利与义的取舍中,为了获取利益,舍义取利,由此产生了不良的经济竞争方式。先秦儒家道德观崇尚德性,存在抑制利欲的道德伦理要求和义利统一的道德观念,对于缓和竞争行为带来的义利冲突、促进对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利用先秦儒家道德观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一)弘扬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增强市场主体道德责任意识
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自发性与滞后性的弊端,道德意识薄弱与法律意识淡薄的少数人易利用这些弊病实施侵权行为,进行经济诈骗。这种不良现象在实质上体现了经济高速发展时代下人文关怀的缺少和市场主体道德责任意识的缺乏。我们需要弘扬先秦儒家倡导的“仁爱”和“善意”。要做到“仁爱”,首先自身要具备契约精神的自我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侵犯别人的自尊与权利,不做损害他人生命健康与财产和社会利益的事情,以寻求精神的关爱。其次,常怀同理心,推己及人,传播对人类的关爱,传递更良好的经济价值理念,这对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人的生存方式是具备两重性的:一方面,人是肉体的生存物;另一方面,人同时也是文化精神的媒介,并拥有自身的评价标准,在实感且有限的物质生活中寻求某种无限的精神价值。从经济角度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等方面均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倡导先秦儒家诚信观念,共享安全的经济环境
缺少诚信、假冒伪劣等见利忘义的经济行为破坏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抑制经济健康发展。经济行为主体的随意性、自发性等弊端使市场主体可以为了谋利,逃避现实生活与法律的制约,实现没有束缚的自由的“赚取利益”。由此,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个人容易受到诱惑,做出失信甚至是欺诈的行为,需要一种正确理念来规范和引导经济发展的良好空间。为此,在经济发展中倡导先秦儒家的诚信观念就显得更为重要。儒家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以信义交往,坦诚相待,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互相尊敬、了解和信赖,并减少互相欺骗、互相猜疑和表里不同、勾心斗角的现象存在。这些理论与市场经济下加强宏观调控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一面相契合,为其践行提供了可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呈现出数字化趋势,彼此只能通过网络符号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诚实,唯有真诚而不可欺才可以构建互相信赖的人际关系,才能培养自身的道德人格与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倡导先秦儒家诚信观也应该注重培养经济主体,即企业的诚信素养,这是遵守契约精神的重要内容。市场主体只有言语真实谨慎,行为诚实守信,遵守法规与契约,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共享健康、安全的发展环境,保证经济建设的和谐、稳定。
(三)崇尚先秦儒家义利观,共建良好经济环境
在经济发展中, 义和利的矛盾难以回避。当前经济发展中,功利主义趋势,以及经济中欺诈、假冒伪劣、金钱至上等不同类型的不正当经济竞争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应积极倡导先秦儒家义利观,有助于减少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功利主义现象,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先秦时期儒家义利观念中的“义”主要指道德义务,是一种“先大我后小我”“先集体后个人”的精神,只有具有这种精神才能够共享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每个人在道德共同体中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中找到自身价值,这既能保障每位市场主体享受物质财富,也有助于绿色、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形成,享受精神财富。
四、结语
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日益趋完善的良好基底,但是经济带来的物质满足仍然难以完全克服精神缺失的伦理道德难题。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将所有问题归咎于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为了规避不良竞争影响而拒绝经济发展,而应该推本溯源,冷静思考,正视问题,找到真正原因。在这样的社会大发展时代,在这样的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人的精神世界复杂庞大且难以把握,对个人而言,内心中对“道德观”“伦理价值”的判断尺度和价值标准大有径庭。为此,我们应当大力弘扬先秦儒家道德观,将其融入市场竞争中,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经济环境提供良好的道德和精神基础。唯有市场主体始终牢记在社会中的使命感、责任感与道德规范,心怀“仁爱”精神,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恪守诚信,才能够让经济建设走上一条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也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平等与自律,实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