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巧琳
河北省滦平县偏桥村,一排排红白相间的瓦房沿街而建,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环绕山间,一个个蔬菜大棚点缀在乡村田园……湛蓝的天空下,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偏桥村坐落在金山岭长城脚下,有农户406户、1216人,是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村。改革开放以来,偏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民们在宽敞明亮的新民居中幸福生活,孩子们在温暖舒适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充足可靠的电能,为村民敲开了幸福之门,帮助他们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电力有保障 创业有信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偏桥村全村1000多口人仅靠种地过日子,灯是煤油灯,住的是石板房,炊烟四起,街道凌乱,1983年才亮起了第一盏灯。”原偏桥村党支部书记、78岁的苏洪喜每每回忆起当年的村容村貌都特别激动。
苏洪喜记得,2000年他正担任偏桥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候的偏桥村共有10千伏农网线路1.5千米,低压线路5.11千米,只有1台50千伏安和1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年售电量3万千瓦时左右,村民一家一个月的电费不足5元。
变化发生在2004年。这一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国网滦平县供电公司对偏桥村新增50千伏安、3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架设、改造高低压线路8.46千米。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的不断改善,启动了偏桥村经济发展的引擎,也为农民致富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电力足了,农村的吸引力自然就强了,之前走出去的青年不少选择回乡创业。苏洪喜二儿子苏纪东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他投入5万元资金建起了300平方米温室大棚。当年,就盈利了1万多元。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蘇纪东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纷纷回乡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到2006年底,村里已经建起了23个温室大棚。
生产发展了,电力设施同步跟进。2007年,滦平公司对村里的蔬菜种植专用变压器进行改造,将原来10千伏安的更换为50千伏安。苏纪东这又扩大了种植规模,建起了75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年收入达3万多元。
可靠的电力不仅吸引了曾高飞的“雄鹰”回巢,还引来了“金凤凰”。2008年,北京华都饲料集团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村里办起了年产18万吨的饲料加工厂。谈起办理用电手续的情景,饲料厂设备科主任王春生说:“当初,我很担心用电跟不上,谁知,我打了个电话,供电员工就上门服务。从勘查到通电,速度快得超乎我们的想象。”
让王春生更为感动的是,为确保生产线如期投运,滦平公司员工现场办公,提供阳光业扩报装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仅用20多天就为饲料厂安装1250千伏安专用变压器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10千伏线路10千米,0.4千伏线路1.26 千米。
实施电气化 点亮新生活
“学校以前是平房,夏季还好,到了冬天,每天天不亮就要赶到学校,劈柴、砸煤、生火炉。有时赶上个刮风下雪的,取暖很不方便。”宋文田是村小学老师,让孩子们能在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的教室里学习,是她从教34年的心愿。
2010年,一座占地面积62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楼拔地而起,新的教学楼取暖设施采用全自动电采暖系统,每个教室的墙壁上都有个自动温控调节钮。“只要根据温度调节按钮就可以,很简单、很方便。冬天孩子们可享福了。”宋文田说,“平时,电上有个啥毛病,打个电话,电工师傅随叫随到。他们还定期到学校义务检查用电设备,给孩子们讲一些安全用电知识。”
走到村里的食用菌种植园时,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用电动设备培育着菌苗。2010年,外地客商投资50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汇海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食用菌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很娇贵,从种植到储存,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在食用菌保鲜库内,合作社管理人员王振海说,“小蘑菇能够闯入国际大市场,供电企业功不可没。有了电力做保障,今年的种植规模要再翻上一番,同时还再要建一个占地600平方米的保鲜库。”
2010年之所以如此被“铭记”,是因为在这一年,偏桥村实施了新民居工程,进行电气化村建设。滦平公司大力改造供电线路,新安装630千伏安变压器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供电线路2千米。
据巴克什营供电所所长穆振峰介绍,截至2022年7月,偏桥村已有10千伏农网线路8.29千米,低压线路10.88千米,配电变压器10台,总容量接近1750千伏安,年售电量101.3318万千瓦时,电压合格率达到 99.84 %,供电可靠率达到 99.83 %。
电压稳了,电能足了,村民的生活也得到进一步改善。随着供电质量日趋提高,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现任偏桥村党支部书记苏纪松说:“如今,偏桥村已建成29个蔬菜大棚,103个食用菌大棚,村里还办起了‘农家游。可靠的电力给农民架起了一座致富的金桥,让我们偏桥村的村民都过上了新生活。几年来,偏桥村农民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人均纯收入达6648元。”
腰包鼓了,精气神足了,文化生活也日益精彩。夜幕降临,村里145盏路灯齐刷刷地亮了起来,伴随着《越来越好》的歌声,村民们在“同心广场”扭起了欢快的秧歌,一阵阵欢歌笑语像乡村振兴的凯歌,在小山村回荡,并传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