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依诺 邱心怡 胡峻超 卢泊宇 张铭宇
美育是审美教育,是净化心灵、激励精神的重要源泉,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教学工作,将美育教育列入新时代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重点,对全面改进美育教育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美育建设,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1]。
1 美育何为:文管类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美育建设
“五育融合”是实现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落实这一要求,就要将美育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以及大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着力点。在当下我国高校教育的环境之下,美育一直被置于一个似有若无的状态之中,高校教育的主体元素之内并没有美育教育的相关内容[2]。因此,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美育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严格对标《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工作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高校美育教育优化改革路径是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文管类大学生在拥有文科背景的同时又接受理科思维的渗透,处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中间地带,所以这种文理融合的群体在美育教育接受方面较具有代表性。同时,文管类专业例如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会计学等专业的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从文管类专业大学生的美育教育视角进行切入更有利于反映美育教育现状。
2 文管类大学生美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实践团队基于线上、线下双重实践模式,不断明晰文管类大学生美育教育发展现状,认识美育对文管类大学生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美育的社会影响力并探索美育教育发展新道路。
线上问卷模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就美育理念贯彻、课程开设、师资队伍配备、第二课堂等问题对以燕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六所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的文管类专业本科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99份。线下实地考察主要集中于六所高校相关文管学院的美育相关课程、对美育的认知并与学院办公室探讨美育教育路径。结合调查问卷结果以及实地调研,文管类大学生美育教育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美育教育理念不坚定
对美育课程目标的认识体现了学校对美育教育的追求[3]。通过调查可知,河北省大多数高校成立了美育教育机构,但仍存在美育教育传播力度不够、传播意识淡薄、美育内容挖掘不够深刻的问题。大多数学校教育工作者将美育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将美育局限于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的框架内,忽视了美育的内在情感与趣味主义,否定了美育的精神引导性,脱离了美育的丰盈始源;或是将美育认为是独立单一的体系,使得美育课程目标狭隘化。事实上,美育与德、智、体、劳密不可分,美育为品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注入丰富的人文素养以涵养精神文化,是五育融合发展的内生驱动力。美育既不是单方面的艺术教育,也不是独立于其他价值体系的单一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的、理性的、生动的生活美学,既不蹈于其他学科之上,也不依附于固化的教育体系之中,是一种以特色化的方式进行五育融化发展的教育形式。
2.2 美育教育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通过实地考察美育相关课程结果发现,美育教育的另一个问题主要体现为教学形式拘泥于课本,以传统传授知识为目标,多以语言传递形式为主,没有结合现代传媒工具以及多样化形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大多数高校一味地将美育局限于应试化的教育领域之中,使美育停留于娱乐化、表象化、脱节化的“精神狂欢”,这无异于会影响美育对大学生内在的成长引导作用[4]。值得庆幸的是,清华大学的美育教育形式值得全国高校学习推广。清华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建立“私人订制”的美育培养平台,例如开设美育教育相关的线下课程供其选择;成立大学生艺术团并在多层面的资源和平台中进行实践演出;通过白杨计划、沐风计划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文艺骨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有素养的年轻队伍。清华大学的美育教育实验成功之处即是使学生不再处于表象化的教育形式,没有將美育“禁锢”于书本教育的绝对领域,而是将“美”归还于学生本身,将学生对美的追求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2.3 美育专业师资队伍不成熟
专业课教师是学生启智明理导行的决定性力量,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必然导致学生对美育教育接受较为困难,从而影响美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美育教学教师均以兼职身份为主,没有科学专业的背景出身,虽在资质上能够承担美育教学任务,但课程内容设置由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学方案,缺乏灵活性与自由度,与文管类学生的专业课课程适配水平较低。其中专业教师的指导较少,不能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量体裁衣”的教学方案。同时,高校美育教师还存在拘泥于传统思想的问题,他们对美育教学的绩效考核完全采用结果化分数考核,导致学生对美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文字之中。由此可见,高校美育教学专业师资力量亟待提高。
2.4 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基于核心要素的课程体系是美育教学的骨架,是将美育理念转化为教学成果的介质[5]。线上调查结果显示,22.58%的学生认为美育教育安排合理,77.42%的学生认为美育课程安排不合理。剖析发现,具体问题表现为美育教学与专业通识课脱节、美育教育标准不明确、美育教学活动方式单一以及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创新等方面,从以上结果看来,当下我国高校尚未形成课程结构与美育教学相融合的成果。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活动方式和评价机制所组成的课程体系与美育教学相融合,使美育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形成合力,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合理的体系中安排美育教学资源,可以最大发挥资源的利用率,保障美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但是,教育体系层次多样,如何在原有体系基础上进行调整,设计出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当前美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3 促进文管类大学生美育教育健全发展的对策建议
美育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针对高校美育教育现状提出了总体目标与具体要求,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美育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目标的深入贯彻,广大高校全面深化美育教育改革,将美育纳入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切实加强了对美育工作的组织保障,通过组织领导与制度保障的总体统筹,美育教学改革工作得到顺利实施;三是广大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地将美育纳入通识专业课之中。这些成果说明当前高校美育教育得到国家的支持重视并在总体上达到了合理水平。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校不能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美育因素,忽视美育教育对当代文管类大学生的意义,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师资队伍不成熟等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切实加强新时代文管类大学生美育工作,我们提出了“一个理念、两个通道、四种手段”这一培育体系,以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6]。
3.1 一个理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要实现美育教育的伟大价值潜力,首先要做到对美育理念的科学定位。学校要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就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这一教育理念,将其与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美育教育的发展方针相结合,建立起认识与实践互通的桥梁[7]。营造“以美育人、 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氛围,将美育理念化为内在力量贯穿到学科课程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管理型人才[8]。美育教育是一个过程,它强调在日复一日的课程学习中对个体心灵的无形滋养与浸润。要将美育理念贯穿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就要做到拓宽美育课程实施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使每堂课都做到师生之间的有效传授与接受,形成一种内在而必要的有机性。
3.2 两个通道: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
高校应切实遵循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不仅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更要推广开展艺术类实践活动。课堂内学校应严格落实美育工作的刚性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文管类专业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定制不同的教学方案,构建科学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做好由浅至深的层次过渡,不断扩展教学领域,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对美育进行了解探索。课堂外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学习清华大学的美育培养方案,将美育教育与现代传媒工具相结合实施云端教学,借助美育活动如观展活动、游学活动、讲座活动等形式对美育进行深耕,并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与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探索美育在新时代的拓展内涵。
3.3 四种手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智慧美育平台以及学生组织
第一,加强美育师资建设,浸润学生审美心灵。要求广大高校加大高水平专业教师的招募力度,鼓励与相关机构或文艺工作者通力合作,向高校提供专业的教师人才,缓解专业师资不充足的问题。完善专业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与奖惩制度,为美育教师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提供支撑。教师们需要克服的首要问题是“以美育人、 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觀念并将其渗透于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这对很多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队伍应下决心提高自身审美修养,努力助推高校美育教学向好发展,强化美育育人功能。
第二,构建立体美育课程体系,推动协同融合发展。美育观念核心在于“育人”,在于“融合”。广大高校要科学定位新时代文管类大学生课程教学目标,融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理念,将美育作为今后学生成长发展的“增稠剂”。首先,美育可以通过艺术类学科来实现,着重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师资艺术教育三个美育教育领域,培养个体审美能力,增加感性认知。其次,深入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方针,五育融合是实现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9]。美育既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五育融合的关键力量和中流砥柱。要实现五育融合,就要改变其相互之间的割裂现象,从自我封闭的空间中“走出去”。在基本的教学任务之中,贯彻五育融合发展理念,构建特色五育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将美育融入学生课程教学体系。广大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人才的发展特点,结合专业学科优势,深入了解学生对美育的需求,积极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美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将美育教育贯彻到文管类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10]。鼓励高校将美育教育理论课设置为必修课程、将美育教育实践课设置为选修课程,且高校学生需通过理论课考核,达到在刚性要求的教学形式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鼓励高校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美育因素,将美育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融合,挖掘专业知识的美观性与创新性。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管理学名家、企业家的历史传记和著作。在课堂上做出学习分享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在开展师资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成立专门的美育教育机构与学习中心,培养一批专业的美育教师团队,深入研究美育教育课程体系,推动美育教育创新。
第三,搭建智能化美育教育平台,顺应智慧时代潮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因此,搭建智慧化美育教育平台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推动美育教育工作稳步前进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工具,实现美育教育智能化、数字化、创新化发展以及线上线下全覆盖式教学模式。首先,规划成立高校专业化美育教育微信公众号,为学生们审美知识的交流提供平台,提高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其次,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短视频优势将美育教学和短视频联合创新,弘扬适应时代传播特点的美育教学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育教育熏陶,让更多人了解美育教育。美育教育与短视频的联合,可以改善教育课程形式单一的问题,短视频在对美的展示上,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大学生接受度较高的传播形式。最后,整合美育教学网络资源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高质量数据库,其中包括美育的历史发展演变思路、美育教育相关文件、高质量美育慕课以及美育教学评价标准等内容,将美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美育教学的协同创新。
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学生组织在开展美育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重要纽带。学生组织应深入贯彻落实“美育教育”教育理念,推动思政教育和美育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美育教育活动形式,做好校园美育工作。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第二课堂是美育教学由理论转变为实践的重要实现形式,它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在師生互动、参与人数、教学范围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学校美育教育的发展。自2021年起,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工商管理专业,积极推进“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志愿公益、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多种类型活动,提高文管类大学生的美育活动参与度的同时,不断适应新时代文管类背景下多元化知识架构和学科交叉的紧密型、深度化、有效性,全面提高文管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引用
[1] 覃小逢.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2] 于婉莹.浅议美育教育的不可或缺性[J].美术观察,2020(2):77.
[3] 王小奎.高校美育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四川戏剧,2020(5): 156-158.
[4] 仪平策.生活美学:21世纪的新美学形态[J].文史哲,2003(2): 123-128.
[5] 张俊列,杨靖雪.当前学校美育课程开发的价值指向、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22(1):55-59+66.
[6] 陈若旭.新发展阶段高校美育教育优化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1(23):56-58.
[7]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N].新华日报,2021-10-18(009).
[8] 吴文峰.关于优化初中体育教学的多元策略分析[J].情感读本,2017(30):22.
[9] 郝志军.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3):61-69.
[10]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5):19-23.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新时代文管类大学生美育教育实施路径研究——基于河北省六所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文管类专业的实地调研”(2023088)
作者简介:马依诺(2003—),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文管学院;邱心怡(2003—),女,河北廊坊人,本科,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文管学院;胡峻超(2002—),男,河北沧州人,本科,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卢泊宇(2004—),女,河北保定人,本科,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渤海学院;张铭宇(2003—),男,河北唐山人,本科,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渤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