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路径

2022-04-29 18:23赵晓艳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院校

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用其不竭的内在动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因此,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语言、精神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整体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凝结了华夏五千年的智慧,以及聚焦了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认同、遵守、践行的道德与行为规范,进而有着十分宝贵的文化内涵。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育和校园活动中,基于美育视域创新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教育路径,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1 高职院校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价值的构建与承继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其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必须有其内在的中国文化精神。我国独有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上生根、发展。而相对而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新鲜的能量。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上,高职学生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开展文化教育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而由于高职教育中固有的、偏重传统的技术教学取向,又导致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水平,相较于较普通的本科院校而言,显得较为单薄。因此,只有在高职院校中深入实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目标,以及“技以载道”的精神内涵。

1.2 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内涵的建设与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核心、最典型的文化基因,以及最丰厚的精神营养。其所具备的史学性、传扬性、全民性等特征,更使之成为在中国高职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难以忽略的精神文化动力。与此同时,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职业、劳动、祖国、人民,乃至世界的思考,以及对善恶、是非、荣誉、利益的辨析,也为促进高职学生的精神、态度、言谈举止等,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与促进作用[1]。为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继承人,奠定了扎实的思想积淀,也激活了中国高职教育中,“文以树德、技以善德”的内在驱动力。

1.3 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审美载体的拓展与实践

中华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对于社会公德、家庭品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私德等方面的构建与形成,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生活的环境、社会氛围等,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逐步走向“生活”,高度促进了人民、家庭、社会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在高职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推广文化教育。第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人文素质教育基底,提高文化教育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第三,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利用传统文化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文化意识[2]。因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高职教育中创造了天然的教学素材,以及为其提供了具有历史经验的实践方法,同时,也实现了高职文化教学的创新,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审美载体的拓展与实践。

2 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教育路径

2.1 将传统文化落实到通识教育中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通识教育是最广泛的教学形式,将传统文化落实到通识教育中,是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要在通识教育中开设多元课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开展教学,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弥补其他阶段教育人文情怀缺乏的不足,又能够对高职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中,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完善课程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从某一狭长专业领域的人才发展为具有广博知识、远大目光、崇高精神、良好品格的综合型人才[3]。在通识教育中落实传统文化,一方面能够解放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学生的心灵获得自由,完善学生的人格。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精髓,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此外,学校要开设传统经典阅读课程。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习惯,在我国历史传承中,经典典籍一直是人们汲取知识、巩固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通过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感受不同朝代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氛围特色,经过经典著作中文辞更迭,体会朝代兴衰,以此感受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底蕴,因此在高职院校可适当为学生开设经典阅读课程,用讲授解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经典著作的理解。例如: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儒家学说代表作、传统散文《孟子》,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诸子百家墨家经典《墨子》,战国后期儒家学派代表作《荀子》,先秦说理散文辩论艺术《韩非子》,三国对峙纪传体国别史《三国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太白全集》,结构拍案惊奇,讽刺入骨三分的《儒林外史》等著作。传统经典著作或许较为严谨枯燥,但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品性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2 将传统文化纳入艺术课程教育中

在学生高职教育期间,课程学习是该阶段最为主要的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多彩的传统技艺,而在高职课程学习中,有众多课程与教材与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契合点,将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现有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知识教育与文化渗透双管齐下,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高职教育中,思政课是学院必选科目之一,而中华优秀文化中,众多传统美德可与思政课相结合,加强爱国主义情怀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学生“首孝悌次谨信”的人生准则,并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其积极乐观,坚不可摧的人生信念,面对压力与挑战能够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除必修课程之外,可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中华传统文化》《民族与美术指导》《茶文化教程》等传统文化色彩课程,通过选修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以兴趣为指导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此外,教师要促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精准有效的微课程,构建丰富多彩的教材中心,进而形成泛用性的、可进行重构的数字教学资源素材。

2.3 将传统文化与德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

传统文化包含了语言文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内容,在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和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品格,加强学生对普世道德和价值、情感等方面的认同。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哲理,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德育相结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部分问题需要解决,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第一,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比较浅显。思想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内容较少,且思政本身具有较多理性知识和较强的意识形态,文化知识的融合存在一定的困难,且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自身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文化底蕴薄弱,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将思政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第二,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嵌合度较低,不同部门的教师教学目的、教学态度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有待加强。为此,教师要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素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自觉、主动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运用到文化育人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教师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丰富道德情感、道德原则、道德理想,获取支撑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展品传递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在优美的旋律中净化人心、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4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社团活动中

高职中有许多学生社团,这些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或共同的目标而建立的学生组织,是符合学校管理条例、具有明确规范和发展目标的群体,学校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开展相关的社团组织,如文学社、围棋协会、武术协会、诵读诗社等,这些社团的类型和规模不尽相同,种类多,对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建设文化环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社团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有内部学习和外部推广两种方式,内部学习主要是指让社团成员学习、挖掘和探究传统文化,开展相关的座谈会、主题交流会等活动,让成员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内部成员的文化素养。外部推广就是邀请著名的专家或学者到校开展讲座,结合社会热点从文化、历史、哲学等多方面阐释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请进来”,还可以通过学校比赛、学生活动等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宣传传统文化内容,让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传统文化教学目的。社员是非正式全体,开展社团活动,能够活跃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推动传统文化的交流。教师要坚持从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入手,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匠精神的内涵,利用走廊、教室、办公室、橱窗等场所布置传统文化内容,营造多角度、立体化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外化于行的发挥校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挖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式、民俗节日参与式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

此外,高职院校要重视校园活动,为社团提供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社团制度,打破社团成员流动快的弊端,通过完善的制度让社团的组织经验和活动模式传承下去。高職生具有较强的功利心理,在学习中追求功利,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比较淡漠,甚至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营造积极、活跃的文化氛围,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加强学生思想文化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实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理念指导,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从多维角度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是不可替代的建设校园方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引用

[1] 张成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融合实践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2(12):108-111.

[2] 汪勇萍.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探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7(3):65-67.

[3] 王珊珊.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9):218+220.

作者简介:赵晓艳(1985—),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