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广场舞的创作不断丰富着大众的精神与文化生活,同时从侧面体现着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根基,增强着大众的生活幸福。依据广场舞艺术特点和创作原则,创编出更加丰富的广场舞作品,并不断拓展广场舞蹈材料和内容,使其更加讨好大众,增强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
1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1.1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
广场舞属于舞蹈艺术之一,它是由基层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能表现基层群众生活状况,兼具集体性和娱乐性特点的团体舞蹈、互动性强、运动性强等诸多特点,都是大众闲暇时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通过不断发展,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并成为大众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广场舞是群众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受众群体最广泛的群众文化形式之一。经考察研究,国内最早出现的广场舞表现形式是从美国西部流传下来的一种乡村舞蹈,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它将欧洲宫廷舞步和拉丁舞步与伦巴舞步结合在了一起,然后由专业舞蹈人员进行变革和革新,并结合我国社会大众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出一种富有中国民间特色、深受大众特别是中老年群众普遍欢迎并迅速流传于全国各地的舞蹈形式。
1.2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的独特形式
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群众文化建设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广场舞以舞蹈的形式把审美的主客体统一起来,然后把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其中,可以使大众在广场舞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增强身体素质、陶冶性情。广场舞表现形式多样,在不同音乐中广场舞舞步也存在较大差异,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广场舞已不是一种舞蹈动作,它体现出更多艺术性和专业性,融入了更多舞蹈元素。广场舞舞蹈动作通常比较简单,便于不具备舞蹈基础的人学习,而且动作难度不大、幅度不大,充分考虑中老年人年龄特点、身体特点等,让中老年人通过简单学习即可达到运动目的,陶冶情操。
2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 广场舞创作群众文化中表达传统之美
吕艺生认为:“那份传统的规范性,很多艺术作品都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广场舞自然也不能幸免。”广场舞源于乡野而发迹祭祀,洒脱灵动,草根歌舞,耳熟能详的旋律或经典曲目渐渐内化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并且塑造了人们积极乐观,善良和质朴的性格,传达出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抒发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以《中国牛》《舞动中国》等曲安排的广场舞颂歌,表现了热爱祖国之情;由《草原祝酒歌》《康巴情》等曲安排的广场舞,歌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风中的额吉》《遥远的妈妈》等歌所安排的广场舞,歌颂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大众在跳广场舞时,受到这种陶冶,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把坚强、乐观、博爱、善良等优良品质内化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性格特征,崇高的精神品格追求之中。
2.2 广场舞创作能够繁荣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广场舞作为一种集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能够丰富大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大众身体素质、为群众业余生活增添乐趣。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又增进了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广场舞对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特别是有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和较短的时间开展广场舞的教学能够促进人心的发展,并从某种程度上加强内在的民族凝聚力。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度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逐渐加大,就目前我国国民的平均素质而言,广场舞这一群众普及度比较高的运动方式使得亚健康状态下的都市人普遍参与其中。很多中老年人练广场舞,旨在增强自我身体素质、活动筋骨。不管是中老年人或是年轻人都会在广场舞的节奏上,凭借科学训练和长期积累的锻炼,使大众在每天跳舞时都能释放出心中的压力。
2.3 广场舞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
广场舞以其节奏轻快、舞蹈动作简单易学等特点,已成为迅速占领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一种运动方式。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逐渐变得更高。广场舞可以打破城市居民之间不能沟通的局面,为城市居民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平台和学习场所,促进了社区内人们之间的和谐。人们需要交流,大众在广场舞的帮助下参与到其他社区活动中来,丰富了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大众文化艺术的传播,同时也强化了大众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广场舞可以是清晨或傍晚,三五成群的人能够聚集到小广场和公园里,随着音乐能挑起拉丁舞或健身操等,群众欢聚一堂,在短期内增进人际间的交流、增进友谊、锻炼体魄的同时还会增强社区百姓和谐共处的积极力量。
3 广场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广场舞噪音大、占地多造成扰民现象严重。以往对于农村土地的规划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居民文化活动所需的场所和空间,因此广场舞的活动场所一般都会选择广场或农村空地附近,由此造成广场舞噪音大、占地大等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给附近道路、交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广场舞让人们非议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广场舞自由散漫、杂乱无章,易产生种种安全隐患。广场舞作为一种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集体运动,其开放性,自由性与随意性都很强,任何人均可在任何时间参加广场舞运动,而活动场所一般为车流,人流汇集之处,易造成踩踏事故或者交通事故。第三,缺乏科学、合理引导。广场舞自身就是经过专业舞蹈教师编排而成,属于传统舞蹈创新形式之一。但从广场舞发展现状看,多数舞蹈创编水平不高,部分舞蹈被专业舞蹈教师编排过,艺术价值很高,但较多广场舞为大众自编,或以“秧歌”为蓝本改编而成,缺乏专业指导教师,易产生演出不规范,舞种单一。
4 利用广场舞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
4.1 丰富运动内容
一是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广场舞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把所需专项支持资金给予支持,激励地方专业人士会突出地方特色、满足群众需求广场舞作品的产生,提升了广场舞的运动魅力。二是人民群众在广场舞中处于参与方地位,为此,职能部门应综合运用多元化意见收集渠道,倾听公众意见,反馈信息等,能动、对广场舞动作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补充,并融入了一系列的民间创作元素。三是积极参考和借鉴广场舞发展较好的区域的成功经验,在当地广场舞创作中融合其他区域的精髓,并通过对其舞蹈内容和形式的革新来突出地方特色广场舞体系的形成。另外,从目前阶段来看,年轻群体仅占广场舞参与方的很小一部分,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也有必要对年轻人群偏好和观点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并在广场舞动作编排上融入更加年轻的元素,使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广场舞中来。
4.2 供给场地设施
尽管广场舞对于场地没有太大的需求,但是若能提供足够多的场地就能有效地促进广场舞发展。所以,有关职能部门不仅需要加大广场舞场地的建设力度,为农村群众提供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还需要对活动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督促各场地利用率的提升。在场地建设方面,有关部门需要把农村地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系列因素考虑在内,并对该区域居民活动空间需求做出科学的估计,密切结合实际,对活动场地进行规划和建设,为广场舞活动提供有利场地支持。广场舞群体性特征明显,参与群体数量大,若没有良好的配套设施就会对民众的参与体验造成影响。为此,应切实搞好活动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
比如在卫生管理方面,需要在活动场地中放置适量垃圾箱、改善建设场地排水设施、督促场地卫生条件。在场地规划方面,可以依靠指示标志和隔离带对广场舞活动区进行科学规划,从而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另外,还应配置必要的电源和照明设施等,不仅广场舞的发展需要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还能排除潜在安全隐患,提高群众参与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4.3 强化政策扶持
城市广场舞本身就属于带有明显自发性的娱乐活动之一,因此有关部门往往不太重视,政策上也未予以足够的扶持;各地文化部门是当地文化建设的核心人物,对城市广场舞的治理普遍存在执行力度弱,控制滞后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关部门应改变文化建设的观念,尤其是改变城市广场舞管理方式,在规范广场舞建设的同时最大化地起到引导作用,保障广场舞合法开展,并在广场舞编排、人员训练等环节提供全面支持和服务。
4.4 增进文化引导
城市广场舞对于参与对象要求不高,这极大地促进了公众的参与度,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影响着广场舞更长时间的循环。由于参与者专业水准较为有限,城市广场舞舞蹈及动作等无法进行调整和创新,当然无法创新发展。地方文化部门应加强广场舞辅导,经常遴选并指派专业人员开展广场舞辅导工作,不断化提升广场舞创作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应采用举办社区教育活动的模式对广场舞文化进行推广,并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和时代发展需求,对广场舞的内容进行扩展,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大众群体文化需求。
4.5 对广场舞团体进行有序的引导和一定的约束
广场舞参加者不但白天到公园和广场跳,夜间还聚在一起跳。特别是在夏季夜晚,广场舞群体在公园和广场中跳跃至深夜。笔者之前分析了一下,广场舞少者十余人,多者数十人,上百人,所以是集体性演出,热热闹闹,若不是为了降低噪音,合理地安排时间及场地又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居民区居民晚间休息,造成广场舞群体与其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甚至治安案件的发生。这类新闻很普遍。广场舞本来可以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增进社会和谐,但若因广场舞影响其他人们正常生活就不足取。这就很不容易产生社会影响力,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和谐。所以,有必要对广场舞团体有秩序地加以引导,并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新时期,加强对广场舞群体的指导和制约非常有必要,它更成为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最大功能的前提。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教育规范扰民广场舞队伍,同时文化馆、媒体等机构要加大文明广场舞的宣传与激励力度,让更多参与广场舞的人们意识到文明广场舞在广场上的重要意义。而且广场舞参与主体本身应意识到,当他们享受文化生活时,还应做到不扰百姓,这样广场舞开展起来定能更有秩序、更长久。
5 结语
广场舞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农村居民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农村居民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效果。为此,有关职能部门应明确广场舞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内容创新,宣传推广和场地建设上予以必要扶持,以推动广场舞事业深入发展。
作者简介:王苾蕾(1985—),女,海南海口人,本科,中级馆员,就职于海口市琼山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