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风格的笛曲创作与演奏技法

2022-04-29 16:02孙晶李世欣
当代音乐 2022年8期
关键词:演奏

孙晶 李世欣

[摘 要]《秦川抒怀》作为备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笛子名曲,介绍了以秦腔、陕北民歌为素材的仿板胡揉音技术,得到了国内外笛子演奏名家的高度赞赏。秦腔与竹笛的完美结合,不仅拓展了秦腔在引子中的运用,还创新了竹笛的演奏技巧。本文以《秦川抒怀》为例,重点介绍了该笛曲的演奏技巧和乐曲的情感特征,分析了秦腔风格笛曲的演奏技法和竹笛在秦腔伴奏中的运用,以期能够为竹笛乐曲的发展提供一些资料参考。

[关键词]《秦川抒怀》;马迪;秦腔风格;笛曲;演奏

[中图分类号]J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08-0145-03

[作者简介]孙 晶(1989— ),女,辽宁师范大学讲师;李世欣(2000— ),女,辽宁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大连 116021)

在竹笛的发展中,秦腔尤为重要。由于其历史悠久、灵敏度高、音乐大胆的特点,为竹笛的创作和演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竹笛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最古老的戏种之一[1]。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笛曲《秦川抒怀》,思考秦腔音乐对竹笛发展的影响,思考秦腔音乐与竹笛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演变。

一、竹笛与秦腔的发展概述

(一)竹笛的发展概述

竹笛起源于骨笛,浙江河姆渡和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竹笛的祖先,笛膜使竹笛的声音清晰明亮[2]。竹笛的历史比较悠久,最远可以追溯到宋代和元代,是作为戏曲的伴奏和引导伴随着戏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般常见的笛子为六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曲子风格的创新,半音的使用变得更加频繁,人们对音准的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想拓展音域达到十二平均律,所以,在笛子的孔数和形状上也出现了革新,后来慢慢衍生出了七孔笛、八孔笛、九孔笛、十孔笛、十一孔笛和加键笛等,更是有特制的方孔笛。竹笛真正兴起是以独奏形式登上舞台,在这一时期,许多大师应运而生。中国竹笛的发展成就离不开老一辈竹笛演奏者的努力[3]。

(二)秦腔的发展概述

秦腔戏曲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的民间歌舞,发展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4]。自秦代初步形成以来,经过我国历朝历代的发展变化,已经十分成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在清代,秦腔的发展传播更加广泛,比较著名的有康熙年间的张定望,乾隆年间的魏长生等,其中魏长生在北京的影响极大,并带动了拍手声的形成。民国元年,西安成立艺肃社,献身秦腔,敢于改革,引进许多新颖的元素,吸收京剧等戏曲的滋养。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秦腔艺术工作者为了塑造工农兵英雄的形象,更是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多个专业秦腔剧团,此外,各地还建立戏曲学校,为日后秦腔艺术的蓬勃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人才资源。

二、笛曲《秦川抒怀》的演奏技巧及情感特征

近代以来,竹笛和秦腔在我国的发展得以继承和发扬,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笛曲,其中以马迪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秦川抒怀》最为盛名。马迪1956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学习竹笛演奏。1980年考入北京音乐学院,同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5],他拜访了元修和、谭谓裕、陆春龄等老一辈著名的竹笛演奏家。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领悟创新,马迪先生的竹笛演奏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掌握传统演奏技法的前提下,他陆续创造了许多新的演奏技法,如指法、摩擦声等,进一步完善了竹笛的演奏风格,加强了竹笛的表现力,成为中国西部竹笛艺术家的代表。他在演奏技巧和作曲上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6]值得一提的是,马迪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将秦地的传统戏曲与西北的民歌两种风格相结合,在继承老一辈作曲家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创新地形成了自己的现代音乐作品。18年时,更是创作了新的现代协奏作品《长安古意》,让人不由发出“古今多少事,一曲笛声中”的感叹。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7]。

《秦川抒怀》由引言和三部曲组成,节奏变化频繁(4/4拍、2/4拍、3/4拍、2/2拍)。它是一种E微七音调式的竹笛曲。《秦川抒怀》除引言外,是由A、B、C的三个部分组成的三部曲,整首曲子有158小节。

《秦川抒怀》优美的旋律,包含了陕西当地秦歌剧演唱和民间音乐的特点,秦腔戏曲演唱“苦音”的唇腔技能,在西北民歌中,这些都是不同于其他旋律风格的,结合下行音乐会使音乐在高音、粗犷的叙事特征上加强旋律的戏剧性色彩。

慢板是乐曲的主题,它的旋律热烈豪迈,表达了西北地区人民的感情。我们可以从《秦川抒怀》的旋律中感受到陕西地方的音乐特色和陕西人民的豪爽性格。音乐的苦味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体现,尤其是慢板部分。揉音技术的运用,赋予乐曲以秦腔等地方戏曲的韵味,在戏剧素材的选择和创作上,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创作技巧和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

作品的音乐创作以秦腔地方戏为素材,表达了对陕西秦岭以北800里秦川繁荣的景仰。在这首竹笛作品中,不仅将竹笛的演奏技巧演绎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还模仿了板胡的揉弦和滑音,使得曲子的艺术造诣更加高深,更能吸引听众。由于这首乐曲的影响非常广泛,之后被列入中国竹笛专业考试曲目,也经常是国内外比赛曲目之一。

(一)秦腔在引子中的运用

秦腔,是以陕西地名简称而取名的。随后在陕西的广大地区得以广泛传播,北至榆林、南至宁强,西至龙州,东至潼关都十分流行。同时,经过不断地传播和变化,秦腔渐渐根据不同的方言和地域特色分离成了汉调秦腔和西府秦腔以及该州梆子、西安乱弹四种不同特色的腔调。更是有“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的描写。《秦川抒怀》的引子使用的是秦腔的素材。通过分析秦腔的典型实例和《秦川抒怀》引子的调式、调性及三音串,发现了共同的基因。

秦腔《玉堂春》中使用的三音节序列多为re(mi)sol、sol(mi)re、redola,省略中音mi构成跳音。从三音节序列可以看出,间隔更能体现秦腔的高亢刺激。在频谱上,突出表现为末尾以清角为宫并实现了从徵调式到商调式的模式变化。下句终止也从徵调式转到商调式。原因主要是fa和si在秦腔中出现会使得曲调调式较为自由,不够稳定。由于都具有音节并且听起来给人一种庄重清新的感觉,因而成了“徵”色三重音。从《玉堂春》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它是一种特征色。这与《秦川抒怀》的曲调特色有所相似,表现手法基本相同。

从谱例2可以看出,这首曲子的十六分音符贯穿了引子,并从ff 和 强音开始自己的节奏。三音序列看,旋律全是solmire、so.la.do、remiso组成的。并且旋律中的部分中间音符被忽略而出现do 和 remisol等许多四度三全音,导致多次出现四度大跳。其中最能体现秦腔风格的就是si的轻微下降。变宫为角,调性转换。谱例 3 显示出不稳定感。从谱例4到谱例5,可以发现,商调式由清角为宫转化为了清新柔美。总之谱例2的旋律是由dola.so.la、solmire、remisol、so.la.do几个四度三音列构成的。remisol、省略中间音mi,它还可以反映出对高亢音乐的感受。节奏和音调的密度和紧绷形成了情绪紧张和放松的强烈对比。ff的力度营造出强烈而有力的感觉,间距的剧烈变化是旋律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力量、速度、间隔跳跃、高音和兴奋的组合趋于自然地流露。

(二)乐曲情感特征

《秦川抒怀》体现了思乡之情和衷心赞美。而在感情表达上,不同的素材融入则展示出了不同的感情。这首曲子的戏曲使用的是秦腔和碗腔,都是戏曲,但秦腔高高在上,粗犷流畅,演奏时有一定的夸张性。

秦川历来具有宽宏而广袤的特点,能够给人一种豪迈抒怀的感觉。在《秦川抒怀》中,为了能够给听众营造一种踏入秦川时的豪迈欢快,于是将ff作为引子的开头,同时将中间音的三盈利进行了可以忽略,让人听起来音程大跳,有一种锣鼓喧天的热闹感觉。从谱例6可以看出,在引子的高潮出现了si,使得曲调出现了些许不稳定,再使用压揉音技巧,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谱例7中微降si向下解决到la,也可以看成徵调式游离到清新的商调式上,给人们情感上的蓄力,为下一段抒情铺平道路。

三、秦腔风格的笛曲演奏技法

(一)秦腔笛曲的曲调风格

秦腔艺术风格代表了竹笛音乐的一部分,这些样式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实践,通过继承和实践,逐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公众的眼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被国内外专家认可,被大多数人喜爱。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秦派竹笛的演奏曲目不仅曲调优美,风格独特,而且曲目完整,别具一格。表演者需拥有专业的素养和全面的体会。以八百里音乐文化为基础的竹笛,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地区的音乐融合了南北音乐的风格,具有独特正宗的陕西风味。可以说,秦派竹笛继承了北方音乐的豪迈与粗犷,又兼具南方音乐的细腻与委婉,不仅让自己的曲调独具一格,更能给听众带来一种纯朴真切之感。这些代表作品,大部分是根植于陕西民间音乐包括秦歌剧、戏剧、秧歌、民歌等,它有一个特别的旋律和弹奏技巧。与此同时,秦竹笛专业技术和南北之间的融合,创造性探索新形式的竹笛音乐新内容和新技术,形成一个丰富的音乐风格和新元素,不仅要创造新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要使竹笛音乐思想得到发展,并提出各种各样的表达风格的音乐。

(二)竹笛在秦腔伴奏中的运用

竹笛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演奏技巧,在秦腔的伴奏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半孔揉音,而是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也带动了秦腔的发展,使其更具魅力。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创作的笛曲可以看出,竹笛的演奏技法更加纯熟,也更能体现出秦腔的艺术曲风。竹笛在秦腔伴奏中的运用另一个代表作是协奏曲《兰花花》,该笛曲同样通过竹笛演奏的技巧变化,与秦腔进行结合,展现出了陕北民歌的特色,给人一种笛声悠扬、经典难忘的感觉。《兰花花》这个作品是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有传统音乐素材做基础,结合竹笛的音域风格并运用秦腔唱腔中典型的“苦音”音色和揉音技巧,还融合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结构手法,完整地展示了我国笛子的音响特质,改编成一首笛子协奏曲,主题鲜明,具有极强的表现张力,其中使用了创新的技法掌揉音,同时在演奏时使用“吹情”的艺术手法,表达出完美的音乐形象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神韵魅力,开创具有秦腔风格笛子协奏曲的新篇章,并对我国笛子作品的创作未来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结 语

作为中国传统乐曲文化代表的竹笛和秦腔,不断演进至今并传承发扬。在各自发展的道路上各具特色,且均有不朽的艺术价值。经过多年的发展,竹笛与秦腔已经密不可分,形成了一个乐曲共同体,成为一种新的创作素材。竹笛能够为秦腔提供伴奏功能,同时也能够在秦腔的演奏中创新发展自身的演奏技法,使得二者互相借鉴、相互依存,创造出了一曲曲优美动听的笛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竹笛逐步脱离单纯的戏曲伴奏,开创了独奏形式,顺应民族音乐发展新趋势,发展了特色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衍生创作出具有秦地秦腔艺术风格的独奏曲,所取得的成就已备受世界瞩目。

中国民族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各种曲调和演奏工具在发展中不断变化集合,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意蕴。在现代竹笛音乐结合秦地秦腔艺术风格来创作笛曲的过程中,演奏家、作曲家们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试探摸索,创新性地借鉴吸收西方音乐曲式等因素,寻找更加符合中国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近年来,秦腔风格的竹笛音乐作为我国的传统音乐,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继承和创新上仍需要不断努力。在当今纷繁的音乐氛围和崇尚创新的趋势中,传统音乐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传统调式融进了新的旋律色彩、新的表现手法以及新的创作形式。竹笛音乐应该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其他音乐的创新成果,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在新时代谱写更加璀璨的民族音乐之声。

注释:

[1]王 璐.笛子在秦腔伴奏中的运用初探[J].戏剧之家,2017(01):79.

[2]杨子宁.笛子在秦腔伴奏中的应用探讨[J].戏剧之家,2016(01):95.

[3]席育民.笛子在秦腔伴奏中的作用[J].当代戏剧,2012(03):2.

[4]曲雪源.陕北风格笛曲简析——以《秦川抒怀》为例[J].当代音乐,2018(08):155—157.

[5]罗小丁.秦风唐韵总相宜——马迪竹笛曲《秦川抒怀》创作与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16(09):31—32.

[6]李旭磊.地域文化与北派笛曲形态特征的联系——以《秦川抒怀》为例[J].通俗歌曲,2016(05):29.

[7]付传利.浅谈笛曲《秦川抒怀》的音乐内涵及其演奏技巧[J].北方音乐,2015(16):63—64.

(责任编辑:刘露心)

猜你喜欢
演奏
浅析萨克斯管独奏曲《丑角组曲》的演奏技法
钢琴教学中的双钢琴演奏技能探究
试论气息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
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分析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试论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