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创作与演奏

2022-04-29 16:02孙晨斌
当代音乐 2022年8期
关键词:李斯特创作

[摘 要]弗朗茨·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杰出的作品,他不仅创立了标题交响诗这一新体裁使标题音乐得到长足的发展,还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推上了一个新高度。早期他的作品以艰深的技巧和华丽的演奏而著名,中后期他在创作具有高难度技巧作品的同时,其创作也开始向文学艺术靠近,显现出作曲家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成熟深刻的艺术观[1]。《叹息》是李斯特中后期钢琴作品的一首代表作,这首乐曲也是作曲家由注重高难度技巧运用转向技术适宜性的一个见证。《叹息》凭借其动人的旋律和唯美的意境,受到众多听众与演奏者的喜爱,早已成为音乐演奏会上的热门曲目。这首作品虽然是一首练习曲,但集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李斯特;《叹息》;创作;演奏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08-0132-03

[作者简介]孙晨斌(1998— ),女,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沈阳 110000)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浪漫主义时期著名钢琴家、作曲家。1848年李斯特搬离巴黎,决心结束辉煌的演出生涯并专心于创作,他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就诞生于此时期。此阶段的创作更加明确地表现了李斯特所提倡的情感论美学思想,表明了他对浪漫主义与标题音乐创作的肯定态度。这三首音乐会练习曲都体现了作曲家中后期创作注重技术与艺术相统一的理念,其中《叹息》以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张力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一、李斯特生平简介

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2525E5%25258C%252588%2525E7%252589%252599%2525E5%252588%2525A9/191888"著名作曲家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2525E4%2525BD%25259C%2525E6%25259B%2525B2%2525E5%2525AE%2525B6/1021754"、钢琴家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2525E9%252592%2525A2%2525E7%252590%2525B4%2525E5%2525AE%2525B6/4197275"、指挥家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2525E6%25258C%252587%2525E6%25258C%2525A5%2525E5%2525AE%2525B6/935991",是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生于匈牙利,天资聪颖的他被视为“莫扎特式”神童,来到巴黎发展后轰动了当时的欧洲音乐界,李斯特成为举办独奏音乐会的钢琴王子。此时的巴黎是欧洲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浪漫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在这里诞生了无数文学界、美术界和音乐界的大师。李斯特就在这片富有艺术气息的土地上,用他独有的令人炫目的演奏技巧和即兴式的创作,充分显示出自由浪漫风格的魅力。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影响深远内涵深刻的钢琴音乐作品。在李斯特生前的半个多世纪里,其演奏、创作和评论活动以及生活方式始终是巴黎以及欧洲舆论所关注的热点,人们后来才逐渐认识到李斯特真正的作用和价值,领悟到他的创作思想与实践所具有的原创性与预见性。

二、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创作

(一)创作背景

李斯特在成为巴黎社交生活宠儿的同时也深陷于这种生活的漩涡,无休止的音乐会和奢华又无聊的社交给李斯特扣上了一个空虚的外壳。1847年,李斯特结识了卡洛琳公主后他决定结束辉煌的演出生涯,开始新的生活。1848年起李斯特任魏玛宫廷乐长,在后来的十年间完全与世隔绝专心于创作、评论、指挥和教学,他的许多著名的作品都诞生于此阶段,三首音乐会练习曲《哀诉》《轻盈》《叹息》就是此时期的作品。

(二)创作风格

三首音乐会练习曲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其中《叹息》以抒情性和优美流畅的旋律线条更是浪漫主义风格的突出代表。

李斯特处于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后期,19世纪的浪漫主义在经历启蒙主义的启发后,力图彻底摆脱传统的轨道,更加注重感性、想象和无拘束的表达情感,注重“自我”的表达。这就形成了《叹息》极富抒情性的风格特征。这种抒情来源于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即强调“人”和他的本性,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体。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突出表达个人主观情感的意识一直在时隐时现地延续着,18世纪已经兴起的、以表达个体情感为目标的艺术主张在19世纪得到了众艺术家的赞同,此前活跃而被克制的个性精神终于在浪漫主义潮流中浮现出来。

《叹息》诞生于浪漫主义中后期,又是标题交响诗题材的创立者李斯特的作品,所以《叹息》同样也是一首标题性乐曲。与早期的标题音乐不同的是,此時的艺术家热衷于将自己从事的领域与其他姊妹艺术相连,李斯特就毫不怀疑“音乐是能再现当代诗歌巨作中的光辉形象的”,认为音乐家选择标题是“描绘或说明乐曲所隐含的和它所要引起的感情”,使自己的音乐和标题“文字所表现的思想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李斯特音乐中的标题不重描绘,而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

李斯特用《诗意的随想》为他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进行标注,并将第三首标以《叹息》的题目。《叹息》的主题旋律由左右手交替演奏,就好似娓娓道来的话语,在轻声讲述着什么故事,柔美的琶音形成故事温暖的背景音。当音乐发展到中段,音量逐渐加强,到了矛盾的冲突点,在高音区完成华丽的解决后又恢复了一片平静,主旋律重新讲起未完的故事,在结尾处渐弱渐慢出现的一串色彩琶音,仿佛终于脱口而出的一声叹息,结束全曲。此曲因为流动的琶音好似波浪层层叠叠,点缀之上的单音或双音旋律就像照在水面上的波光点点,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大海》。

提起李斯特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炫目的技巧和华丽的演奏,比如他的著名作品《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就是技巧类练习曲的代表,但《叹息》这首练习曲在运用技术的同时更加关注了情感的表达,做到了音乐与技术的完美统一,将练习曲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同时证明着,李斯特创作成熟期不光注重技巧的展示也非常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其创作也达到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高峰。

(三)作品分析

《叹息》的曲式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引子(1—2小节),4/4拍,降B大调,这一乐句是一句铺垫,为全曲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

呈示部(3—22小节),4/4拍,降B大调,由两个单乐段组成。其中第一乐段由两句对比性乐句组成,为6+4的非方整性乐段。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与第一乐段结构相同,只是将旋律加深,改为八度演奏。第二乐句转调至A大调,形成开放型乐段。

补充(23—29小节),4/4拍,A大调,是对前句的一个引申。

中段(30—37小节),4/4拍,F大调转升C大调,由两个对比性乐句组成。

连接(38—41小节),由中段第一句材料变化而來,主旋律变为双音形式,使整体效果更加丰满。

属准备(42—52小节),是再现前的一个准备。

再现段(52—63小节),4/4拍,降B大调,再现呈示段中的第一乐段,将旋律隐藏在每一拍的第一个重音上,由左右手拇指交替弹出。

结尾(63—77小节),复合运用了降D大调和D大调,同时运用了前段的材料,最后使用渐弱的色彩和弦收尾,形成消失感。

三、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难点

(一)复节奏的练习

复节奏在《叹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第13小节,左手弹奏七连音,右手弹奏三连音,七连音和三连音相对,打破了稳定的感觉,让音乐如波浪般流动起来,给人以轻盈、舞动的感觉。在演奏这些段落时,应首先把握住整拍子,再将七连音或者三连音自然地填入整拍中,方能自然、流畅地演奏。复节奏的练习是这首曲子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需要演奏者将节奏单摘出曲子,加以刻苦练习[2]。

(二)节奏的自由处理

自由节奏是《叹息》的魅力点之一,自由节奏的使用让乐曲更具有抒情性。例如呈示部,乐句开始时要弱进慢进,弹得精致、小心,为后面发展做铺垫。然后逐渐提速、渐强直至乐句最高音F音达到最强、最激动,最高音后再逐渐降低速度,结束一个乐句。这样稍自由的节奏,赋予音乐歌唱一般的语感,使其更具有抒情性[3]。

《叹息》中还有两处华彩乐段十分出彩,也需要按自由节奏的方式处理,先弱进慢进,然后转为急板加速跑动,最后以减弱减慢收尾,结束乐句。如第37小节,和第52小节。

另外,在弹奏这些部分时需注意:一方面我们要秉承着浪漫主义自由与个性的宗旨去演奏,同时又要注意不能过于自由,以避免导致曲子显得过于松散。心中有节奏,方能做到张弛有度。

(三)琶音的演奏

《叹息》是一首琶音练习曲,从头至尾贯穿着琶音音型,有时作为伴奏出现,有时内含主旋律。所以只有练好琶音才能演奏好这首练习曲。

首先是从引子(第1小节)部分就开始出现的琶音音型,这部分琶音是为主旋律出现渲染一种温情的意境,所以不必突出,手指贴键弹奏,以保证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形成大乐句。并且贴键弹奏还可以提高琶音跑动的速度,以打造波浪般的流动感。此时要注意左手连接右手时,左右手的大拇指应格外控制音量,不宜弹重,不能有突兀的单音,应有浑然一体地犹如一只手完成一样的流畅感。这种弹奏方法同时也适用于有主旋律部分的伴奏琶音。练习曲中段的琶音(第30小节)弹奏与前面略有不同。此时主旋律由左手承担,虽然琶音依旧是伴奏声部,但此段音乐情绪逐渐激动起来,所以右手琶音的演奏也需要手臂力量的支持。这段琶音时有4、5指弹奏的双音夹杂在其中,且是4、5指弹奏完直接接上与5指同音的1指的指法,所以此时手腕要灵活,并用手臂带动手腕以避免同音弹不清楚和音与音连接不流畅的问题。

中段第一片段结尾处(37小节)是左右手交叉的一串琶音,此处力度为突强且速度渐快,是一个高潮,要注意手臂力量向右侧的侧重,以带动左右手的跑动,完成连接。

中段后半部分的琶音(42小节起)是右手单手演奏的,依旧是一个伴奏声部。此段的琶音注意速度要和左手相匹配,要舒缓地、优雅地弹奏出,且每组最后一个音弹奏时,指尖需挂住琴键,在琴键上多停留一会,以营造延绵不绝之感。中段结尾部分的琶音(50小节)因为跨度较大,且黑白键兼有,所以弹奏起来有一定难度,这里需要灵活地转动手腕,用手腕带动手指演奏。且需要刻苦练习,以提高此段琶音的速度。

(四)隐藏的旋律

再现段的琶音(第53小节起)把主旋律隐匿在其中。想演奏出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难度。

此段的旋律由左右手大拇指交替弹奏出,所以如何把每组琶音中的第一个音即旋律音分离出来就变得格外重要。在练习此段时我们可以先只弹单音的主旋律,在熟悉主旋律的力度和音乐走向后,逐渐把其他伴奏声部加入,并始终保持主旋律的突出。

尾声中的琶音(第70小节)在音乐上是对“叹息”的一个点题,此时左手的重音也是隐藏旋律,注意要突出的并非第一个音,而是标重音记号的长音,四个长音也展现了这个乐句的走向。

(五)八度的弹奏技巧

《叹息》中八度音这一技巧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八度也有两种形式,分别是非连音八度和连音八度。

在呈示段(第27小节)出现了非连音八度,此句的音乐情绪是激动地、热情地,所以在弹奏时应使用大臂的力量去带动八度的弹奏,做到手臂力量通畅直达指尖。此时手腕也应该放松,自然下落,但注意不要因为过度在意手腕的下落,造成手臂力量堆积在手腕反而使手腕变得僵硬。另外在第28小节的第一拍与第二拍之间八度F音与八度降E音是一个七度的大跨越,并且此时音乐速度是逐渐紧凑的,所以此处两个八度音的连接需要刻苦练习,以达到准确弹奏。

在27小节非连音八度之后是一串连音八度音(第28—29小节)。音乐是一串下行走向的音,所以在放松的同时,大臂和手腕的力量应有一个方向性,以更好地带动音乐的走向。此外,在演奏八度音时,小指弹奏的高音一般为旋律音,所以在保证双音落齐的同时要注意突出上方的旋律音,使旋律走向更清晰。

中段左手也有一处非连音八度(第30小节起),此处左手的八度是在大量琶音伴奏下的主旋律,且每个八度音上都标有重音记号,所以要注重大臂力量的下落,使旋律线更清晰。另外,此时的左手还要同时弹奏几组装饰音,这就使保持主旋律的连贯和歌唱性变得更有难度了。所以在练习此处时,可以单练左手,用心聆听音乐的歌唱性,并刻苦练习以达到准确弹奏。

(六)连奏与双手交替连接的练习

《叹息》是一首旋律线条优美流畅的乐曲,所以在这首曲子中音乐的连贯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流畅地演奏单一的旋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双手交替弹奏的旋律就略有难度。例如呈示部(第3小节起)左右手要先无缝连接演奏一拍琶音,然后左手跨越右手演奏一个旋律音,再快速回到低音区继续弹奏琶音,然后右手再演奏一个旋律音,由此与左手的单音组成主旋律乐句。此处的练习要注意手指不必过于收拢,可以用指腹触键,并有准备地落键,可以让音乐更柔和,让旋律连接得更加自然、富有歌唱性[4]。

在连接和再现段还出现了左右手用三度音弹奏主旋律的形式,比起呈示部难度更上一层楼。首先是三度音要落键整齐,这就要求我们应有准备地落键,根据手指长度的不同调整落键的角度。同时不要垂直落键而应该用指腹抹着弹,尽量延长旋律音在键盘上停留的时间,并用耳朵检查音响效果,使旋律流畅地连接,并富有歌唱性。

结 语

《叹息》是李斯特钢琴练习曲中十分有特点的一部作品,这首曲子在演奏上由早期的炫技性转变为技术的适宜性,使饱满的音响与色彩性的效果形成内外统一,是李斯特创作阶段中艺术倾向发生改变的一个见证。对于《叹息》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浪漫主义风格的魅力,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伟大的钢琴家——李斯特。

注释:

[1]袁文静.西方钢琴音乐的历史流变与演奏技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60.

[2]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50.

[3]王栋魁.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J].黄河之声,2017(16):58—59.

[4]王思卓.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分析与演奏诠释[D].湖南师范大学,2017:1—25.

(责任编辑:刘露心)

猜你喜欢
李斯特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保持肃静
即食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的建立
爱之梦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