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睿佳 梁爽
[摘要]红色歌曲是时代的产物,是文化与历史的共载体,其中蕴含的强大力量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当代思政教育视域下,将红色歌曲融入于思政教育中,探寻将音乐艺术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与红色歌曲强大的感染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兼并艺术与情感的熏陶去铸魂育人,使思政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入人心,使人记忆更加深刻。本文就对思政教育视域下红色歌曲融入思政课堂进行价值展望、对其融入路径及实践应用的策略给出合理性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爱国主义歌曲;红色歌曲;思政教育;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174-03
一、“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
红色歌曲是我国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对民族精神的传递和对民族气节的颂扬,对于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邢晓萌在《中国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及发展历程》中提出:“红色歌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由周耘提出的:‘中国红歌特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人民群众创作和传唱的优秀革命歌曲与励志歌曲。广义上的红色歌曲是指:所有的表达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作品都可称之为红色歌曲”。[1]可以说,广义上的“红色歌曲”是一个庞大的概念,以时间和地域为轴,囊括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各个民族地区具有红色精神的音乐。从艺术角度来看,红色歌曲旋律优美、语言精练且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即有源自各地民歌小调、特色民族音乐创作改编的歌曲,又有人们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经典流行歌曲作品,真实质朴又具有民族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红色歌曲来自人民群众,也发扬在人民群众之中,不同时期红歌的创作题材与当下时代背景、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反应着人民群众对党、对祖国的感情,记录着党带领人民顽强奋斗的峥嵘岁月,拓印着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具有鲜明的文化艺术特色、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精神号召力,是文化的宝藏是历史的宝藏,更是精神的宝藏,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色歌曲融入思政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分析
(一)红色歌曲自身的教育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课程,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教育资源的进步,高校的思政教育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红色歌曲作为历史与文化的共载体,将党的奋斗历程、党的伟大思想与民族精神寓于音乐艺术当中,是政治性、艺术性及思想性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传统民族精神和美好奋斗的品质,是优渥丰沛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当今课程思政视域下,利用好红色歌曲的教育功能,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之中,能够适恰地迎合思政教育发展多元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迭代的需求。
(二)红色歌曲融入思政课堂的价值分析
将经典红色歌曲与思政教育课堂结合起来,以音乐艺术的手段增强红色精神的感染力,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严密复杂的书面知识变得生动鲜活,从而让学生更加具体、更加全面地了解掌握授课知识内容。利用好红色歌曲德育、美育功能,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红色精神力量的鼓舞,让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音乐艺术的熏陶更加深入人心,使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和影响更加深刻。红色歌曲所贯穿的时间和地域,使得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代表性,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老百姓是一家》《前进的号角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歌唱祖国》《我的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改革开放时期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爱我中华》《长江之歌》《难忘今宵》;再到21世纪以来的《亲吻祖国》《春天的故事》等,其歌词题材与音乐风格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均能够再进行更细致的具体划分,丰富的曲目不仅能够为教育者提供适应不同主题课程内容设计的教学资源,还能够激发教育者源源不断的教学灵感,为红色歌曲融入思政课程的创新探索提供诸多创新空间。
三、红歌融入思政课堂的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资源丰富,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多元化,有活跃的思维与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授课过程当中以丰富的教育形式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多元化的融入路径与创新性的教学环节设计是红色歌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重点。如何充分利用红色歌曲资源的优势丰盈思政教育课堂,创新开拓多种方式高度发挥红色歌曲融入思政课堂的教育效果,笔者提出以下观点,望成为有价值的参考:
将红色歌曲引入思政教育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围绕歌曲所展开的课堂活动可以不只局限于欣赏或演唱,对与授课内容衔接的红色歌曲的学习活动可以围绕多个路径展开;例如对红色歌曲歌词展开的研究,区别于严密的书面知识,歌词的内容更加深入浅出,韵律也朗朗上口并富有故事性。利用此优势组织学生对歌词进行朗诵,或演绎歌词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等活动,引导学生站在歌曲“阐释者”的立场上切身体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或以原作为基础对歌曲进行填词谱曲等创编、根据歌词为歌曲情景内容作画、以歌词内容进行书法表演等。或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特长,展开多种形式的活动等。体验性学习教育,更容易构建直观的内容体系,此类活动都能够作为教育手段,融会贯通的将“道理”变成“故事”从听、唱、演、论等多个方向上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充分适应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思考创编与互动实践中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通过“亲身体会”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获得心灵上的启迪,给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有种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从而让厚重的书本知识变得立体鲜活,让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充分利用红色歌曲的动态优势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实现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四、红色歌曲融入思政课堂的实践策略
将红色经典歌曲融入思政教育课堂,重点在于怎样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与歌曲紧密地结合,怎样能够使学生接受、喜欢这种授课形式,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大收获的同时,受到歌曲强大精神力量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青少年不同阶段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有准备、有策略地对红歌与授课内容的融合做设计和规划,例如在准备材料过程中的曲目选择上、教学情境的铺设上、思想价值观的引导,等等。
(一)选曲标准
在曲目选择上,首先需要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契合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歌曲不但要有丰沛的情感,还要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知水平。红色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简洁有力,有较强的情绪感染力和艺术审美情趣,歌曲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能够从听觉上给出即时、直接的信息、意境与情感导向,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内容中。
1.所选曲目与教学内容相契合
红色歌曲是时代的产物,每一部作品的题材、风格及其思想内涵和精神意义都与特定历史时期或事件紧密相连,这为教育者提供了更便利的选曲范围,也提供出更多可设计的空间。在思政课堂上,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红色歌曲作品应用于课程内容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与学习,本文简要地按时代列举出一些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可供参考:例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五四运动纪念歌》歌词中“壮哉此日!壮哉五四”的呐喊,展现出了“五四”爱国青年的豪情万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后,以江西为发源的红色歌谣遍地开花,其中结合当地民歌小调所创作的歌曲极具特色,譬如江西民歌《映山红》《十送红军》《井冈山来了毛泽东》《第五次“反围剿”歌》、四川的《盼红军》、广西的《有了红七军》、福建的《正月革命》等;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进行曲》《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歌颂纪念长征的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八路军军歌》等,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的铁血丹心、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解放战争时期产生的爱国革命歌曲《解放军老百姓是一家》《咱们的工人有力量》《翻身歌》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歌唱祖国》《谁不说俺家乡好》《祖国大地任我走》等表达了劳动先辈对祖国建设的炽爱与激情;改革开放时期《边疆泉水清又纯》《祝酒歌》;21世纪《在北京的金山上》《亲吻祖国》等大量作品,都能够作为思政课堂上永不过时的经典素材。
2.所选曲目适应学生的认知与审美水平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内涵丰富深远,学生在学习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还能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与历史知识,体会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感与民族精神,这些都为思政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红色音乐作品都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音乐素材,因为必须考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认知能力等因素,先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感情,愿意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例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首红色经典歌曲,这首作品旋律积极昂扬,朗朗上口,歌词也饱含对于国家的深情,歌曲结构也不复杂,易于学习掌握,并且适合独唱、合唱等各种演唱方式。诸如此种风格的歌曲,更加适合思政教育课堂。
3.注重所选曲目的听觉感染力
红色经典歌曲对于学生而言是否具有感染力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强烈情感感染力的红色音乐作品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2]。尤其是对于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而言,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那么就无谈对其内涵的理解,更达不到思政教育的预期目的。因此,基于课程自身的教学需要,在筛选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时,还应该选择具有充沛丰富情感的作品。例如《黄河大合唱》共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保卫黄河》等八个乐章,作品以黄河为背景,以独唱、合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和用丰富的艺术形象,歌颂祖国的美好河山、控诉鬼子惨无人道的暴行,讴歌中华儿女顽强抗争,将中华儿女誓死与敌人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每一首作品都能够调动欣赏者和演唱者的情绪,传递出来的精神让人为之振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育者可根据授课内容需求的情感导向来选择歌曲,例如蕴含着敢于拼搏、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的作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歌颂先进人物、先进事例的红色音乐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之所以能够将思政教育同红歌联系起来,就是因为红歌既具有思政教育的思想内涵,同时又具有强有力的情绪感染力。
4.注重所选曲目的价值观引领
红色歌曲在学生思想启发以及价值塑造等方面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书本教育无法比拟的。经典红色歌曲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其蕴含的崇高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音乐艺术的形式而渗入人心,在潜移默化中领会歌曲中的精神要义。因此,在筛选红色歌曲时,选择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品能够使思政课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也是选曲的一个关键点。
(二)课堂情境铺设
教学氛围的营造与情境的创设,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要提高红色歌曲欣赏与表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很有必要预先创设与红色歌曲内涵相适应的生动教学情境。实施路径可通过引入红色歌曲的文化背景、故事经历等素材,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引导性材料以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先铺设好情境,再引入内容,就能够真正使红色音乐作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媒介或载体。以歌曲《十送红军》为例,这首作品以红军长征临行前夕为背景,表达了根据地人民含泪送别红军的不舍之情。作品以词作者张士燮先生采访赤卫队队员、红军老战士和工农会代表的内容为素材填词,由朱正本先生谱曲。若以此歌曲为素材,可用歌曲创作历程中的故事作为情景铺设的材料,使学生对歌曲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将欣赏、学习歌曲的过程同时也能够成为对学生的一种思想价值熏陶和文化引领,无形中向学生渗透红色精神,使学生不仅更加透彻的理解课堂知识,又能够获得心灵上的启示。
(三)注重科学评价与总结
教学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检验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关注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进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红歌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点不能只局限在学生的作品表现上,而是要通过设置思想政治学习的考核指标,综合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学生是否理解了歌曲的思想内涵,学生是否通过歌曲获得了一些政治方面的良好觉悟,是否在欣赏与演唱歌曲后获得了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启示,这些都可以成为红色经典作品融入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3]。在科学评价基础上,还应对学生在活动中的作品情况进行总结,对于达到教育任务标准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有待提升的问题,教师也应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所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从而深化学生的价值认同,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
注释:
[1]
邢晓萌.中国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及发展历程[J].当代音乐,2020(01):15—17.
[2]王丛.论红色歌曲的传唱与历史价值研究[J].艺术评鉴,2021(19):52—54.
[3]王宇.高校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文化产业,2019(24):57—58.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