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刘文金是中国民乐界最具代表的作曲家之一,其音乐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族底蕴和强烈的时代烙印,始终引领着二胡艺术的潮流。《雪山魂塑》这部长征音画,是作曲家于2007年(长征胜利70周年)最终完稿的二胡协奏曲;同时,也是作曲家晚年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享有当代二胡艺术的“武曲”之称。本文笔者受民族音乐学方法论的启发,以该作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为切入点展开探究,深入认识“根植传统、求新求变”的音乐创作理念,继而反思当代音乐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雪山魂塑;二胡艺术;刘文金;民族性;时代性;融合
一、《雪山魂塑》的创作背景
“红军历史,艰辛寻道;英魂浩气,神圣所褒。”1934年10月,工农红军开启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书写了属于华夏民族的崛起史诗。“长征精神”跨越时代、跨越疆域、跨越国界,始终扎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
为歌颂和传承长征精神,作曲家刘文金于2006年4月将这部单乐章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雪山情怀》)献给伟大的长征将士们[1]。乐曲通过征途、雪山、战友、朝霞四个部分,重现了红军将士们英勇革命、艰难险阻的长征音画。此曲的问世不仅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歌颂,更是二胡艺术创作中,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融合的进一步探索。
二、《雪山魂塑》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民族性与时代性[2]的融合是从坚持“本真”到认同“前卫”后并将其内化成自身的过程,这一融合的实质往往是寻求新的和谐。《雪山魂塑》这部作品中的观念、手法、技法等无一不体现传统质朴与现代新颖的新和谐。
(一)红色题材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红色题材泛指作品内涵是弘扬民族伟大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雪山魂塑》探索性尝试了红色题材,讲述红军战士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往无前,爬雪山过草地,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从而歌颂红军将士誓死抵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顽强拼搏的坚定信念。这场伟大战役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其中所构筑的长征精神,也成为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所坚守的革命精神。
任何时代都具备特定的时代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刘文金于2011年发表的《音乐创作要坚持民族性 时代性 个性》一文中也集中探讨了:深入继承与有效借鉴的辩证关系;民族性、时代性、个性的综合等问题。[3]红军长征作为华夏崛起史上震天撼地的伟大壮举,只有将长征精神熔铸成时代精神,才能发挥其时代高度与深度的震撼力,[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该作品的内涵出发,作曲家在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特定的时间点,选取长征精神的魂,塑造新时代的颂歌,时刻激励着华夏儿女坚定理想信念、迎难而上。立足二胡艺术的发展,作曲家刘文金也为二胡艺术注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5],开拓出二胡艺术表现的新领域。
(二)民族调式与西洋大小调的融合
刘文金在《关于民乐创作中的进一步思考》中强调:“在任何形式与体裁的音乐创作中,融入(或者部分参照)西方近现代技法(或者某些理念)都是可行的[6]。”在本文探讨的这部作品中,作曲家便常常使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技法。例如,乐曲的第一部分【征途】。其曲式结构图如下[7]:
从整体调性上看,“征途”由西洋大小调的e小调开篇,在A部分末尾由e小调的属七和弦转入同主音的E大调。经过B部分的发展,同时运用E大调属七和弦的连接,将调性转回C部分的e小调。C为C部分的变化重复,利用模进手法增强乐曲张力的同时,将调性转入下属方向的A大调。最后又回到主调e小调的属和弦上,构成开放性终止。
除此之外,作曲家在西洋大小调的基础上加入了民族调式[8],从而践行民族性与时代性相融合的音乐创作理念。例如,开篇的第9小节后,旋律在e小调的基础上多次出现了变徵音(#c1),最终结束于羽音。【征途】部分一方面利用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变换,营造出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与前途的光明;另一方面,民族调式中变徵音和羽音的出现,也预示着民族战士终将发扬大无畏精神,取得伟大的胜利。
因此,这种民族调式与西洋大小调的融合,是多元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缩影。
(三)“歌唱性”与“交响性”的融合
1.民歌素材与复调式旋律
二胡是擅于歌唱的民族乐器之一。乐曲的【战友】【朝霞】部分作曲家都广泛运用到民歌素材。例如,【朝霞】部分以陕北革命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旋律声部的创作素材,配合G大调明亮的伴奏织体,暗示着陕北会师,长征取得最终的胜利。
除此之外,乐曲的【战友】部分,运用了支声复调的创作手法。调性选用明亮而又温暖的b B大调,旋律声部先以7次轻柔的拨弦,营造出静谧却悲痛的意境,抒发红军将士们对逝去战友的思念;伴奏声部则是以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主题发展而来的旋律化分解和弦,例如176小节后,伴奏Ⅰ声部中隐藏式地出现了“一送里个红军……”的主旋律,将跨音区的分解和弦与四十六的节奏音型相结合,渲染星星点点、如泣如诉的氛围;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又巧妙地以“二重唱”的方式,形成復调式旋律。
因此,作曲家运用民歌素材并结合西方复调的“立体化”思维,在充分发挥民族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的同时,借助“歌唱性”与“交响性”[9]的合二为一,完成“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交融。
2.作品体裁与推动性节奏
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一种外来的,且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体裁。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早的二胡协奏曲开始出现,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二胡演奏技法的成熟、乐器制作工艺的改良、乐队合奏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二胡艺术史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协奏热潮”。《雪山魂塑》这部二胡协奏曲紧跟时代的脚步,将其与华夏民族的审美意识联系起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借助协奏曲这一体裁最初的声乐属性,发挥二胡的“歌唱性”;同时借鉴西方标题音乐的形式,融入中国传统的多段体,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推动性的节奏和音型同样是该作品最具代表的旋律发展手法。以【征途】部分为例,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都频繁采用附点、三连音、前十六后三十二、前三十二后十六这些西方小军鼓所常用的节奏型,充分展现红军战士一往无前、奋勇前进的坚定形象。例如乐曲的38小节,旋律先是沿用固定音型上行模进的动机,后紧接着音阶的半音上行,刻画出将士们行军途中的英勇无畏;其次,伴奏声部也选用同样的节奏型,节拍重音的音响布局上选择低音区,好似大号、长号等铜管乐器的轰鸣,从而使两个声部浑然一体。这种旋律发展手法不仅平衡了二胡与钢琴的音色差异,更是在推动性的节奏中增强了声部间和谐、统一的融合感,使得乐曲的“交响性”进一步提升。
综上,该作品的体裁及推动性节奏,不论是从时间的纵向维度,还是内容的横向深度,都能展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交融。
(四)演奏技法与二胡表现力的融合
1.传统演奏技法
“三换”(“换弓、换弦、换把”)是二胡最基本的三项演奏技法。20世纪60年代,随着《三门峡畅想曲》《豫北叙事曲》等传统曲目的问世,二胡演奏开启了“快弓技法时代”。快速“三换”等传统演奏技法贯穿《雪山魂塑》全曲,通过二胡的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1)快速换弓
【征途】是气势强烈、音色饱满的乐章。例如,第18小节旋律声部E、D、C三个音的音阶下行快速换弓。动力性节奏型加上快速换弓的演奏技法所呈现出的饱满、有穿透力的声音,无疑将红军战士行动的敏捷以及英勇无畏的音乐形象呈现得淋漓尽致。
(2)快速换弦
【征途】部分同样也广泛使用快速换弦。例如,乐曲的第35小节。作曲家先是运用颤弓技法,在刻画出将士们风雪中砥砺前行的同时,凭借一个快弓重音,迅速将力度推向了高潮;并且,这一快弓重音紧接着反向快速换弦和力度上的骤减,好似暴风雪迎面扑来。
(3)快速换把
快速换把同样是该作品中举足轻重的传统演奏技法之一。例如,【征途】部分中的第20小节。第三拍的后半拍同时使用了附点、前十六后三十二的节奏音型和快速换把的演奏技法。借助二胡演奏中的“大跳”,展现将士们风雪中的一往无前。
当然,在本文探讨的这部作品中,笔者所列举的以上几种传统演奏技法,只是冰山一角。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二胡这一民族乐器在演奏技法革新历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的烙印。
2.现代演奏技法
(1)双弦噪音
二胡双弦噪音的演奏方法受小提琴“双弦奏法”的影响,右手将弓毛紧压内弦,弓杆摩擦外弦;同时左手上下有序滑动[10]。早在1913年西方未来主义思潮萌芽,噪音音乐便应运而生。从否定“噪音”崇尚“天籁”,到利用“冲突”发挥“音乐的感染力”,许多现代音乐中的表现手法,开始被中国作曲家所借鉴。
作曲家在155—173小节这一特定的时间长度内,选用双弦噪音配合钢琴伴奏的半音上(下)行,甚至伴奏声部选择肆意敲击任意音块的弹奏方式。透过这种极度不和谐的噪音,同样也是传统演奏技法所不常有的方式,使得听众眼前的暴风雪更为猛烈。
(2)快速换弦、快速换把的融合
为了避免二胡音域上的局限,作曲家开始尝试民族乐器的高难度演奏技巧,从而带给听众最具时代气息的听觉感受。例如【朝霞】结尾部分(232—241小节)。这一部分,速度极快且节拍频繁变换。先是左手在重音后迅速完成两个八度跨度内的上行换把,同时右手在重音后快速反向换弦。其次,仅在两小节内,左手完成八度的半音上行和下行,同时右手先后完成6次反向换弦和6次正向换弦。再次,旋律则运用模进的手法,要求演奏者左手下快速换把的同时,右手不断地快速反向换弦。作曲家正是利用高难度的演奏技法,弥补传统二胡音域不宽的局限,同时将激昂奔腾的音乐形象展现得酣畅淋漓。
(3)音色处理
揉弦是二胡演奏的“魂”。在传统二胡曲目中,大多运用“压揉”“抠揉”的揉弦演奏技法。直到刘天华尝试加入小提琴“滚揉”的技法,传统二胡相对局限的表现力得到很大的改善。
《雪山魂塑》中对“滚揉”技法的使用,不再局限于【雪山】【战友】这类抒情乐章。在激烈的征战场面中,“滚揉”也使音色更为饱满、结实,更有利于塑造将士们意气风发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许多当代二胡演奏家,在抒情性部分的“滚揉”演奏中,常叠加使用“迟到揉弦”。这些现代化的音色处理方式,在拓展二胡的表现力的同时,增强了乐曲的可听性。
综上,传统演奏技法与现代演奏技法的碰撞,是跨国界、跨民族、跨时代的产物。
三、《雪山魂塑》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探究反思
著名二胡演奏家蒋巽风,在“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上的发言中讲到:“每一首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继承、借鉴和创新。继承的是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借鉴的是姊妹艺术和外国音乐、移植音乐[11]。”从创作的层面来说,根植优秀传统艺术瑰宝是民族艺术创作的优势。从演奏的角度出发,了解作品中所运用的民族音乐元素,结合时代音乐的取向,是散发民族时代音乐光彩的必經之路。从美育的角度来说,把握传统作品、移植作品、现代原创作品中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交融,既能使学生们了解世界各地区音乐文化,同时又能建构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认同、中国音乐的文化自主体系。
音乐需要与时俱进。当我们在认同民族性与时代性融合的同时,也应当铭记哲学辩证思维所强调的“事物的两面性”。在音乐创作中,抛弃民族特色,过分西化;在音乐表演中,盲目追求炫技、丢失音乐性,终究成就不了一部“寓意深刻、旋律优美、久演不衰、百听不厌”的好作品。因此,传承与创新无论对于哪一时代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结 语
刘文金是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将传统音乐神韵发挥到极致的作曲家,其作品扎根民族、紧跟时代。就《雪山魂塑》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而言,可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进一步总结。
微观层面:将民族精神熔铸成新的时代精神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中观层面:中西调性结合、中国线性音乐思维与西方多声音乐思维结合、中西演奏技法结合等,是古今中外各种音乐手法在各民族音乐语言融合上的产物。
宏观层面:民族与时代的探讨是中国当代音乐“在继承中寻发展”的中心,是其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注释:
[1] 刘文金.关于《雪山魂塑》——献给长征将士的音画[J].音乐创作,2013(10):98.
[2] 王垠丹.刘文金对二胡音乐发展的贡献[J].中国音乐,2014(01):205—206.
[3] 刘文金.音乐创作要坚持民族性 时代性 个性[N].中国艺术报,2011-09-16.
[4] 刘再生.大海一样的深情——论刘文金音乐创作的原动力[J].人民音乐,2017(11):8.
[5] 段 言.从刘文金作品看二胡创作的时代性[J].艺术教育,2013(08):84.
[6] 刘文金.关于民乐创作的进一步思考[J].人民音乐,2004(11):15.
[7] 段 超.谈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中的音乐形象塑造[D].中央音乐学院,2012:07—08.
[8] 张筱爽.刘文金二胡作品上的继承与创新——以《长城随想》《雪山魂塑》为例[D].天津音乐学院,2019:13—15.
[9] 刘再生.根植传统 求新求变——听刘文金民族音乐作品音乐会有感[J].人民音乐,2006(05):07.
[10]张 超.试论刘文金《雪山魂塑》的艺术特色[D].天津音乐学院,2015:22.
[11]蒋巽风.百年二胡回顾与展望——在“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上的发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02):45.
[收稿日期]2021-12-07
[作者简介]陈雨微(1998— ),女,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厦门 361005)
(责任编辑:韩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