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轩
我的家乡,属巫山余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谷、险崖、峭壁、溶洞众多,而将这些景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恐怕地心谷应为之首了。
俗语说“南方无水不成景”,一条“石门河”贯穿地心谷。著名的巴蜀古盐道经过石门河,是古施南府进入四川的门户。石门河两岸,绝壁千仞,直插云霄。要将地心谷奇山异水尽收眼底,自然少不了栈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嘛。这栈道,虽不像课文《老山界》中只有一尺多宽,且安装了防护栅栏,但对于恐高的人来讲,也是一大挑战。栈道起于离地心谷风景区检票处约200米的隧洞,只是山腰,上方是高耸的峭壁,峭壁之上是与天相接的山峦。栈道沿峭壁盘旋而下,起点便是栈道的最高处。因此,只要是晴天,午前的陽光总能照在栈道上。离河垂直距离远,俯瞰石门河,犹如一根闪闪发光的飘动的银线。虽谷风习习,仍感到十分闷热。
绝壁上植被呈垂直分布,处于原始状态,其间有不少珍贵的品种。野花怒放,蝶舞蜂忙。鸟儿飞来飞去,或在枝头放歌。鸟语花香,诗情画意。可谓一步一景观,一步一惊喜。
走着走着,穿过一个洞穴,景象就瞬间变得不同。游览者可以听见河水在顽石中挣扎的咆哮声,两边的石壁上贴满了苔藓,泉水不时从谷顶滴下,十分清凉。石缝中生出几棵顽强的树来,由于见不到直射的阳光,叶片是墨绿色的。叶上不时滴下一颗白露,叶片随之摆动,像是如释重负、浑身轻松。
到了谷底,那种凉爽是夏天的人们最向往的。深吸一口气,总能闻到类似于大雨之后的味道,使人神清清爽。石门河在栈桥下奔涌,声响有如雷声一般,却不显得吵闹,带给人一种在音乐厅中听激昂的交响乐的感受。河中有各式的巨石,有爱心型的、有圆球型的……还有一个老龟状的石头立在河中,逆流而上,誓要与河水比个高下!
前方能看到金色的阳光,使在谷底受些凉的人们无比向往。光线被夹在前方的石壁中,还挂着些藤蔓,阳光从藤蔓间透过来,斑斑点点映在栈道上,河流变了奏,由激昂的交响乐转为悠扬的古乐,就像电影中的“雨林仙境”一样,走到尽头,海阔天空。
确实是这样,谷的尽头是一个小天坑,河流在此注成一个湖泊。阳光透下来映到湖面上,泛起点点荧光。湖面很浅,也很清澈,石沙的颜色都能看得很清楚,红的宝石、黄的金子、绿的翡翠……让人很难相信这里不是蓬莱仙境。河流注入的上方还有一座爬满藤蔓、苔藓等的石拱桥,更增添了点点诗意。游人均在此停住脚步,这可是我们家乡的美景啊!不用丝毫装饰,自然生成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出了“天坑”,便可看见建始与巴东的分界线野三河,石门河就注入野三河中。天地一下子变得广阔起来,人人都好像从仙境中又返回到人间,无不在回味地心谷内的景色,然后,带着几分自得,争相把拍到的美景、感悟,发着“朋友圈”。
家乡的美景还有许多,地心谷只不过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罢了。其实,只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去欣赏,家乡的哪一处不是美景呢?
一学就会:
文章按游踪的顺序,叙所至,描美景,道感悟,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小作者观察细致,体验深切,调动感官多角度描写,既有全景式的描绘,又有镜头般的特写,景物特点突出,画面生动,情趣盎然。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编辑 王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