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年军
《那一刻,我长大了》唤起了作者方晨骁的悲情回忆。文章写的是两次回乡下看奶奶的情景,没有什么具体情节,倒是一些细节让事件变得生动鲜活。
凸现这些细节的方法,一是虚写给人想象的空间。例如开篇写以前回乡看奶奶,奶奶常常坐在石凳上,当“我”再次回到乡下,奶奶已坐在了轮椅里,“泥地里被压出了许多深陷的车辙”(原文还写道,“看来奶奶一大早就做好了迎接我们的准备”,这就多余了,删去为好,让读者有更多想象的空间),由此从侧面描写了奶奶在那里不停地守望我们到来的情景。这一虚写,带给读者最精彩的空间想象,它烘托出事件的典型性以及奶奶的个性特征。
二是细节刻画触碰我们柔软的内心。例如结尾部分,文章进入细节刻画,与前述侧面描写即奶奶的守望达成情感勾连——“我”推着轮椅让奶奶到外面走走,试图“让温暖的阳光拥抱奶奶干瘪的身体”。请注意“干瘪的身体”二字,它如针尖扎进我们内心的敏锐地带,于是,作者沉睡在心底里的情感,如汹涌的潮水倏然奔放出来。此刻,阳光俨然已化为生命个体,化为“我”的身心,承担起温润奶奶灵魂与躯壳的重任。或许,奶奶的生命意识不仅追随着“我”,还像阳光拥抱她一样也拥抱着“我”。而“我”在自己的意念中,业已化為温暖的阳光。
这一温情澎湃的感悟,与文题遥相呼应,人物与事件的典型性也即刻化为一股暖流,涌进我们的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