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国锋 冯创志
2022年9月23日下午,一辆轿车突然驶进恩平市横陂镇史馆门前。车刚停下,走出一位年近八旬的长者,人们定睛一看,原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任横陂公社党委书记,后任惠州市委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的谭璋球老书记。“谭书记回来了”,正在镇值班的横陂镇副镇长陈明雅速赶到史馆,陪同突然造访的谭老书记进入史馆参观。
谭璋球用一口标准的横陂话和大家打着招呼。
橫陂话是一种恩平比较特别的方言,就算是恩平本地人也往往听得不是很明白,但身为新会人的谭老书记竟然能用一口流利的横陂话和大家聊天,一下子拉近了与众人的距离。人们知道,这是因为谭老在横陂任职的岁月里,经常走到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深入交流,日积月累,他记下了恩平独一无二的横陂话。
谭璋球在1981年4月至1983年7月任横陂公社任党委书记,也是恩平改革开放初第一位任公社党委书记的大学生。
进入镇史馆,谭老看得很认真,从史馆的“历史横陂”起,到“红色横陂”,到“奋斗横陂”,再到“奋发横陂”,四大板块逐一细看,不时询问,津津有味。
横东村委书记钟幸存向老书记介绍说,为传承横陂历史、留住美丽乡愁,横陂镇以“铭记历史、留住乡愁”为目标、“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主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来指导工作的开展,请来了三位恩平市文史专家相助。同时发动人民群众逾百人提供史料和实物,市委书记黎沛荣等领导也先后到史馆调研指导,“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仅用四个月,横陂镇史馆就大功告成。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恩平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报告指出,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匠心独运打造具有本地特色、辨识度高的镇域文化符号,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馆。一座镇史馆就是一部村庄奋斗史,这里承载着记忆,也凝聚着乡愁;镇史馆是凸显乡村文化、留住乡村记忆的文化地标,也是村民情感认同与共鸣的窗口载体,更是倡导乡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横陂镇成立了由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各村(社区)干部组成的专门机构,邀请了退休老领导、熟悉历史的“横陂通”专家、本地作家作为顾问团,为横陂镇史馆建设筑牢人才基础。始终把挖掘红色革命、文化传统、滨海元素潜力资源摆在镇史馆建设的首位,工作小组联合顾问团走村入户查询史料、走访乡居、收集物件,先后到洞心村、大亨村、蓝田村等地了解昔日洞心古祠堂红色根据地、大亨粤剧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蓝田古炮楼历史印记等历史文化,致力于在时光长廊还原横陂镇历史中的人、物、事、景和记忆,更好将横陂镇的历史、村民的记忆和渊源的文化在史馆中留存,切实为横陂镇人民留住乡愁乡情。
一踏入横陂镇史馆,“镇史村史看人间正道,社情民情现一代风骚”这副对联便映入眼帘,短短十八个字道尽了横陂镇史馆建设的深远意义。顺着镇史馆的楼梯而上,“扒龙舟冲破重重波浪”“粤剧美人谱”“横陂百家姓”等横陂特色墙绘格外引人注目。走进镇史馆,“历史横陂”“红色横陂”“奋斗横陂”“奋发横陂”四大板块通过文字叙述、图物展示、音像渲染等形式,生动地展示横陂镇的村居起源、沧桑历史、发展轨迹、建设成果。从横陂百家姓和流传千年而成的横陂话,到沿海而居的发展脉络,再到历经红色革命风雨洗礼的横陂,最后到新征程新横陂……横陂镇史馆犹如一本厚重的史书,在静默伫立中记录着横陂的历史沿革、民风民俗、名人志士、红色故事等文化,成为一个别具乡情气息、滨海元素的镇史馆。
据了解,当地坚持把横陂镇史馆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并与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体化规划建设。镇史馆邀请了熟悉村史党史的村委干部、“五老”人员、党员群众等充当讲解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当地历史党史故事,确保讲活历史、讲出感情、讲出干劲,让群众全方位了解横陂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巨变,培养和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美好情感,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镇史馆建设中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充分发挥镇史馆红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分批组织镇村干部参观学习,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同时将持续开展党员红色教育、党员培训、“三会一课”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切实将镇史馆打造成全镇党建示范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