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安徽人,你一定知道黄山的大名吧?大自然塑造(sùzào)出了黄山无与伦比的奇景,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就发生在黄山上。
1000多年前的一天,黄山所在山谷间刮起了徐徐的风。一颗青松种子抓住机会,乘着风飞向远方。它期待找到一处土壤(tǔrǎng)肥沃(féiwò)的新家,在那里生根发芽。
当小松子准备降落时,意外却发生了——风打了个哈欠,把它直直吹向了山壁。它头晕目眩(tóuyūnmùxuàn),一头栽(zāi)进了石缝(shífèng)里。
等它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正躺在光秃秃(guāngtūtū)的山壁上。这里没有土,没有水,空间也小得可怜。小松子的梦想还能实现吗?
虽然新家有点寒酸,但小松子并不在意。饿了,它用根分泌(fēnmì)酸性物质,溶解(róngjiě)岩石,获取养分;渴了,山间的云雾、甘甜的雨水,都会来滋润(zīrùn)它。
如今,当年的小松子,已经成长为“国宝”——迎客松。迎客松树高10.2米,树围2.16米,巨大的“臂膀(bìbǎng)”伸展开来,欢迎着每一位登高望远的来客。
千年来,它虽然扎根绝壁,但却不知不觉声名远扬,还去过很多地方。
它去过画上。1959年,安徽给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送去了一幅铁画《迎客松》。周恩来总理看到画,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太好了,这不正是中国人民坚韧不拔(jiānrènbùbá)、热情好客的象征(xiàngzhēng)吗?
它走入盛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由迎客松、徽派建筑装点的“美好安徽”彩车,缓缓驶(shǐ)过天安门广场。
它飞过云端。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烟花在鸟巢(niǎocháo)上空画出一棵巨大的“迎客松”,欢迎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宾客。
它还跳上了舌尖。迎客松曲奇,迎客松雪糕,迎客松棒棒糖……你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迎客松”啦。
算起来,迎客松相当于一位超级老爷爷了!看着它生机勃勃(shēngjībóbó)的样子,很多人十分好奇——它的长寿秘诀(mìjué)是啥?
甚至有人脑洞大开,怀疑(huáiyí)它是一棵制作逼真的假松树!
事实上,这一黄山奇景,离不开一群人的默默付出。
在“迎客松义警队”,有一群忠实的“树保镖(bǎobiāo)”。1981年,黄山风景区确立了守松人制度。2011年,胡晓春接过望远镜和放大镜,正式成为第19任“树保镖”,24小时守护迎客松。
“树保镖”要对迎客松进行全面细致的守护——
岩石中养分太少,让迎客松天生营养不良;
高处的强紫外线照射,导致它生长缓慢,个头不高;
天气好的时候,四周猴子、松鼠上蹦下跳,鸟儿、虫儿随时光临;
天气不好的时候,山风使劲摇晃树干,沉重的积雪能压倒树冠……
“树保镖”在松树旁忙碌,一刻也不敢松懈(sōngxiè)——
山顶上、松树旁,一间又矮又小的屋子,是他的工作室;
他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每隔2小时检查、测量、记录一次,像个“山大王(dài wang)”;
台风来袭(xí),他给树拉上钢丝绳,抱着树干,3天2夜不敢合眼;
暴雪降临,他踩着积雪,从山下扛(káng)来毛竹,支撑起所有枝干;
小到松针,大到树皮,每天他都会量一量、测一测、数一数,12年来,光是《迎客松日记》就记录了70多本!
松针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松枝冬芽生长,松花盛放。
看著像亲人一样的迎客松,像家一样的黄山,一股幸福感涌(yǒng)上了胡晓春的心头。他激动(jīdòng)地提起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没想到,他收到了珍贵的回信!习爷爷夸赞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胡晓春被授予(shòuyǔ)过很多荣誉(róngyù)——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但最让他骄傲(jiāo ào)的,还是“守松人”。
我们爱迎客松,更爱它身上自强、拼搏(pīnbó)、奉献(fèngxiàn)的中国精神。这份精神力量,不仅滋养(zīyǎng)了迎客松,更激励(jīlì)着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