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胃息肉的病例特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2022-04-29 09:08陈林晖王海鹏
当代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质子泵炎症性螺杆菌

陈林晖,王海鹏

(1.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 扬州 225000;2.扬州市苏北医院北区分院/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扬州 225000)

胃息肉常起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是一种局限性隆起性病变,突向胃腔生长。胃息肉病理类型包括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等。近年来,胃息肉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且病理类型组成也逐渐发生变化。胃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吸烟、胆汁反流、菌群失调等。其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息肉关系密切[1]。胃息肉的癌变率是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7 倍[2]。老年人作为胃癌的高发人群,更应重视胃息肉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6 年1 月至2018 年6月收治的390 例老年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胃息肉的病理特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6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收治的390 例老年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4例,女256例;年龄60~84岁,平均(66.7±1.3)岁。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年龄≥60岁;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胃息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行Hp检测前至少4周内未予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排除标准:胃息肉病及有胃恶性肿瘤病史;有炎症性肠病病史;曾行胃部手术治疗。

1.2 方法 内镜下摘除的所有胃息肉标本均由HE染色或免疫组化染色判定其组织病理类型。Hp检测结果均来自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判断有无Hp感染。

1.3 观察指标 分析老年胃息肉内镜下特点及Hp感染与息肉病理类型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与(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胃息肉内镜下特点 老年胃息肉的发生部位最多的是胃窦和胃体,分别为109例和108例;其次为胃底131例,贲门27例,胃角15例。从病理分型来看,增生性息肉最多,达177例,胃底腺息肉次之,共157例,炎症性息肉43例,腺瘤性息肉13例,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和部位的关系(n)

2.2 Hp 感染与息肉病理类型的关系 Hp 阳性者132 例,总感染率33.85%。其中增生性息肉80 例(60.61%),胃底腺息肉33 例(25.00%),炎症性息肉17例(12.88%),腺瘤性息肉2例(1.52%)。胃底腺息肉与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28、6.172,P均<0.05),见表2。

表2 Hp感染与胃息肉部位、病理类型的关系(n)

3 讨论

胃息肉患者症状隐匿,较少伴随典型的消化道症状。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胃息肉的检出率逐步提升。有研究[3]显示,近年来,胃息肉的检出率从0.5%增加至9.6%。近15 年,我国胃息肉检出率约4.2%,且>60岁老年人胃息肉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6.39%vs.4.2%)[4]。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胃息肉患者男女比例为1∶1.9,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与男性患者Hp 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相关资料[5]显示,我国男性胃恶性肿瘤患者是女性的1.5~2.5 倍,提示胃息肉向胃癌的演变过程中,有其他因素参与,如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合并上述高危因素的老年男性胃息肉患者,应建议密切关注并随访其病理结果。

本研究中,增生性息肉占比最高,且Hp 阳性率最高,和以往研究[6]相似。增生性息肉是由于胃小凹细胞的过度增殖及凋亡引起,其中2%~6%可发展为腺瘤[7]。本研究结果显示,Hp 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息肉类型、息肉部位相关,其中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胃底腺息肉(P<0.05),提示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与Hp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不仅会通过炎症介质刺激增生性息肉的发展,且与Wnt 拮抗剂基因的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和高甲基化状态相关,这些基因可能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8]。因此,对于>5 mm的增生性息肉,特别是合并Hp感染的患者,建议予以根治性治疗[9]。

自2000 年以来,增生性息肉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胃底腺息肉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墨西哥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自1980至2016年,胃息肉患病率逐渐增加,且胃底腺息肉相对患病率较增生性息肉显著升高(3.29%vs.0.97%)。本研究中,胃底腺息肉比例达40.25%,提示老年患者中,胃息肉的病理类型正发生变化,胃底腺息肉发病率增加,增生性息肉逐渐减少。这可能与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治疗、胃泌素分泌增加有关[10-11]。有研究[12]发现,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者,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长时间使用PPIs可能会导致壁细胞增生,腺腔阻塞和囊性扩张。若使用PPIs>12个月,不仅会增加胃底腺息肉的患病风险[13],还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肾病、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14-15]。因此,对于合并多种基础病的老年患者,临床医师需谨慎使用PPIs,防止滥用及长期使用。有研究对胃底腺息肉患者进行长达14年的追踪,发现其恶变的发生率较低[16]。但多项研究[17-18]显示,胃底腺息肉患者罹患结直肠腺瘤及结肠癌的风险增高,且年龄越大,其相关性越显著。因此,对于老年胃底腺息肉患者,临床医师需提高警惕,建议同时行肠镜筛查,以尽早发现肠道病变并进行相关治疗,从而降低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老年女性胃息肉患者多于男性,胃息肉主要位于胃体、胃底、胃窦,胃底腺息肉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且其Hp 阳性率低于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

猜你喜欢
质子泵炎症性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质子泵抑制剂增加病毒性肠胃炎风险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