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办好“微实事”全心全意服务“大民生”
—— 佛山市三水区人大常委会探索“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纪事

2022-04-29 07:25植小红
人民之声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事人大常委会民生

/ 图 覃 剑 植小红

安装路灯、安全饮水、添置公共康体设施……自2014年佛山市三水区人大常委会牵头推行“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创新改革以来,三水区共投入近3亿多元,促成千件“暖心事”,用一件件办好的“微实事”,全心全意服务“大民生”。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2014年,三水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通过深入群众调查了解到,在各镇(街)一些只需投入10万、8万,甚至1万、几千元的“民生微实事”,向所在行政区域有关部门反映后,受理时间长、申请资金难、办事流程慢,有些问题甚至出现“久拖不办”的现象,久而久之,成为了百姓心中的“烦心事、揪心事”。

“村口路灯坏了无人问,向有关部门反映无音讯”“自来水管爆裂漏水,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 三水区的人大代表在进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来访中深有体会,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个别民生项目实施需要经过一系列繁冗程序,从前期收集意见、分析研究、确定方案后再申请预算、立项审批,最后拨款实施,少则等两、三个月,长则要等下一年度编制入财政预算方可实施。

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不能拖,对于这些民生“小事”,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否则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014年6月,这些“久拖未解”的民生项目引起了三水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场由三水区人大常委会牵头的“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正式应运而生。

“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突出一个“微”字,从微实事着手,从细微处突破,明确“民生微实事”项目为百姓关注度高、受益面广、单个项目资金量少,且群众热切盼望解决的惠民小项目,其中民生项目单项不超过30万元。

三水区“民生微实事”实行“村收─镇选─区评审”的联动模式。为了保证项目评审过程的公平合理,“民生微实事”立办制还采取“项目评审票决机制”的方式,通过现场PPT展示、演讲等模式,全方位展示项目的受益面、紧迫性等,再由“两代表一委员”现场投票表决,对入选项目区、镇(街)给予财政资金扶持。

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立办制改革目的是破解服务流程慢与群众需求急之间的矛盾,简化事前繁琐程序,抓好事中全面管理,强化事后严格监督,快速有效地把民生实事办好。此外,三水区明确要求,对列入“民生微实事”的项目,从收集意见到具体实施(或答复)一般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一起办”

“民生微实事”项目一经确定,镇(街)必须按时间节点推动落实,对未获得“民生微实事”立办制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则需由镇(街)激发市场活力解决。那么,当“民生微实事”项目出现“遍地开花”时,而政府的资金又不够,这又如何破解难题呢?

“大家的事,就该由大家商量一起办。”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立办制关键通过优化激励扶持机制,撬动社会资源,激发镇(街)的积极性,形成社会与政府共同参与民生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为此,三水区在进一步简化立办制的立项程序基础上,撬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一方面,三水区成立由基层人大代表和媒体记者等组成的评审团对项目进行评审,其中质量高、效果好的项目将优先获得专项资金扶持;而群众自筹资金和社会投入资金的项目,将优先获得政策激励扶持。

另一方面,三水区通过简易立项招标等程序,实现10个工作日内定案、快速办理和限时办结,给予镇(街)更多自主权。诸如换路灯、添置健身器材的民生小事,再也不用经过调研、讨论、申请、立项、审批等一系列繁冗程序,即可实现急事快办的目标。

数据显示,2014年8月,第一批申报项目,群众和社会筹集资金占总投资不足10%,12月第二批申报项目,比例上升到21%;2015年实施的4批项目,群众和社会筹集资金已超过1/3;2016年后实施的民生微实事立办制项目,社会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均保持在较高的比例。

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区、镇(街)投向“民生微实事”立办制的财政资金,均实行“竞争性”“激励性”分配,重点投向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群众自筹资金比例大的项目,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区级资金撬动镇级资金,财政资金激活社会资金,发挥了“杠杆作用”,起到了激励的效果。

从“服务我”转变到“我服务”

“‘程序简、周期短、见效快!’是‘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工作的亮点。”这是南山镇东和社区居民李叔对“民生微实事”立办制的评价。南山镇东和社区多条边远山村曾苦恼于安全用水问题,被纳入“民生微实事”项目后,在短时间内迅速筹到了30多万元,解决了2000多名村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基层治理涉及的利益复杂,群众诉求多样,只有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坚定支持和广泛参与。三水区党委、政府强化“家园意识”,引导基层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服务我”转变到“我服务”。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完成项目共1 700多项,投入资金3亿多元。其中,1 300多项获得区级专项资金扶持1.7亿元,社会捐赠和群众自筹资金8 000多万元,使一大批久拖未解、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从“1.0”版进阶到“2.0”版

当前,佛山正在如火如荼推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三水区成为了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而“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恰恰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也从原来“1.0”版进阶到“2.0”版。由原来的突出重点解决农村的道路硬底化工程到乡村路灯照明工程,从农村安全护栏工程到乡村文化活动设施提升项目,从村居居住环境改善工程到党群建设工程等项目,“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呈现出项目覆盖面更广、确定入围项目更宽、建设速度更快、群众参与更广、审批流程更简单、监管程序更规范的趋势,成为实施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

区人大代表、白坭镇富景社区党委书记陈伟标介绍说,“富景社区通过借力‘民生微实事’,完成了一批又一批优化生活环境、保障群众安全、解决人民出行和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的民生工程。社区里全国闻名的‘网红村’──中社村就是通过‘民生微实事’找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在2020年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富景社区荣获“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镇奖”。

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三水紧抓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契机,将“民生微实事”纳入全面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大路径”之一,打造“民生微实事”2.0版本,

出台《进一步深化“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工作方案》,建立完善“惠从党来”工作机制,有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威信。把实施“民生微实事”立办制项目纳入村组两级重大项目实施,由党组织牵头落实好“民生微实事”项目的申报、实施、监督等工作。通过乡村振兴资金和项目下沉赋能,村干部办事更有资源、更有底气,村民对基层党组织评价不断提升。

“民生微实事”立办制不仅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而且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陈伟标说,“以前资金有限,乡村振兴难推动,许多难题也无法解决,村里提出改善村居环境,村民也不太支持。推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以后,各村争取到不少扶持资金,解决了村里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如今社区干部在村民心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党群关系越来越密切。

保安高家村面前塘护栏及硬底化建设工程建设前后对比图

四合把岗南联新村村前道路硬底化建设工程建设前后对比图

猜你喜欢
实事人大常委会民生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1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思考
实事围绕民生干 代表票决说了算
材料不能“美颜”——应当着笔干实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2017年度《山东人大工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