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城市背景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以赣州为例

2022-04-29 06:40籍明明许菱李媛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赣州市赣州物流业

籍明明、许菱、李媛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0 引言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且与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大城市。2017 年12 月江西省出台《关于支持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配合21 项具体工作举措为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辐射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 研究背景

1.1 政策背景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将物流业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提出了“着力建设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指出流通节点城市经济规模和商品流通量较大,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汇集,具有较强集聚、辐射等功能,在流通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的城市。《关于做好2019 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共有23 个物流枢纽入选2019 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从国家战略层面把赣州定位为赣州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开启了建设商贸服务型物流发展新篇章,为赣州融入现代国家物流体系节点城市指明了发展路径。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业是畅通流通体系和强化现代产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保障。加快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推动赣州建设革命老区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1.2 发展基础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十纵十横”(“十纵十横”是中国国家规划的综合运输大通道。贯通上海至瑞丽等运输通道,向东向西延伸西北北部等运输通道,将沿江运输通道由成都西延至日喀则。推进北京至昆明、北京至港澳台、烟台至重庆、二连浩特至湛江、额济纳至广州等纵向新通道建设,沟通华北、西北至西南、华南等地区;推进福州至银川、厦门至喀什、汕头至昆明、绥芬河至满洲里等横向新通道建设,沟通西北、西南至华东地区,强化进出疆、出入藏通道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实施重点通道连通工程和延伸工程,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通道建设。2020 年12 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研究制定2021—2025 年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整合优化存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作体系,系统性降低全程运输、仓储等物流成本。

近年来江西省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668171 亿元,年均增长77%;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0 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络里程达到221 万公里,位居全国第9 位。全省形成了“一核、三极、多中心”[“一核”(南昌一九江国际性门户枢纽),“三极”(赣州、上饶、赣西组团全国性综合枢纽),“多中心”(一批区域性以及县级综合枢纽)]的全省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赣州市于2019 年9 月被定为首批商贸物流枢纽城市。2020 年,赣州市社会物流总额达6100 亿元,年均增长2.9%,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下降至13.7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达到153 亿元,年均增长9.7%,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323.80 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1.8%。赣州市物流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区域性物流枢纽建设、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部署,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组织效率不断提升,物流市场规模显著扩大,社会物流总额大幅增加,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稳步下降,快递市场规模,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均居全省前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高速铁路及高速公路营业总里程持续增长、赣州黄金机场实现优化扩容,“三纵三横六连”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物流仓储面积平稳增长,物流园区规模持续增长,物流服务网络加快构建。

2 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过程中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业结构短板仍然存在

技术创新及应用力度不够,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匹配度不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增加了实现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难度。物流成本占比过高。2020 年,赣州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依然偏高,达13.79%,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下。赣州市物流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创新及应用力度不够,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依然低下。

2.2 物流业与各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赣州市物流业与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融合在广度和深度还处于比较闲散的过程。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匹配度不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增加了实现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难度。物流体系专业化程度不高、集约化程度低。赣州市物流需求市场专业化细分不明显,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虽初步建立,但行业的小、散等情况依然突出。物流企业中90%是中小企业,企业主体“小”、市场运力“乱”、资源设施“散”等问题突出,不利于建设完善的物流监管平台与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

2.3 信息化、标准化、绿色化程度不高

目前,赣州已建设完工的6 个物流信息平台均为促进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商业应用平台,缺失公共信息分享的公共功能;物流各环节标准化较低,对物流相关标准执行全流程率不高;绿色仓库比例、新能源车辆比例尚待提高,绿色包装及回收体系建设尚在起步期。

3 赣州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物流发展质量偏低的成因

3.1 物流技术创新不足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在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中技术创新带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中作用不可忽视,但赣州由于其本身经济发展基础及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物流业中的技术创新仍显乏力。电子商务中由于赣南未建立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则出现了物流管理水平低、现代物流业发展程度欠缺的实际问题。同时道路及通信网络覆盖面不足,通信设备弱使得市场信息无法顺畅地传递到生产者,信息共享网络不健全,难以及时收集、传递,导致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

3.2 物流产业集聚性较差

赣州整体地域广阔,各县市区抵达海关的距离远近不一,通关覆盖地域密度大,服务与效率跟其他地方有一定的差距。赣州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分散,很难形成完善的运输体系,不利于整合物流资源和协调发展,造成经营企业之间缺乏合作,难以形成物流企业的规模效应。同时物流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较低。大宗货物不多,赣州市货车空载率高,运输平均时速小于五十公里。运输条件处于建设阶段,还没有打造成辐射范围广、运转高效快速的立体交通运输系统。运输机械化设备较差,仓储场地大多为老旧建筑,并且缺乏现代物流所需的信息网络体系。

3.3 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商品附加值不高

赣州市产业比重中的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比重严重失调,农业比重过高,而第二产业中仍以传统工业为主,使得产品大多为农产品、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4 省域副中心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基于赣州市位于赣粤闽湘四省交界城市的地理基础条件,有序推进赣州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赣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运输通道网络布局。推动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统筹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强化赣州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大通道的外循环。加快赣州市水路港口货运码头建设,提升港口码头泊位的专业化水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运输协调机制,制定应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构建公铁水空立体化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完善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布局,建设多种应急需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实现应急物资高效送达。优化应急物流专项扶持政策,构建应急物流网络,培育壮大一批社会化专业化应急储备和物流服务主体。

4.2 升级改造物流技术与装备

不断提升改造物流业规范化水平,联动包装、运输、装卸、储存、信息化、流通加工等功能作业环节,制定物流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规范货运车型标准化,加大不合规车辆运输车更新淘汰力度,实现物流资源整合、降低物流成本,对运输和仓储领域装备标准化提出要求。积极开展物流标准推广应用。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开展物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探索建立物流领域碳排放监测体系。积极倡导物流行业节能减排,加强物流领域节能减排技术装备的研究和应用,促进物流技术装备的绿色化。大力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发挥物流业在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上的重要作用,促进物流业的降本增效。

4.3 提升物流运作能力,培育壮大物流主体

物流的运作涉及交通运输、物资流通、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在物流运作的过程中应按物流活动规律来进行组织和管理。注重物流在各环节方面衔接,改善和提高物资的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的工作效率有关方面。打造物流企业专业化品牌,瞄准快递配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细分领域,鼓励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专业物流标杆企业。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市场主体。聚焦电商物流、网络货运、供应链物流、多式联运等领域,推动强化物流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资源整合,培育一批物流领军企业和多式联运物流综合服务商。

4.4 加强各产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

积极打造物流与农业协同发展、满足新消费升级的产业协同联动模式,强化物流业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根据赣州市“1+5+N”总体工业布局,布局建设与空港、陆港、高铁衔接配合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鼓励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公共外仓,增加专业物流服务设施与服务能力供给。鼓励物流企业深入制造业供应、生产和销售链条,借助流程再造和延伸服务,为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面向国际国内贸易和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加快口岸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通关一体化和商贸便利化。推进赣州国际陆港指定口岸设施等商贸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商贸物流服务能力。鼓励物流企业与商贸企业加强合作,共建物流信息平台,对接业务流程,提高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加快发展邮政快递业务,鼓励企业“沉下去、走出去”,不断完善商贸转运和末端配送网络。发展冷链物流电商业务,培育“冷链仓储—电商—冷链配送”融合产业链。深化融合网络货运平台与物流业协同,推动货运物流平台健康有序发展,引导物流行业从分离走向连接、从无序走向集约,促使网络货运行业数字化发展。深化融合金融业与物流业发展,借助资本力量实现物流结构性重组,形成由标杆物流企业领军、大中小企业合理组合、具有不同功能的物流集群。

4.5 加强物流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

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加快全市物流业发展,积极构建和完善赣州市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在保障企业运营安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物流企业准入制度,形成物流行业负面清单制,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支持物流行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深度开展企业、行业协会的教育培训及公共服务。

4.6 实现物流业向供应链转型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加快物流业向供应链转型,围绕物流产业质量和效率提高,全面整合资源,实现物流供应链全链条、全过程的高效协同,加快实现物流业供应链目标的转型发展,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努力建成绿色环保、信息畅通、便捷高效、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将现代组织和管理方式与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拓展供应链管理领域服务范围,对资源进行有效资源整合,优化运作成本,实现社会一体化协作经营,提升物流业集约化水平。

5 结语

高质量物流业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础,是加快商品流通的有效途径,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物流技术与装备、加强物流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物流业的高质量建设。

猜你喜欢
赣州市赣州物流业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赣州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赣州市户外拓展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赣州解放十周年纪念碑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探讨
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