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鑫
沿着威海环翠区海滨的海上公园旁的华夏路向西走一个路口,会有褐色路牌标示着“韩乐坊”的字样,提示游客到达了这个叫作韩乐坊的旅游景点。然而,这片坐落着都市高楼的区域看起来并不像典型的“景点”。对于大部分来到威海的旅行者来说,韩乐坊是一个韩国美食和韩国商品密度超高的乐园,但是如果可以好好观察韩乐坊,你就会发现诸如丽水门、庆会楼、浮石寺善妙阁等充满韩国传统风情的建筑。事实上,韩乐坊是中国第一家韩文化主题商业公园,也是国家级旅游景区。
威海是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不到50分钟的飞机航程令这里和韩国产生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感情。即使走出韩乐坊,你也能在整個威海的各种公共设施、店铺招牌上看到韩文,而米肠汤饭、石锅炖牛排、菜包肉等在其他城市不算大众的韩国料理在威海也随处可见。
由距韩乐坊不远的海上公园开始,向北至海伢广场是威海市区海岸线中最东边的一段,也是这段海岸线中最具有当代生活气息的部分。海上公园、悦海公园、威海公园三个海滨城市公园相连,组成了面向大海的绿带。在悦海公园,你还可以看到山东沿海地区的传统生态民居海草屋以更具当代设计感的形态出现在公园的灌木间;而海滨中路西侧是近年拔地而起的商业楼盘。这段海岸线有着标准的当代城市风格,马路宽阔、绿化精致、卫生整洁,有被充分开发的城市公共空间;位于海滨中路西侧的三幢公共建筑——威海大剧院、威海国际展览中心、威海市博物馆是海岸线规模最大、最醒目的地标建筑,代表着属于当下威海的城市建设成就。在刚刚陆续有业主入住的新小区楼下,一家叫作“福满满糕点烘焙”的社区烘焙店已经成为旅行者和当地居民口耳相传的口碑店。在晴朗的春日,外带一杯美式、一份司康,骑着电动车在海滨路穿梭,你就能获得满满的韩剧都市生活镜头感。
这种十分具有当代性的城市生活环境实际上一直蕴含在威海的城市气质中。位于相连接的三个公园中最北的威海公园所在区域,在威海历史中作为公园的由来已久:从20世纪初开始,这片区域就兴建了简单的公园,而公园在20世纪30年代又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威海公园”也是在此时得名的;抗日战争时期,公园被炸毁,现在游人看到的是2000年动工新建的威海公园。人类对美好景色和生活的向往古已有之,而威海是一块蓝色的画布,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长的居民以自己的审美趣味创造着他们的理想生活图景。
海滨北路的威海港公园西侧矗立着一座不起眼的白色石塔,掩映在四周种植的苍松翠柏之中。白色大理石磨光制作的塔身上用金色魏书字体,以阴刻工艺写着“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几个大字。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塔已经不是原建筑,而是复制品:原塔于1932年建成,之后接连在战争中被损坏,无法修复,这座塔是1980年在原址西移10米的位置重建的。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承载着过往,也见证了威海从海上军事基地逐渐成为充满人情味的宜居海滨城市的变迁。沿着威海公园向北,经过1999年建成、造型充满几何趣味的抱海大酒店,可以看到东北边的海面上的一座岛屿。这座和收回威海卫纪念塔隔海相望的岛屿被称作“刘公岛”,在威海的军事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中国的高尔夫运动起源于威海刘公岛: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1902年在刘公岛上建成,现在岛上中国高尔夫博物馆的室外遗址按原样进行了修复。想象一下,在这座面朝大海、风景壮丽开阔的岛上挥杆击球,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
我们在威海骑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海边、路上偶尔有散步的居民。保持着适宜尺度、密度的红色楼顶居民楼整齐地排列在街边,令人回忆起儿时不可复得的简单快乐的生活。我们经过这里的时候,临近放学时间,家长们三三两两站在校门口等着接孩子。午后金黄色的日光柔和温暖,街道的景色仿佛油画般凝固,就像这里的时间一样。
由海滨北路向东行进,经过育华路、东山路、环海路,直到半月湾,是威海这座温馨海滨小城气息最浓厚的一段海岸线。街道间遍布20世纪80年代到千禧年风格各异的有趣建筑,橙红色房顶的居民楼沿着山势一同起伏,和山间的黛绿形成鲜明对比;天气好的时候,在东山的环海路上向南望,可以遍览威海东侧的海岸线。在东山路骑行,你会发现这里集中坐落着几家老牌国有酒店 —— 东山宾馆(1980年开业,威海“国宾馆”)、白云宾馆(1995年开业)、海都大酒店(1996年开业)、威海电子宾馆(2004年开业)、海景花园大酒店(2000年开业)、威海宾馆(1997年开业)。东山拥有幽静的自然环境,却与环翠市区毗邻,具有十足的“隐于市”的气质,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比较早形成规模的度假胜地。回溯威海的历史,其实东山作为度假区的历史由来已久,众多外商也被成功吸引,在这里构筑度假别墅和旅游设施。
威海北面的海岸线上坐落着两所重点大学,即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两所学校与环翠区威海市中心的直线距离大概有5千米,如果从东山路出发,沿着环海路行进,则要绕过威海东北部山区的整个海岸线才能到达:这段几百年来鲜有人迹,赤裸裸地任凭海浪、雨雪、阳光和地质变化塑造的海岸,会用险峻的悬崖海峡、狂野的疾风和太阳落山后骤降的气温让旅行者回过神来,原来自己仍然身处北方的海岸。这里的大自然像一只尚未被驯服的猛兽,时刻展示着自己的獠牙。不过这段海岸线的环海路西侧靠山,东侧面海,是人们欣赏日出的绝佳地点。在猫头山和恐龙湾两个观景台,你也可以置身于石崖和陡峭的海岸,沉浸式直面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创建于1984年,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大学校区之一,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也在翌年创建。这两所几乎占威海北部1/5海岸线地区的大学深深塑造了威海北部的城市规划和气质:这里没有过度的商业色彩,像一个遗世而独立的小城镇。离开东北部山区的环海路后,地势渐趋平缓,视野豁然开朗,高高矮矮的建筑随意地在海岸生长,低矮的山峦偶尔从平直的海岸线探出头来,环海路拐了一个弯就暂时消失在山腰了。
经过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后,在沈阳路和环海路交叉口旁,一家叫作白石酒店的民宿坐落在面向大海的白色居民楼一角。民宿2019年开始由一对本地年轻夫妇经营,一楼是咖啡馆,充满十足的日式乡村风。两人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她在咖啡厅跑进跑出。咖啡厅门外就是浪平沙细的国际海水浴场和少有汽车的环海路。在威海北部的海岸,这样的小店星罗棋布,光是白石酒店附近,就有卡夫卡、一杯海、田埜冰屋等几家咖啡馆和甜品店,位于靖子山附近的 Green Mountain环翠山茶馆更因拥有靠山面海和山坡上的视野成为网红店。住在这片区域的大学生则更喜欢公寓门口的路边烧烤摊和小餐馆。混入这群毫无忧虑的年轻人中吃一顿便宜的海鲜,仿佛能让自己获得回归象牙塔般校园的美好错觉。
来到威海的旅行者多多少少都被一种理想的生—— 简单温馨的海滨小城生活吸引。就像小时候我们到海边可以疯玩儿一整天那样,在穿山越岭、面朝大海时,山和海也馈赠我们心灵的启示。
日落时分,我们仍然在威海北岸的公路上向西而行。在绿意山海间,初春的夕阳淡淡地、温柔地为这片宁静乌托邦般的小城洒上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