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识属于推动社会进步的要素,而阅读属于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加强对数学阅读教学的重视,借助于数学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性学习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而且,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多种数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数学阅读让数学知识结构更为系统、完整,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特对农村初中数学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5-005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5.017
阅读属于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依然习惯于采用理论灌输式的形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比较低。由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数学阅读教学有正确的认知,关注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吸取、了解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前提下去感知数学文化。一些农村初中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在初中数学学习活动中较为吃力,教师要借助于数学阅读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数学教学进度,培养良好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除此之外,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实践能力,在阅读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领悟与记忆,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技巧、方法,取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成绩。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适应课程教学改革标准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阅读教学,能够顺应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标准。新课改模式下,初中数学教材和之前的数学教材有着较大的变化,无论是数学知识结构还是数学题型都更加合理化。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改变以往机械式的数学学习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而数学阅读完全能够满足以上数学教学标准,展现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体地位,让数学教学活动更加具备挑战性。
(二)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要求关注数学阅读
初中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较大的联系,但是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导致学生看到大篇幅的数学题目、数学内容,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导致学生的数学信息获取能力比较差。而在数学阅读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改变以往被动式的数学学习模式,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在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时,取得理想化的数学教学成效。数学阅读教学也是中考命题趋势的重点,很多题型都属于创新类的数学阅读理解题,包括很多中考题型中的语言符号、图形图表比较多,内容较为复杂、难懂,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才能够充分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开展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程活动中,借助于数学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感知到探索、剖析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学习习惯。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是用习题练习、知识灌输的方式来传递数学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之中。而在初中数学阅读课程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剖析、自主数学阅读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对现有数学教材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学生通过阅读趣味性的数学典故、数学史知识,激发自身参与数学知识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效率。除此之外,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之间能够拥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无形之中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当前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现状
(一)缺乏对数学阅读教学的重视
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很多家长、学生、教师缺乏对于数学阅读教学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开展数学阅读教学活动的必要性、重要性,能够分配给数学阅读教学的时间非常少,只是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投放在知识探究中,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部分学生家长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阅读教学会浪费课堂时间,只需要通过大量做题,就可以全面掌握、熟悉数学教材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缺乏数学阅读的技巧、方法
在初中数学阅读课程活动中,很多学生缺乏参与数学阅读活动的技巧和方法,只是機械式阅读数学教材知识,长久下来,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抵触参与数学阅读的情绪,不仅无法展示出数学阅读教学的优势,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草草了事、三心二意的情况,缺乏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善于去思考、探析,根本无法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阅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三)审题、读题不到位
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审题、读题不到位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讲,数学语言较为特殊,其中主要包含了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自然语言,学生在阅读期间难以理解,无法实现数学命题、数学概念的转换与组织,缺乏一定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缺乏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在阅读过程中,无法挖掘数学题目中涉及的隐含条件,对于数学条件中的结论与已知关系关联性认知不够全面,无法通过数学阅读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有待提升。
三、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初中生的数学阅读主观能动性
要想取得理想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展现出数学阅读的教育优势,教师要激发初中生的数学阅读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更为专注投入到数学阅读中去。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数学科普素材,让学生感知到数学阅读的趣味性。有关数学课程的课外读物比较多,并且这些读物通常较为生动和有趣味,其中包含了一些数学发展史、数学趣味题、数学故事等,教师要结合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数学科普素材。学生在阅读数学问题、数学故事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数学知识面,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数学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数学阅读的积极性。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会去自主阅读数学科普素材,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行动力,由此,教师要借助于多元化、趣味性的数学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之间共同阅读,构建融洽的数学阅读氛围,这样才能够真正展现出数学阅读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在数学导学案中融入数学故事情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随机导入一些数学小故事,让学生能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数学课堂中,并且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这些数学小故事,学生在阅读中拓展数学学习思路,多角度去分析数学知识,获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成果。
(二)對于初中数学阅读开展分类指导
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于初中数学阅读进行分类指导。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相较于小学数学知识来讲,难度比较大,知识量也比较多,很多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升,在数学阅读中无法感知到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阅读技巧、方法,提升数学阅读的质量。对于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的阅读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探究蕴含的数学思想,对于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与具体内涵有全面地了解,学生能够在理解、思考、阅读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记忆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数学概念,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数学学习模式,在阅读中清晰掌握所要学习的难点、重点数学知识。同时,对于数学练习题、数学例题的阅读指导,教师要发挥出数学阅读的知识巩固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的过程中,了解题目中的具体条件,以及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解题能力。对于数学复习课的阅读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总结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内容,绘制出数学知识点脉络图,脑海中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区别、联系,从而更为全面、深刻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来呈现本堂课要讲解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做好笔记,以此作为开展数学阅读的重要指向,并且围绕重、难点大纲,通过数学教材阅读,对重、难点大纲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更为系统、完整,提高数学阅读活动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在初中数学阅读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缺乏清晰的目标、方法,都是漫无目的参与阅读活动,这样根本无法展示出数学阅读的作用,由此,教师要做好阅读示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阅读习惯。教师要先认真、仔细研读数学教材知识,明确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单,让学生通过任务单内容,有导向、有针对性展开数学预习,为投入数学课堂活动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让预习阅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学习能力。预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取数学知识,还能够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提前做足充分的数学学习准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拥有清晰的预习目标,对于数学问题展开深入地思考与探究。学生在预习中展开数学阅读,最开始会存在一些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就能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预习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笔记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因为数学知识点比较多,学生需要借助于做笔记的形式来梳理数学知识脉络,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去阅读、思考,在做笔记、阅读过程中加深理解与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互动,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好地督促家长去开展数学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技巧、方法,在数学阅读中真正获得进步与提升。
(四)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数学阅读方法
在初中数学阅读课程活动中,要想展现出数学阅读的教学优势,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数学阅读方法。在初中数学阅读初期,学生需要掌握细读与粗读融合的阅读方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对数学教材内容展开细读与粗读。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中,粗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粗读、做标注的形式,帮助学生清晰捕捉数学知识点,实现数学知识点的融合,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线索。因为数学知识具备抽象、严密等特征,在粗读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借助于细读来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对数学句子展开深入、客观地了解,感知具体的数学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掌握关键字与句子,探究数学教材知识中是否包含隐含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提取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学会质疑,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才能够提高数学阅读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度思考、认真审读,特别是在阅读数学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多联想、多思考,多角度分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数学阅读结束之后,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认知、理解来阐述数学教材知识,积极表达学习感悟、想法,清晰表述数学解题思路、想法,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的学科逻辑思维、发散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强化对数学阅读的重视,通过传授给学生数学阅读方法、技巧,让学生深刻、全面剖析数学知识,充分掌握重点、难点数学教材知识,让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更加系统,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同时,在初中数学阅读课程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科学引导学生展开数学阅读,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取得理想化的初中数学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浅谈数学阅读教学课堂观察体系的建立与思考——以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为例[J].当代教学论坛(教学版),2011(5).
[2] 韦程东,梁斌.多媒体条件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职业,2009(9).
[3] 焦国蓉.立足根本,有效迁移——初中生数学阅读迁移的有效引导[J].才智,2019(27).
[4] 何富强.尝试教学理论指导下小学数学创意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J].现代教学,2017(6).
作者简介:杨富得(1975.10—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数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69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