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心理课堂学习评价策略十分重要,通过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丰富评价内容等方法可以解决心理课堂学习评价的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的问题,使心理课堂学习评价更全面、更准确和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课堂;学习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2-0050-03
【作者简介】邵倩雯,福建省厦门市瑞景小学(福建厦门,361000)教师,一级教师。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进度、学习水平、认知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1]心理课堂学习评价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全面地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量化(或质性)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积极体验增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能够帮助心理健康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为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提供了方向。心理课堂学习评价是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即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3]2探究心理课堂学习评价策略可以使对心理课的评价更全面、更准确和更具实效性。
一、心理课堂学习评价的运用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1.调动学生互评的积极性。
学生互评指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的一种评价方式。学生互评不仅可以克服教师所给评价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而且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发展[4],充分调动朋辈力量,培养学生自主自助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能力。使学生互评可以让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评价标准,如,在《生气时候怎么办》一课中,先由学生讨论总结出统一的评价标准,再由学生互评同伴应对生气情绪的方法。相较于由教师直接给出评价标准,由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时,学生参与互评的积极性更高。调动学生互评可以量化评价结果,如,在《爱的语言》一课中,让学生对同伴语言的满意度进行打分,相比于让学生直接评价同伴语言是否恰当,评价的结果更具体化,学生也更乐于参与。
2.邀请家长学习评价。
《纲要》指出,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3]7邀请家长参加心理课堂学习评价,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家长对于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调动家长的力量,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心理课堂学习评价,一是要选用便于家长操作的形式,如,问卷调查或课后拓展任务。二是要善于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契机。如,在《我是我家小主人》一课中,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反馈学生参与家庭活动的情况,也可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家务打卡”,家长再对孩子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3]7因此,心理健康教师要博采科学、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学习评价之长,丰富心理课堂学习评价内容。
1.评价活动过程。
心理课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积极体验,而体验内所含的“实践性”则必须通过考察“真实过程”进行衡量。在科学学科的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运用课堂即时观察、记录以及展示实验报告的方式评价学生在科学学科中的表现,[5]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全面評价学生在心理课堂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即时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运用奖章、贴纸等工具为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及时点赞。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单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如,在《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暖身活动——击掌游戏。心理健康教师不仅可以运用奖章为努力参与活动的学生点赞,还可以邀请学生在游戏结束后展示活动单,分享他们的活动感受。从对学生的相关访谈以及参与度测评中可以发现评价活动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延长活动体验在学生内心的保存时间。
2.评价技能掌握。
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具体目标的心理课也需要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目前,体育学科采用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参考价值。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对每节心理课的技能目标进行量化,设定细致的标准,再根据课堂主题选定一个模拟情境。学生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技能掌握的情况。[6]如,在《谢谢你,失败》一课中,心理健康教师指导学生针对所给的情境:小风期中考试考砸了,他特别难过,因为他努力复习却没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看待这一次的失败?你会做些什么?邀请学生写出自己的应对方法并依据《应对失败技能评价表》进行评价。实践证实评价技能掌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
3.评价实践成果。
心理课堂学习评价不能止步课堂。心理课可以借鉴综合实践学科的表现性评价方法,即通过评价学生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课堂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以解决面临的问题,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7]首先,心理健康教师要设计好课后拓展任务形式,如影评型、行为打卡型、采访型等任务形式。其次,要创新展示方式,如,小组分享、个别展示等。最后,要健全评价标准。如,在《网络是把双刃剑》一课中,心理健康教师布置了《上网约定》课后拓展任务,并在课堂上设置展示环节,以是否成功执行课后拓展任务为标准,邀请家长和学生进行评价。由此,心理健康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协助学生解决在使用网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践证明评价实践成果有效提升了课后拓展任务的完成度,同时,也提升了心理课的实效性。
二、实施心理课学习评价的注意事项
心理健康教师要使心理课堂学习评价的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2个问题。
(一)因学施评,不忘初心
学习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不能违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升学生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的初心。一方面,心理健康教师在制订学习评价标准时,要对学情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喜欢的学习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评价能力;另一方面,要在进行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对实施效果进行测评,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优化学习评价方式。
(二)关注积极,快乐成长
心理课堂学习评价应多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而非他们的不足,通过学习评价引导学生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师一要注意自己的学习评价用语,更多评价学生的优点;二要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评价标准,说明学生在哪些地方表现良好;三要改进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和自己的优点,如,通过“是什么让你觉得他/她可以得到这样的分数?”“你是怎么做到的?”引导学生发现同伴和自己的优点。
总之,探究心理课堂学习评价十分必要且很有意义。实践表明通过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丰富化能有效地提升学习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提升心理课堂学习评价的效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EB/OL].(2008-12-10)[2022-4-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0/200812/t20081210_790-
05.html.
[2]徐精敏,张汉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选择[J]. 基础教育课程,2021(1):60-67.
[3]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张汉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研究特征描绘——基于1994—2019年相关论文的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9):4-14.
[5]张汉强.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评价的新认识[J].成长,2009(4):10-13.
[6]翁映焜.小学科学课程学习评价的策略与方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9):56-59.
[7]泰勒.課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