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校园体育教学如何开展

2022-04-29 13:00董弘毅
当代体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政策体育学校

董弘毅

双减政策的落地,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结合时代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1 双减政策

1.1 双减政策的内容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訓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提出了,从今年的秋季学期,也就是2021年9月1日开始,小学生的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接受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至下午五点半放学,并且在该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体育活动是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诸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参与体育活动的症结。

并且在部分地区,更是将体育教育作为接下来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例如上海市执行“双减”政策的同时,还提出了关于“体育锻炼和午休”的具体规定,强调了“不得挤占体育与健身课时和体育活动时间”的通知,提高体育在教育中的比重。

这就说明了双减政策既是对过去填鸭教育的应试教育的纠正,更是对体育教育这些素质教育的提倡。未来的接班人只有得到身心全面素质的提升,才能更好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迎接综合挑战。下面我们结合业内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对双减政策对体育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

1.2 业内专家对于双减政策的看法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表示,“体育要加上去,无论是加课时,还是加运动强度,我认为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减轻学生的学科课业负担。因为学生的时间是固定的、精力是有限的,睡眠时间是必须保证的,如果学科的负担减不下来,体育要加上去是很难的。”

这里说明,双减政策是开展体育教学素质改革的前提,因为只有双减政策落实到位了,才能为体育教学提供够足够充足的校内时间,学生在上课时候的精力,也会因为睡眠时间的提高得到保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所长吴键认为,学生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人文素养不足、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等,在原来那个背景下肯定是很难解决的,或者说不太容易受重视,因为客观上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加强这些素质的发展。

这里就指出了体育教育在双减政策开展下的一个发展方向,那就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体质健康训练相结合,在体育教学项目上,进行创新。

2 当前校园体育教育现状

2.1 缺乏结合双减政策的教学创新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家庭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从学校的课余服务登记来看,足球、武术和国际象棋等球类运动都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项目。这与我们培训的最终目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非常一致。学生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应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使公共服务更加舒适。

但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们所喜欢的球类运动,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等条件,并未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开展。同时随着学生年龄阶层的迭代,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爱好也随之改变。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教育在围绕双减政策下,进行适度的教学创新。而这样的教学创新在当前的双减政策实施的第一年,还是有所不足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种教学数据的积累,笔者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到适合双减政策下的体育教学创新。

2.2 缺少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人才

王宗平专家认为,根据新时代学校体育的特点,按照在校生规模,义务教育阶段应不高于生师比100:1、高中阶段生师比200:1、高等学校生师比300:1。要按照这个标准来配齐体育教师,同时,应该还原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地位。

其实早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就这一现象,提出了要求——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这实际上也印证了,目前我国各级学校不同程度存在体育教师缺编状况。

当然,体育教育人才缺乏,并不能让我们降低这一岗位的准入门槛。体育、艺术类教师的专业性比较强,而现在学校推出的课后服务又是以体育、艺术类课程为重点,确实会加剧体育师资供给不足的问题。

在双减政策下,体育教育所承担的素质教育重任,更是要严格把关岗位的准入门槛,保证引进高素质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人才。同时中小学也要呼应学生对于更高素质体育教育的需求,开拓各种渠道去填补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的缺口。

3 双减背景下校园体育“加法”的意义

众所周知,校园体育活动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能让其拥有更好的学习状态,甚至在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下,还能让学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向生活和学习。双减政策的目的主要是解放学生,降低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强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做校园体育的加法,可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综合发展注入鲜明的动力,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第一,满足学生对自身体态素养发展的需求。体育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基本身体状态,或相应素养,才能完成某一项目。而在体育加法视野下,学生在一定时间周期内,通过规律的项目活动,能让其拥有更好的体态素养。比如,在校园体育加法基础上,教师在教学篮球技能时,除了原有的基础锻炼,还能适当的举办篮球竞赛项目,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内心表现欲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身体素养。

第二,转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观念意识。事实上,受到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定误解,如认为体育活动会占用学习时间等。而通过对校园体育活动的加时,一方面能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即国家、社会、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关注,继而主动转变对体育活动的观念,从而为其后期体育活动参与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能给体育教师时间支撑,让教师营造更加立体、多元、鲜明的体育项目,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例如,校园教师可开展趣味运球活动,或开展校园班级间的竞赛活动。这样便能从多方位改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观念意识。

第三,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满足。一方面原来体育活动虽然能纠正学生自我中心观念,但受到时间限制这一效果并不明显。而通过对校园体育进行加时,则能更加全面的纠正学生自我中心、狭隘、自私的观念意识和动作行为,让其具备集体主义精神。例如,通过更加多样的接力赛,可让学生相互鼓励、配合、团结,从而走出自我“泥沼区”。再如,教师通设计篮球比赛,让学生感受配合的魅力,让学生感受交流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团队韧性和毅力的价值,从而彻底改变自私自利的观念。

4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双减教育

4.1 明确体育课堂要承担起更多的职责

在双减政策落实之前,我国的体育课堂教育一直存在着工作缺乏成效的问题。对于中小学生的锻炼习惯、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的健康水平缺乏有效的建设与正向的影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过去的应试教育占用了太多的学生体育教育时间,以致于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很难达到。并且应试教育的逼迫下学生很难有合适的睡眠时长,这就进一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成效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教育部召开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上,就对过去的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公开了相关数据。全国有67%的中小学生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22%的学校存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时长不够,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在过去未能实行双减政策的2019年,6-22岁的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仅为23.8%。通过其他公布的数据还能看到,我国中小学生肥胖率居高不下,近视率全球第一。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体育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双减政策”中,突出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随之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所以在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做出解读,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指导原则、目标要求等内容。其中不乏一些亮点,包括学校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发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和教职员工等全员育人作用,构建面向人人、人人有责的健康教育体系;到2035年,学校卫生条件、体育设施、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入校先进行20分钟体育锻炼等。

以上内容,笔者认为都是强调了双减政策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落实双减政策之前,首先就要明确体育课堂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职责,要摆正体育课堂的重要性和位置。中小学校方和家长还有学生,都要认同一个观念,那就是双减政策中,体育教育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更是实现中小学生健康体魄、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保障。

4.2 堅持传统项目和时代性项目并存的方针

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体育项目上进行创新。主要思想是坚持具有人文素养的一些民族传统项目,同时也吸收一些时代性的项目,对其加以改进引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课堂,下面逐一进行解释。

坚持设置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武术、太极拳等。设置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项目的了解和学习,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学生学习武术,必须注重“武德”的培养。而武术中的“武德”,就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武德”要求习武之人要有宏大的胸怀和气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与当今我国教育理念相吻合。武术中最深刻最永恒的精神是爱国爱民,它向学生传递的是舍生取义、为国奉献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怀,这也正是今天学生们应该保有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同时体育课要体现时代性,是要设置更多学习喜爱的项目,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也是如此。学校体育工作要把握新时期学生体育的诉求多样化的特点,设置更多教学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可以从轻体育的角度吸收一些时代性的项目,如课间操更换更加具有时代性的曲目和动作。另一方面可以因地制宜地鼓励学生开展一些体育项目,如马术、射击、击剑等,在学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引导学生去拓展自己的爱好。

总的来说,坚持设置有助于提升基本运动能力的内容。基本运动能力既是运动基础,也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关键。培养和锻炼学生基本运功能力,帮助学生在力量、耐力、灵敏等多方面快速发展,本身就是对身体素质最好最直接的锻炼。而学生基本运动能力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最应该提升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基本运动能力是学习和掌握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更加高效完成体育教育目标中促使学生掌握1到2项运动技能的关键。基本素质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和技术,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快速形成,并使其在竞赛中更具有竞争力。强大的运动能力会让学生在锻炼、竞赛过程中体验到更多自我突破的成就感,享受到更多体育运动带来的愉悦。良好的体验自然会促进学生形成自觉锻炼意识和习惯,加快运动技能形成。

所以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在各个学科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理念及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背景下,体育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应该跟上时代变化,满足学生特点变化,组织起更有活力,更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在很多体育课中,练习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造成了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在没有乐趣的体育课中的锻炼是被动的,锻炼和学习效率低下。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体育课堂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是欲望,不满足学生对体育的真正需求,不符合体育能够带给人身心愉悦的基本规律。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学生,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兴趣和习惯,着重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加快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更好的体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3 积极引进高质量体育人才

高质量高素质的体育人才缺口,一时间是难以解决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和外界力量合作,通过发掘学校自身潜力(给予对体育有兴趣并有教学能力的其他学科教师,带体育活动的机会),与社会力量合作、发掘家长资源,提高学校现有体育活动的质量等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克服体育师资不足的困难,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活动。

二是积极和高校进行合作,借用部分高校资源,去分担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缺口带来的重任。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对于未来的中小学教育,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同时也帮助体育教学回到了正规,摒弃了过去应试教育对于体育教学带来的摧残。但同时也让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暴露了出来,未来的中小学体育教育,要明确课堂教学的责任和重要性,积极创新地挖掘传统人文体育项目和时代性体育教学项目,还要注意高素质的人才引进,围绕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打造出一支适应性强更具有活力的体育教学人才梯队。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让我们的下一代享受到健康的体育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猜你喜欢
政策体育学校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