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绍栋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二人民医院,兰州 730113)
黏连性肠梗阻为消化道疾病,一般因机体肠黏连或腹腔内部黏连引起,在各类肠梗阻中的发病率占20%~40%[1]。初期一般选择保守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有研究表明,黏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选用生长抑素的效果明显且安全,可提高治愈率[2]。
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76例黏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3.56±12.28)岁;实验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3.52±12.25)岁。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纳入标准:与黏连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吻合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腹腔感染患者;中途退出者。
两组患者接受酸碱失衡治疗且禁食,同时行抗感染与营养支持治疗,若低蛋白血症严重,应补充血浆或白蛋白。
对照组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选用硅胶制作不透X射线导管,长度为3.5 m,前部分是两囊三腔,外管可吸引胃肠内内容物,内管作为注水入顶端水囊[3]。借助内镜在肠道内部放置导管,在患者症状缓解且排气正常的情况下可夹闭导管。患者流食未发生不适感,即可拔出导管。
实验组应用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联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在100 ml生理盐水中混入0.6 mg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103211),使用微泵连续输注24 h,在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排气正常后,可将剂量下调到0.3 mg,通过微泵方式连续输注24 h[4]。
(1)评估两组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有显效、有效、无效三部分。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表现完全消失,且大便畅通;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大便畅通;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总和。(2)比较患者临床指标(胃肠减压量、腹胀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改善状况。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s of two groups
实验组的各项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肠梗阻包括急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完全肠梗阻、部分肠梗阻、高位肠梗阻、低位肠梗阻等类型,而部分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相对轻微,以阵发性腹部绞痛为主,患者会并发恶心呕吐[5]。若肠道内部固体与气体在肠蠕动的作用下进入到肠梗阻部位,随时间推移,梗阻以上肠蠕动会明显增多,在积聚大量液体与气体的情况下,肠腔内部膨胀,致使肛门停止排气而引发腹痛和腹胀等,甚至有消化道出血症状,由于很多患者具有腹部手术治疗史,故而以保守治疗为主。
生长抑素为肽激素药物,存在于垂体后叶、中枢神经系统与胃黏膜组织中,利于释放垂体与下丘脑促生长素,可有效抑制胃酸与胰岛素分泌,抑制胃蛋白酶等物质的释放[6]。临床治疗黏连性肠梗阻患者时选用生长抑素,可明显下降患者的血流量与门静脉压,并有效抑制患者的肠道蠕动,减少碳酸与酶的分泌量和消化液的分泌量,避免因积聚大量消化液引起肠道缺血性变化与扩张,促进肠壁血液循环,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全面保护机体黏膜,加快炎症消退速度,所以生长抑素在治疗黏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十分显著。
目前,临床对肠梗阻导管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导管的制作材料较多,而传统型导管的管径粗且柔韧性差,插管效果并不理想,使患者承受较大痛苦[7]。硅橡胶管的材质则相对良好,不仅管径细且柔韧度理想,可借助金属导丝达到理想目的。基于纤维内镜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对内镜引导置管加以运用,能够缩短置管时间,经患者幽门后使肠梗阻导管抵达肠梗阻近端,缓解肠内积气与积液状况。注入生长抑素前,可有效清除过量消化道积液,使引流效果得到增强,显著缓解患者肠壁扩张与水肿状况,改善肠梗阻症状。
实验组患者在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生长抑素,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由此证实,黏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联用生长抑素,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