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计生,吕 军,刘洪超,邵文彬,魏春凤
(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130021,长春)
河湖水系是流域水资源的主要载体,也是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松辽流域横跨内蒙古高原、大小兴安岭山地、东北平原、长白山地4个地貌单元,气候冷湿,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老工业基地、牧业基地和林业基地。近年,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流域内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域岸线侵占等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的基本水情,决定了松辽流域河湖水系保护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在水利部统一部署下,自2010年起,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先后选择了嫩江、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干流、辽河干流、查干湖、松花湖、呼伦湖等重要河湖开展健康评估试点工作。针对不同河湖水系环境特征,识别其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河湖系统保护与治理的策略,对强化流域统一管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松辽流域河湖水系众多,分布有松花江、辽河(含浑太河)及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鸭绿江及东北沿黄渤海诸河等河流。流域内地势起伏,西、北、东三面环山,南濒渤海和黄海,中南部和东北部形成宽阔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降雨相对充沛,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分布有中国最大的沼泽湿地。
多年来,受工农业发展影响,流域内工业废污水和农田退水量较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重化工产业发达且沿江分布存在水环境风险,2005年和2020年曾先后发生松花江、呼兰河水污染事件,辽河曾被列入全国“三河三湖”重点治理的“黑名单”。随着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流域各省区不断加大松花江、辽河治理力度,强化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加大农村污染防治整治力度,流域水质状况持续好转,劣Ⅴ类水体明显减少。各级政府也陆续开展了重要河湖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等工作,有效提升了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目前,松辽流域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流域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的保护格局与区域大中型城市群开发、工农业发展布局相互交错,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不断增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步提高,给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带来一定影响,存在较为突出的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
①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存在缺水现象,部分河流生态流量和敏感生态需水保障程度不佳。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超采现象。
②受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点源排污影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2018年全区水质达标率仅占50.5%,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等,Ⅳ~劣Ⅴ类水质河长占比为28.8%,与健康河湖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③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为78.4%,仍有部分水源地水质不达标;平原区地下水监测井水质Ⅳ类、Ⅴ类占比分别为43.8%、37.0%,区域地下水污染威胁较大。
④西辽河、洮儿河、霍林河和新凯河等部分河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出现断流,河流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松花江、牡丹江、东辽河、浑河、太子河、辽河干流、大凌河等河流受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河流纵向连通性受损,影响鱼类栖息、繁殖和洄游。
⑤水域空间被大量侵占,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流域湿地、河滩地等水域空间减少44%,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受人类过度捕捞、生境破坏、水质污染、工程建设等不良因素影响,部分珍稀鱼类濒危或灭绝,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呈小型化、低龄化现象。
面对流域河湖水质污染与水生态损害的严峻形势,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履行流域机构“河流代言人”的职责,并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河湖长制提供技术支撑,按照水利部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安排,自2010年起,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依据《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和《湖泊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等技术标准,先后开展了嫩江下游(尼尔基—三岔河口)、第二松花江(丰满坝下—三岔河口)、松花江干流(三岔河口—同江)、辽河干流(福德店—双台子河口)、嫩江上中游(南翁河口—尼尔基)、诺敏河干流、查干湖、松花湖、呼伦湖等河流、湖泊健康评估工作,从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社会服务功能5个准则层评价主要河湖健康状况。
2011年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成立了松辽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领导工作小组和技术小组,编制了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大纲。此后,以2~3年为周期对流域重要河湖的健康状况进行滚动评价。按照“确定试点河湖→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年度水质监测、水生生物调查、河湖岸带调查评价→水文数据收集与还原、公众问卷调查→河湖健康评估报告编制”等工作程序,逐步推进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总评价河长3 420 km,湖库面积2 900 km2。经评估,流域内嫩江下游、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干流、辽河干流、查干湖、呼伦湖等大江大河(湖)位于流域中下游平原区河段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河湖亚健康主要表现为局部河段水质超标与水功能区达标率低、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沿江湿地资源萎缩与退化。嫩江南瓮河口—尼尔基段河流、诺敏河、松花湖位于流域上中游地区的河段处于健康状况。松辽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情况见表1。
表1 松辽流域跨省重要河湖健康评估情况
自2014年开始,流域内黑龙江、吉林、辽宁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也依托水利部河湖健康评估技术文件,先后开展了省域内重要河湖的健康评价工作。辽宁省水利厅以浑太流域为重点,选取“5河、4库、1湖”为评价范围;吉林省选取“1河、3库”,黑龙江省选取“3河、1库”,开展河湖(库)健康评估。省域总评价河长1 756 km,湖库面积417 km2。从评价结果来看,省内大部分河湖(库)处于亚健康~健康状态。评估情况见表2。
表2 松辽流域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情况
(1)系统掌握了流域重要河湖水域健康状况
通过十余年的流域河湖健康评估工作,从水文水资源、物理形态、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社会服务功能5个准则层对松辽流域主要河湖开展了大量野外调查、监测与分析评价工作,获得了大量调查基础数据,基本摸清了重要河湖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系统掌握了重要水域健康状况,为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河湖健康评价成果也纳入年度水资源管理年报。从评价范围来看,流域内共有“15河、3湖、9库”参与评价,总评价河长5 176 km,湖库面积3 317 km2,基本涵盖了流域大中小河流和主要湖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2)基本建立了流域河湖健康评估技术体系
经流域多期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探索,并结合松辽流域实际,在水利部河湖健康评估技术指导文件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松辽流域的河湖健康评估技术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监测体系,为制定河湖保护和开发决策、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具体指标选择与权重确定方面,考虑地域特点,调整了流量过程变异程度、生态流量满足程度等指标权重,并选择一个水文周期的水文数据,增强数据代表性;在河流源头及上游区,考虑山区河流背景值影响修正水功能区达标率指标;采用评估年近三年的水质数据,减少偶然性事件影响;采用遥感调查与地面实测相结合的方法,以更加精细的尺度评估河湖岸带的完整性,改善可达性问题。
(3)积累了流域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经验
通过十余年松辽流域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实践,流域各级水行政部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经验,培养了各类健康评估工作人才,具备持续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的能力。流域内各省区也根据试点工作经验提出了省域的典型河湖(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辽宁省依托典型河湖评估工作经验,制定了《辽宁省河湖(库)健康评价导则》(DB21T 2724—2017)。
(1)流域主要河湖多处于亚健康水平,水资源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根据历年评估结果,松辽流域内嫩江(中下游)、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干流、辽河干流、浑河、太子河、呼伦湖、查干湖等大江大河均处于亚健康状况。松花江流域主要河流的水环境与水生态状况要明显优于辽河流域,这与区域气候和水资源条件、流域经济发展进程、开发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流域水资源短缺、水功能区达标率低、水生态损害等问题仍然存在,流域河湖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2)需要进一步完善流域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
2020年6月水利部发布了《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SL/T 793—2020)。同年8月,从河湖管理需求出发,水利部发布了《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与导则和指南相比,在流域已开展的多期河湖健康评估工作中,部分评价指标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如水质准则层中水质优劣程度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标存在一定冲突;物理结构准则层中,河湖岸带状况调查植被覆盖度指标存在重复计算的情况;水文水资源准则层中,合理界定流量过程变异程度与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指标权重问题,以及水文数据代表性问题,都将影响河湖健康评估结果的赋分。新形势下,应根据松辽流域特征、功能定位以及国家对东北地区河湖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流域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以期更科学、客观地评价河湖状况。
(3)进一步增强流域机构水文、水质、水生态调查监测能力
河湖健康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水文水资源调查、水环境监测、水利工程统计,以及鱼类资源、底栖生物、河湖滨带等水生态环境调查内容,专业性强。由于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目前尚未建立流域级的水生态实验室、水环境实验室,缺乏对流域河湖水生态环境的系统调查和监测。当前,国家对推进乡村振兴、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实施黑土地保护等工作提出新要求,应进一步增强流域水文、水质、水生态调查监测能力,建立流域水生态实验室,对流域水生态系统质量状况进行及时监控,为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