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情感唤醒策略对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病人希望水平及应激效应的影响

2022-04-28 01:40
全科护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专人躁动苏醒

黄 莉

外科手术病人需接受麻醉处理,方能相对平稳地度过手术治疗,但是手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使手术病人常呈现出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感知[1]。不良的情绪对人体而言属于应激效应刺激源,将进一步诱发机体交感神经张力增强,导致神经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全身麻醉质量,使病人在麻醉期间出现躯体躁动[2]。另外,外科手术往往相对复杂,对手术程序的要求相对较高,若病人在长时间麻醉药物作用下,较易诱发麻醉期躁动行为,可能削弱手术安全性[3]。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苏醒期负面情感也会影响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时长,所以在全身麻醉苏醒期落实积极且正向的情感唤醒策略能有效减轻病人的负面情感以及改善应激行为[4]。希望水平是个体面对未来某类事件以实现目标的内在自信,也是个体面对外界刺激时的自身信念与态度[5]。若病人的希望程度越高,则其面对外界环境更趋向于主动践行正向且积极的行为模式,能减轻其负面情感[6]。正向情感唤醒策略是心理学领域常见的干预手段,通过积极的情感激发手段,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焦虑与不安情绪,对其负性情绪的改善大有助益[7]。所以,本研究拟将正向情感唤醒策略应用于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以期探究其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所感知到的希望水平及应激效应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将本院2019年3月—2021年4月接诊收治的86例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病人收治入院时的住院号末尾数的奇偶数分组,分别设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纳入要求:病人的心脏、肝脏与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病人具备正常的手术指证;病人精神状况与意识水平正常;病人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书。排除要求:病人存在全身麻醉禁忌证;病人伴有溶血或凝血功能异常;病人存在全身炎性症状。两组病人各项基线数据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病人落实常规性护理方案。在手术开展前1 d,由专人负责向病人落实术前对接随访,告知病人有关手术的流程、配合要点、不适反应等,并介绍麻醉苏醒期的注意事项。另外,通过一对一沟通对话,及时知晓个体消极情感所产生的相关因素,讲授全身麻醉苏醒期注意要点,并及时落实情感关怀与情绪疏导。

1.2.2 观察组 本组病人落实正向情感唤醒策略。在手术开展前,由专人负责对病人的精神状态展开个性化评估,通过一对一健康宣教与指导,再配合面对面辅助交流,融入音乐律动乐符管理与视频引导等多元化方式,对病人的精神情感状态展开多元化暗示。具体的干预流程与内容包含如下方面。①系统化自我认知体系的梳理:待病人全身麻醉手术后,由专人通过视频指导与手绘动图等趣味化形式,向病人讲解有关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知识,全身麻醉苏醒期进程中需关注的知识要点,苏醒期有关不良症状与高危因素,进而强化个体对麻醉苏醒期的认知体系。另外,由专人向病人讲授有关负面情感对麻醉苏醒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此增进个体以相对正面的心境状态面对疾病。②正向社会支持力量的立体化呈现:护士为病人呈现全身麻醉配合度高且效果良好的病人作为正向社会支持榜样,引导病人正视内在积极情感,并调动正面情绪以应对手术。再由该病人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向病人呈现手术后麻醉苏醒期所需注意的事宜,进而强化个体面对手术的内在自信心。③正面社会支持力量的调动:护士在充分调动病人身边亲属共同介入到病情管理进程中,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在言语鼓励、物质支持方面给予更多的正面激励,使其感受到内在安全感,提升应对病情的自信感。④冥想状态下正向情感激励:在手术前,由专人引导病人展开追忆性冥想,为其营造出一个相对静谧、舒适且温馨的修养空间。在了解病人所喜爱的音乐类型后,为其遴选感兴趣的音乐类型,每次练习时长限定在30 min以内,干预频次为每天2次。在落实康复锻炼的同时,引导病人取相对舒适的平卧位,让其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正躺卧在一片柔软的草地上,周边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蝴蝶翩翩起舞、微风吹拂脸庞、溪水潺潺流着,一切都是这般熟悉且美好,令人心情愉悦。当病人呼吸节律逐渐趋向于平稳后,由专人展开旁白语录指导,现在请你全身放松,先将专注力聚焦于面部、颈部、肩部、背部与腹部等,先进行肌肉的收缩,之后再进行肌肉的舒张,每处锻炼时间限定在1 min;锻炼全程时间限定在15 min以内。待病人完成上述练习后,由专人负责正向情感激励,向其逐字逐句诵读《心灵鸡汤》语录。当读完后,再让病人感知语录中所蕴含的正面情绪,并让其将当前所感知到的情绪进行自述呈现。

1.3 评价项目 在干预前、干预后第5天末,由专人向两组病人分发如下问卷或量表,以了解病人当前所感知到的希望水平以及情绪状况,问卷形式均为他评。为保证问卷发放、介绍、回收等进程中的质量可控性,由专人对所有人员展开培训,告知问卷发放的目的、条目的构成、分值的评定以及回收的程序等,且对培训人员展开考核,各项考核结果均达标者方可步入后续问卷发放进程。①希望水平:利用Hearth希望水平量表对两组病人所感知到的希望水平进行测评。该量表涉及3个维度,包含12项条目,每项条目执行1~4分标准评分法,总分值为12~48分。若病人所得分值越高,则表明个体的希望水平越高,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别为0.812、0.795,具备良好的信效度。②负面情感: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工具,对两组病人所感知到的负面情感状况展开评价。③记录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气管拔除时间、躁动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由专人收集数据,并将其录入SPSS 22.0软件中进行处理。连续性资料实施两独立样本t检验,离散性资料实施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希望水平感知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负面情感水平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气管拔除时间、躁动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正向情感唤醒策略能提升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病人希望水平 就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病人而言,其内在的希望感知是个体潜意识状态下的信念呈现,能引导个体将专注度聚焦于更为良好的方向进展,以此强化病人的治疗信念以及减轻其内心压力负荷[8]。当病人在全身麻醉阶段的负面情感获得有效宣泄后,能强化个体对当前治疗环境的适应度。本次结果显明,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的希望水平较对照组高,表明正向情感唤醒策略能有效提高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病人的希望水平。正向情感唤醒策略属于积极心理学的具体呈现形式,能融入正面且乐观的信念,并激发个体战胜病情的自信心[9]。再者,在多维度干预举措中,通过融媒体健康指导方案的介入,能帮助病人构建外科及全身麻醉方案的系统化认知,以此缓解其应对病情的内在恐惧情感,强化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最终能提高病人应对疾病的希望程度[10]。

3.2 正向情感唤醒策略能改善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病人的应激效应 有文献表明,手术是全身麻醉病人的创伤性操作,会增加病人的躯体痛苦,且会增加个体对病情转归的诸多担忧感,甚至会增加个体的内在情感负担,引起个体呈现出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感[11-13]。然而,负面情感的持续滋生,将诱发交感神经张力处于持续性兴奋状态,甚至会引起内分泌紊乱以及破坏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利于病情正向转归[14]。本次数据表明,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降低,说明正向情感唤醒策略能有效改善个体的负面情感以及降低应激状态。正向情感唤醒策略的全程开展,能增进护患言语与肢体交流,使病人借助多元化健康指导手段增进对手术与全身麻醉知识的认知深度,以此增进其对病情转归的内在确定性[15]。再者,通过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共同介入病情管理进程中,能增进病人的治疗信心,减轻其负面情感。随着冥想方案的介入,能进一步转移个体对事物的专注度,再辅以律动乐符,能调整个体的精神情感状态[16-17]。

3.3 正向情感唤醒策略能提高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病人的临床效果 有文献表明,麻醉躁动事件的出现与外科手术病人的内在应激水平有着一定关联度[18]。在围术期若能及时降低个体的应激水平,能有效降低麻醉相关躁动事件的发生概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病人的麻醉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且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正向情感唤醒策略能增进病人的自我正向情感暗示,以此改善病人的负面情感,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利于麻醉苏醒,降低躁动行为的发生概率[19-20]。

综上所述,正向情感唤醒策略应用于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病人,能增进病人对手术治疗的希望水平,且能改善负性情绪以及降低应激状态,降低躁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专人躁动苏醒
代哭丧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分娩影响的观察
猫之旅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