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中不同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2-04-28 10:31:04孟洁
医药与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胆囊癌造影剂良性

孟洁

(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 超声科,河南 开封 475100)

胆囊病变类型有很多,具体有胆囊癌、胆囊息肉(Plg)、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炎等,该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提升,在患者群体中女性所占比例较高,当前对胆囊癌患者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手术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案。据有关资料显示,早期胆囊癌无明显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浸润到肝脏,并出现转移。有关研究显示,及早采取手术治疗,能够延长胆囊癌患者5年生存率,所以需要及早诊断胆囊病变的良恶性,其在预后改善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益于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以及医学界对胆囊生物解剖结构及性质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关于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也取得了明显进步。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诊断不同病变性质的胆囊,可以清晰展现胆囊疾病的具体状况,如体积、部位、形态及回声等,而且该方法操作方便、简单、安全、无创,诊断价值较高,但是,如果疾病为局限性胆囊腺肌增生症或者单发的胆囊息肉等疾病,采用常规超声诊断仍然要面临较大难度。超声造影(CEUS)是结合了造影剂提出的一种新型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将病灶血流灌注状况清楚地显示出来,同时也可以反映病灶增强状态和血管形态等,从而对胆囊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进行有效诊断。现为探究超声造影技术用于不同胆囊良恶性病变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本文以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患者为例,就超声造影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常规超声诊断结果对比,探讨其诊断准确性,具体如下。

1 基线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研究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均在自愿的前提下实施病理与手术检查,其中,有48例为男性,42例为女性;年龄最低者21岁,最高者 73岁,平均年龄值为(56.28±2.31)岁;病灶直径最小者0.8 cm,最大者3.2 cm,平均病灶直径值为(1.62±0.75) cm。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沿长轴暴露胆囊,在可疑病变部位的胆囊外膜或浆膜沿最大直径切开,充分暴露病变部位,仔细观察可疑部位和胆囊黏膜浸润情况,然后选择合适部位的标本进行冰冻切片检查),病变直径在0.8 cm以上,胆囊壁出现局限性、弥散性不均匀增厚,疑似胆泥但移动不明显;(2)年龄在18~80岁之间;(3)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4)沟通、表达能力均正常。

排除标准:(1)存在心理障碍者;(2)拒绝参与本研究者;(3)直径低于0.8 cm的典型胆囊息肉样病变者;(4)中途选择退出者;(5)处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1.2.1 检查设备和准备造影剂

仪器选择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s 2000型),凸阵探头采取C1-5,频率设置在1 MHz至5 MHz范围内,同时采取TIC-Analysis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造影剂选择产自意大利Bracco公司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型号:SonoVue型,主要成分:六氟化硫微泡,直径:约2.5 um),检查前制备造影剂,取5 mL生理盐水注入造影剂瓶中,均匀摇荡,制成均匀的混悬液,再利用注射液从混悬液中抽出2.4 mL的量,由肘静脉快速注射,并在注射完毕后,第一时间利用适量生理盐水冲洗管。

1.2.2 常规超声检查

实施常规扫查前,叮嘱患者严格限制饮食超过8小时,于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帮助患者选取左侧卧位或者仰卧位,于右肋间纵切、斜切扫描检查,对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和部分囊壁连续性等进行观察。针对疑似恶性病变者,实施全肝脏及其周围组织扫描检查,对是否存在转移、浸润进行判断。

1.2.3 超声造影检查

多病灶扫描期间,在进行超声检查的同时融入造影成像技术,检查过程中,选取最大病变进行观察,检查过程中,尽量平稳患者呼吸,图像显示过程中,最佳图像为患者呼吸屏住阶段。将超声造影剂由肘静脉注入,然后利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造影剂完成推注后开始计算时间,同时打开录像设备开始录制影像,用于回放以及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胆囊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胆囊病变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判断胆囊病变的良恶性,具体操作:良性病变常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组织形态多样,细胞成分较杂,仍然保留原有组织结构;恶性病变常与周围组织显著不同,组织形态一致,细胞成分单一,无所在部位的正常结构,原来的组织结构被摧毁。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胆囊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患者通过病理诊断结果发现,有57例胆囊良性病变,所占比重为63.33%(57/90);其中胆囊腺瘤检出2例,占比3.51%(2/57),胆囊息肉检出43例,占比75.44%(43/57),余者12例均为胆囊腺肌增生症,占比21.05%(12/57)。33例胆囊恶性肿瘤,所占比重为36.67%(33/90);其中胆囊癌并侵犯肝脏、腺瘤癌变、胆囊腺癌分别有1例、5例、27例,占比分别为3.03%(1/33)、15.15%(5/33)以及81.82%(27/33)。

2.2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许多胆囊良性病变以规则状态形态呈现,而且合并基底窄。胆囊恶性病变大多数以规则形态呈现,基底宽、囊壁分解模糊,合并胆囊结石,详情如下表1。经过超声检查表现:大部分胆囊息肉是单发,病灶直径大约0.5 cm,以条状结节或者乳头状结节呈现,大部分囊壁分界清楚,未见血流,窄基底。胆囊腺肌增生以单发为主,病灶直径经检测为0.9 cm,结节表现形式包括弥漫性、局限性,而且没有发现血流。胆囊腺瘤大部分是单发,囊壁边界清楚,呈类圆形结节或者乳头状结节。胆囊癌是单发方式,囊变边界相对模糊,经检查直径在1.29 cm左右。以不规则肿块呈现,存在血流。

表1 分析胆囊良恶性病变患者常规超声表现[n(%)]

2.3 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造影检查提示:胆囊息肉初期表现形式为显著增强,且均匀,囊壁为非间断性,胆囊腺肌增生早期增强均匀,晚期同样是均匀增强,但是增强大部分不均匀,囊壁间断。胆囊腺瘤早期及晚期呈等增强,增强相对均匀。胆囊癌: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增强均相等。但是胆囊癌随着疾病的发展到晚期,增强越发明显,大部分增强不均匀,而且囊壁间断,见表2。

表2 分析不同类型胆囊病变超声造影征象[n(%)]

2.4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分析

经常规超声检查,90例胆囊疾病患者中,有82例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是91.11%(82/90);经超声造影检查,有89例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是98.89%(89/90);超声造影对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比常规超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5.731;=0.017)。

3 讨 论

胆囊疾病是当前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胆囊良性病变发生率最高,而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发病率偏高,其中腺癌发生率最高,其病灶组织可能随着静脉和淋巴等发生转移,同时也可以向肝脏及其周围组织直接入侵。本研究结果显示,90例患者中,有33例胆囊恶性肿瘤。因为早期胆囊癌无显著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与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相似,大部分患者明确诊断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所以,应加强对早期胆囊癌诊断和治疗的关注,以便患者预后改善,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于胆囊良性病变及胆囊恶性病变的诊断以常规超声为主,其不仅可以简单操作,而且诊断效果更为明显,可以重复操作,可以对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胆囊壁结构、基底等进行动态观察。本研究结果显示,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患者经过常规超声检查,可见大部分胆囊良性病变形态规则,基底窄,囊壁清楚,而且无胆囊结石。而胆囊恶性病变患者大部分超声图像提示病灶形态规则,基底宽、囊壁边界模糊,合并胆囊结石。但是该检查方法具有一定不足,针对胆囊腺瘤、胆囊息肉等外形相似的疾病的诊断,诊断效果不佳;并且对于体积较小的胆囊癌,其要做到准确鉴别诊断也较困难。除此之外,常莹等研究认为,如果发生胆囊萎缩或者受到胃肠气等因素作用,导致胆囊结构无法清楚显示,也可能增加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难度,导致漏诊率升高。超声造影是近年科技研发的新成果,利用肘静脉注入血池示踪剂,也就是超声造影剂方法,让造影剂微泡流入到各个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中,通过清晰展现胆囊病变血流灌注状况等,由此达到鉴别诊断病灶良恶性病变性质的目的。

结合本研究结果可知,胆囊动脉分支是胆囊病变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所以,超声造影检查期间,许多胆囊良性病变以均匀增强方式呈现,恶性病变为逐渐增强。因为恶性病变组织中,除了病变内容,还有其他组织,再加之新生血管位于病灶中,使得病灶内部结构存在差异,因此检查期间,增强程度不同。胆囊腺瘤和胆囊息肉从走形方面来看,相对规则,而且血管管径均正常,实施超声检查时,大部分呈均匀增强。胆囊癌入侵胆囊壁,导致完整的胆囊壁受损,经过超声造影检查后,可以发现其实质。本研究结果显示仅1例胆囊癌侵犯肝脏,在增强后,晚期对全肝进行扫描检查,能够清楚的显示转移病灶,呈现类圆形结节。在诊断准确率方面,常规超声是91.11%,超声造影是98.89%,超声造影比常规超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进一步肯定了超声造影技术用于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其具有较常规超声更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更客观、准确反映病变部位的信息,进而指导临床诊疗。该观点与何晖等研究看法相似。

综上所述,胆囊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诊断中,超声造影诊断效果明显,其可以将病变状况、血流灌注特征、胆囊壁及其周围组织浸润状态等清楚地显示出来,以便更好的诊断疾病,值得采纳与应用。

猜你喜欢
胆囊癌造影剂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22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内蒙古林业(2021年6期)2021-06-26 10:42:32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