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
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可达15%~20%,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反复扭伤、肿胀、疼痛以及姿势平衡控制能力下降、行走不稳等。如果没有经过规范的治疗及训练,踝关节扭伤反复出现,甚至最终出现结构性改变,如软骨变性,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大量研究证实,FAI与平衡功能密切相关
,平衡训练能有效改善FAI,避免损伤再次发生
。大连康复疗养中心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合作开发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平衡功能训练,有效提高患者平衡能力。本研究拟通过该装置,探讨其改善FAI患者平衡功能障碍,提高踝关节及下肢功能的作用。
死亡,是唤醒良心的一剂良药;死亡,是化解仇与恨的一次治疗。英当然不再恨丈夫,一个善良的将死之人,哪来的恨?丈夫看着憔悴的英,即将离自己而去的英,竟然有说不出的心痛和内疚,他觉得英是多么可怜,自己是多么焦急与无助。远在千里的儿女并未感受到死亡的袭击,他们依然昏天黑地工作着。丈夫终于忍不住了。当孕育自己的子宫面临猛兽吞噬和残害,蹂躏和践踏,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时候,怎么能够无动于衷、视而不见?他用尽身体所有的力量,和父亲余年最后一点权威和尊严对儿女大发雷霆。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大连康复疗养中心接受康复疗养的踝关节损伤人员65例,通过足踝功能量表(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
对FAI进行初筛。受试者日常活动、体育活动两个量表中的得分都低于最高分90%时,被认为存在FAI,符合两项量表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0例,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1。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6]:显效:患者的脑缺血发生率降低了75%;有效:患者的脑缺血发生率降低50%至75%;无效:患者的病情反复,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在过去1年中有过明显的单侧踝关节扭伤且早期无法负重;踝关节至少一次反复的扭伤或者出现过关节稳定性差或感觉无力者;没有严重损伤或踝关节等下肢部位的骨折;前抽屉试验和影像学排除结构上的问题。排除标准:有视觉和前庭功能障碍的患者;影响运动的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等;踝关节扭伤≤1个月并伴有严重的肿胀和疼痛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肌力训练、坐位/站位提踵训练、平衡垫姿势控制训练、动态踝关节稳定性训练、深感觉训练)、中医理疗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了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来辅助进行平衡功能训练。装置主要采用三级训练模式:静态、自动态、他动态模式。静态训练模式下,患者睁眼,双脚站立于稳定或不稳定踏板上,闭眼双脚站、睁眼单脚站和闭眼单脚站等姿势由易到难进行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尽可能使身体重心倾斜到能力所及的最大角度,将机械臂作为倾斜目标也作为保护,训练过程中同时加入声音及动画和压力的反馈;他动态平衡训练,机械臂会随机破坏患者的平衡,增加患者维持平衡的能力。在训练中随着患者能力的提高,让患者闭眼完成训练,以达到增加本体感觉输入、增强训练效果的目的。精准的量化评估患者平衡状态,可以很好的让患者自己纵向比较以及和其他患者形成横向的对比。并能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训练难度。训练2次/d,20 min/次,持续训练8周,每周进行5 d的康复治疗。
2.3 两组患者AOFAS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实验组AOFAS评分虽较对照组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实验组AOF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0.001,提示治疗8周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踝关节功能效果更好,见表4。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IT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CAIT评分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实验组CAIT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提示治疗8周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平衡功能效果更好,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EBT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下肢SEB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实验组下肢SEBT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实验组下肢SEBT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提示治疗8周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平衡功能效果更好,见表3。
月在水中上上下下,风又瑟瑟地走过去,波上起了粼粼的纹理,光影如梦,波痕是诗,风月水三者一聚首,很妙的天趣。
1.4 评定标准 于治疗前(W0)、治疗4周(W4)、治疗8 周(W8)分别进行患者的主观感受、平衡功能、踝关节功能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调查
:满分为30分,27分及以下提示踝关节可能存在功能性不稳。平衡功能采用星状平衡测试(SEBT)
:为了更方便亦能准确获取测试结果,本文选用简化版SEBT方法,取3个方向,分别为前方、后内侧向和后外侧。先测量受试者患侧下肢长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试时,受试者双手叉腰,以患侧腿立于星状图中央进行支撑,同时使用另一侧下肢向3个不同的方向(从中心点斜45°方向,前方、后内侧、后外侧)接触到能力所及的最远距离,距离越远,说明动态姿势控制能力越好。测试时支撑脚不能移动。如果手离开髋部,支撑脚移动或者受试者失去平衡,试验数据需重新测量。测试之前可以给患者示范,并让患者3个方向都练习2次来熟悉测试规则,并且允许患者测完一个方向双脚可以回到中心点休息3 s后再测试下个方向。正式测试时可以取3次测试距离(测量单位cm)的平均数除以被测试者下肢长度(cm),再乘以100,用来标准化数据。踝关节功能采用踝关节AOFAS(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的踝- 后足指数(ankle hind foot score)评分系统对受试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
。评估时总分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中;50分以下为差。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是由于踝关节扭伤后导致分布于韧带中的机械应力感受器和传入神经遭到破坏,使其处理感觉信息功能异常,反馈调节机制下降引起平衡功能障碍。研究发现在军校学员和现役士兵中,由于FAI导致踝关节再次扭伤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7倍
。这种不稳定状态如果长期存在,没有得到规范治疗很容易形成各种并发症。如关节表面软骨的磨损以及关节局部炎症等。针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文中也提到常规增强踝关节稳定性训练的方法,如平衡训练、肌力训练,包括深感觉的训练等,虽然也能改善FAI的问题,但是治疗的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训练平衡最大的难点就是给患者创造失稳环境而且又能保证训练安全。因此都是由治疗师与患者之间一对一进行训练,由于治疗水平及评估方法的主观差异较大,存在效率低下、治疗效果不能保证、训练方式单一枯燥,很难取得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患者存在个性化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常规治疗也缺乏客观量化有针对性的平衡功能障碍训练方法。常规的平衡训练很难为患者创造失平衡且安全的训练环境。在此次研究中我们把自适应与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加入到了平衡训练中。按照三级平衡的训练顺序,适时调整训练难度。根据压力板反馈的客观数据动态调整适合患者的辅助、支持或者破坏难度,安全且有挑战,最大限度的提高FAI患者的康复效果。
经研究发现,在治疗8周后,实验组在患者Cumberland、SEBT动态稳定功能、AOF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充分说明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在治疗FAI中的有效性。与传统训练相比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可以客观检测患者现有平衡能力,静态、自动态、他动态三种模式合理设计训练难度;在训练过程中主动检测患者平衡状态,并通过辅助或者破坏给予患者反馈,循序渐进调节康复训练难度;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从声音和视觉两方面同时融入到训练当中,丰富了训练内容,也同时激发了患者的训练兴趣
。悬吊辅助保护系统,很好的解决训练平衡时的安全问题,同时解决了文中所说的训练中失稳环境与训练安全的矛盾;无极化的训练模式,模拟现实环境中患者的平衡状态,静态、动态辅助及破坏可随意切换,最大限度的发掘患者的平衡功能潜力,实现训练效果最大化。
基于上述理论和定义,在此给出集约范式的定义:集约范式是在某一特定工程技术领域中公认的一种模型。该模型能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集中合理地组织、运用人力与技术等资源要素,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工作效益和效率,实现全生命周期费效比最佳化。
因此,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针对FAI患者可以明显提高其平衡功能,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患者不同程度损伤的平衡功能障碍,为患者创造了良好安全的训练环境。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不仅量化训练强度,增加训练趣味性的优势很容易让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训练中来,为患者改善平衡功能,重返工作及家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 付光亮,孟庆华,鲍春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本体感觉力学差异及平衡训练干预效果[J].应用力学学报,2021,38(6):2426-2431.
[2] 牛皓,姜斌,张杰,等.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21,36(1):12-16.
[3] 刘羽多,陈卉萌,万祥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机制及干预方式的研究进展[A]//第二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1:271-272.
[4] TAMURA AKIHIRO,SHIMURA KEITA,INOUE YURI.Hip Flexibility and Dynamic Balance Ability in Soccer Player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J].Trauma Care,2021,1 (3):206-214.
[5] SEYEDI MOHAMMADREZA,NOBARI HADI,ABBASI HAMED,et al.Effect of Four Weeks of Home-Based Balance Training on the Performance in Individual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A Remote Online Study [J].Healthcare,2021,9(11):1428.
[6] 彭春政,李红琴.多模态功能训练对女大学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下肢肌力、本体感觉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1):66-72.
[7] CHO BYUNGKI,KIM SEONGHYEON,WOO KYUNGJEI.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contributing to the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modified Brostr m procedure[J].The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and Ankle Surgeons,2021(22):403-408.
[8] 施晓剑.关节松动术与主动牵伸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干预的疗效探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9.
[9] 李萍,童理刚,朱学强.功能动作筛查与星形偏移平衡测试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2):66-72.
[11] VOSOUGHI AMIR REZA,KORDI YOOSEFINEJAD AMIN,SAFAEI DEHBAREZ YASAMAN,et al.Evaluating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ersian Version of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Midfoot Scale [J].Foot& ankle specialist,2022(7):19386400211068242.
[12] 翟海亭,李成,夏吉祥.士兵踝关节扭伤的发生机制和功能康复训练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5):133-135.
[13] 王思乐,吴煌,王涛,等.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患肢步态分析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1):3014-3017.
[14] 杨梦琪,寇赵淅.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研 究 进 展[J].中 国 医 药 导 刊,2021,23(12):912-915.
[15] HSIEH O.Use of a Gaming Platform for Balance Training After a Stroke:A Randomized Trial[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9,10(4):59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