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及能力,以便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来提高作文水平,二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详细地分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将游戏作为作文教学的载体,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兴趣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将激发学生学习的表达兴趣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由被动表达转变为主动表达。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游戏作为作文教学的载体,利用他们爱游戏的特点,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首先,为保证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的形式,还要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游戏活动、能力提升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既能理解和掌握作文知识点,又能对语言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将游戏作为作文教学的载体,尽量提升游戏的体验性,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教学“续写故事”,教师要根据作文主题,设计与之相关的游戏活动,并将表达能力的培养合理嵌入。教师不要直接进入教学主题,而应提供一篇文章或者故事,以《小马过河》和“角色扮演游戏”为例,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行分配角色,像“小马”“松鼠”“老牛”“老马”,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还原出文章中的场景。为了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大胆想象,“小马顺利过河后,故事会向着哪个方向发展,可以即兴表演。”学生了解游戏要求后,便结合《小马过河》的内容进行编排,由于要脱离固定文本,学生只能自己组织语言和编排剧情,此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将游戏作为作文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可以达到激发表达兴趣的目的。
二、融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结合表达能力的特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要有感而发,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融入真情实感,让学生有说不完的话和表达不完的感情,以激发表达欲望。同时,真情实感的融会贯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由此可见,以感情融入作为作文教学和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可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增强培养效果的双重目的。首先,教师要以作文内容作为情感融入的方向,充分了解作文主题,并寻找与之相应的情感,以便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次,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融入,还要保证其真实性和具有体验性,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情感元素,以提升情感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我想对您说”,教师可以运用情感融入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表达欲望。如结合作文教学主题,以“父母的爱”作为情感引线,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加深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教师播放有关母爱和父爱的短视频或者图片,发现学生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时,让学生大胆表达想要对父母说的心里话。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感性大于理性,从而敲开了学生的心门。如有的学生哽咽着诉说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有的学生表达自己没有理解父母的歉意等。学生敢于表达对母爱和父爱的理解,就成功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教师只需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我想对您说”的写作中,让学生将语言化为文字,并在母爱和父爱的情感支撑下,写出吸引人阅读的文章。通过情感的融入和教师的指导,不仅为写作打下了感情基础,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激活思维,为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着手。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表达想法和建议,进而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下,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最终为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首先,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确保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处于较为舒适、自由和主动的环境,继而为思想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彰显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即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感染和影响,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及效率的目的,教师要避免对小组学习过多干涉,而是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自由、积极地享受学习过程。如此一来,便可以解除限制学生思维的枷锁,让学生由不敢表达转变为敢于表达和乐于分享。最后,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要将表达能力强和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形成良好的“帮带学习效应”。
例如,教学“我有一个想法”,教师将学生科学地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如将善于表达的学生和不善言辞的学生分在同一个组,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为保证合作教学能达到培养表达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采用鼓励和激励法,指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学生的动态,一来可以避免影响学生交流表达的积极性,二来便于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指导。如在合作学习中,表达能力出色的学生会发揮带头作用,与小组成员分享生活中、学习中、游戏中的想法和建议,经过分享交流后,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如此一来,小组成员之间将会在思维上碰撞,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提升表达能力,最终为提高作文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创设作文情境,为表达创造良好的条件
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各阶段教学中,应用广泛并且教学效果较为显著,主要是它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基于情境创设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提升作文水平上。首先,教师应该根据作文主题,创设情境,用以保障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应用,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表达氛围。最后,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时,还要重视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主要是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情,体会和感想更为真实和形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大有裨益。此外,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要重视创设的方式和形式,通常情况下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多媒体情境创设法、生活化情境创设法等,具体要结合作文主题而定,以保证创设情境教学法有效,保障学生在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学“这儿真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功能,创设出适合教学主题的情境。以《海滨小镇》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大海的场景,像“浪花一个接一个拍打岸边的情境”“海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情境”“海星沉睡在金黄色沙滩上的情境”等。同时,为了让情境更加真实,教师还要播放“海浪”“海风”“海鸟”的声音。在各种元素的渲染下,学生自然会沉浸在美轮美奂的海滨情境中。接下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大胆表达情境体验的感受,如“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了温柔的海风、轻柔的海浪?那么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感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分享给其他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情境体验,以“这儿真美”为主题,表达对美景的感受及向往。随后,教师将“海鸟”“海风”“海浪”的声音,作为音乐背景,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还有利于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举多得。
五、重视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作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写作思路匮乏,很多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不能将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有些学生在写作中甚至出现“无从下笔”的窘境。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在作文中有“写不尽的思路”和“说不完的话”。教师要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旨在通过阅读为作文奠定基石。首先,作文教学前,教师可以提供与之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写作思路,并且大胆表达。其次,要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能只重视激活思维,还要确保学生能将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分享认识和想法,从而养成敢想和敢说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学“续写故事”,教师可以先提供不同类型的阅读素材,如“历史典故”“名人故事”“神话故事”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故事,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学生完成故事阅读,便让学生放下故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强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讲述,而是要重视学生是否能将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如此才能收到提高表达能力的效果。以《草船借箭》为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还会产生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将心中的疑惑说出来,一来与其他学生交流和探讨,二来可提高表达能力。如“故事中曹操为何不下令火攻,或者派遣小船前去打探敌情”,问题摆在全班学生面前,学生便可针对问题想象和分析。畅所欲言、勇敢表达,不仅可以为续写故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由此可见,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方法,对扩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和方向,以及对丰富学生的表达,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六、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的窘境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从写作方法着手强化与锻炼。学生描写事物、事件、景象或者人物时,多浮于表面,所以他们的作文不论是在情感方面、思路方面,还是在字数上,都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写作特点和短板,采用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应在作文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了解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和短板,并以此为根据科学运用教学方法,保障学生能获得提高。第二,语文学习与日常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表明,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着良好的知识积累习惯,所以教师要重视知识积累,并让他们掌握“学以致用”和“知识转化”的能力,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合理应用在作文中,继而扭转思维匮乏和无话可说的局面。
例如,教学“我的植物朋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简单写出一段关于植物的短文,并将自己的作文以朗读的形式和大家分享,然后教师客观评价。如学生朗读完成,教师可以这样点评学生的作文:“缺少细节描写,植物描写不生动、不形象、不具体”。此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作文短板,实施有针对性的作文教学方法。如展示具体的事物,要求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结合视觉、嗅觉、触觉、聽觉发挥想象力。为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可以在此过程中适当融入游戏元素,以“接力游戏”为例,教师提出命题“一个苹果”,然后由第一个学生添加视觉描写,像“一个红彤彤、圆圆的苹果”;第二个学生添加嗅觉描写,像“一个红彤彤、圆圆的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苹果”;第三个学生添加味觉描写,像“一个红彤彤、圆圆的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苹果,轻轻地咬上一口,满嘴甘甜”;第四个学生添加听觉描写,像“一个红彤彤、圆圆的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苹果,轻轻地咬上一口,伴随着清脆悦耳的声音,满嘴甘甜”。通过重点教授学生作文表达的方法,不仅克服了语言干瘪的不足,还提高了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游戏化教学、情境创设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情感教学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总结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提供帮助。